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28 條與「等至」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詢結果:
法相辭典 【1】等至

俱舍論二十八卷五頁雲:已辯無色;雲何等至?頌曰:此本等至八。前七各有叁。謂味、淨、無漏。後味淨二種。味謂愛相應。淨謂世間善。此卽所味著。無漏謂出世。論曰:此上所辨靜慮無色根本等至、總有八種。于中前七、各具有叁。有頂等至、唯有二種。此地昧劣、無無漏故。初味等至,謂愛相應。愛能味著,故名爲味。彼相應故,此得味名。淨等至名,自世善定。與無貪等諸白淨法相應起故;此得淨名。卽味相應所味著境。此無間滅,彼味定生。緣過去淨,深生味著。爾時雖名出所味定;于能味定,得名爲入。無漏定者:謂出世定。愛不緣故;非所味著。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等至

大毗婆沙論一百五十二卷九頁雲:雲何加行起滅等至?謂初修業者、于一切行,不作加行;不欲思惟諸我所有未生想受、當令不生;已生想受、當令速滅。若于爾時,所有想受、未生不生,已生者滅;是名爲滅。雲何此滅、說名等至?謂于滅法,無障無背,自在現見,自身所證;故名等至。以是事故:世尊說滅、唯一剎那,等至、相續。問:令心平等,說名等至。此中無心;雲何名等至?答:等至有二。一、令心平等,二、令大種平等。無想滅盡定、雖斷平等心、令不相續;而引平等大種、令現在前。故名等至。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等至建立

如靜慮無色建立四種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等至能作

如能作因二十種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5】滅盡等至

五蘊論六頁雲:雲何滅盡等至?謂已離無所有處貪,從第一有、更求勝進;由止息想作意爲先,不恒現行及恒行一分心心法滅爲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6】無想等至

五蘊論六頁雲:雲何無想等至?謂已離遍淨貪,未離上貪;由出離想作意爲先,不恒現行心心法滅爲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修超等至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四頁雲:如上所言淨及無漏皆能上下超至第叁行者,如何修超等至?頌曰:二類定順逆,均間次及超。至間超爲成。叁洲利無學。論曰:本善等至、分爲二類。一者、有漏,二者、無漏。往上名順。還下名逆。同類名均。異類名間。相鄰名次。越一名超。謂觀行者,修超定時,先于有漏八地等至,順逆均次現前數習。次于無漏七地等至,順逆均次現前數習。次于有漏無漏等至,順逆間次現前數習。次于有漏順逆均超現前數習。次于無漏順逆均超現前數習。是名修習超加行滿。後于有漏無漏等至,至順逆間超,名超定成。此中超者,唯能超一。遠故。無能超入第四。修超等至、唯人叁洲不時解脫諸阿羅漢。定自在故。無煩惱故。時解脫者、雖無煩惱;定不自在。諸見至者、雖定自在;有余煩惱。故皆不能修超等至。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等至自在果

瑜伽十二卷五頁雲:等至自在果者:謂于現法樂住,轉更明淨。又由此故;得不退道。又淨修治解脫、勝處、及遍處等、勝品功德能引之道。若有余取而命終者;由此因緣,便入淨居。由軟中上品修諸靜慮,有差別故;于一切處,受叁地果。如前有尋有伺地,已廣分別。修習無尋唯伺叁摩地故;得爲大梵。由軟、中、上、上勝、上極品、熏修力故;生五淨居。當知因修清淨靜慮定故;生靜慮地。不由習近愛味相應。既生彼已;若起愛味;卽便退沒。若修清淨;還生于彼。或生下定,或進上定。先于此間修得定已;後往彼生。何以故?非未離欲、得生彼故。非諸異生未修得定,能離欲故。又非此間、及在彼處、入諸等至,樂有差別。唯所依身而有差別。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9】五現見等至

大毗婆沙論四十卷十二頁雲:複次契經中說有五現見等至;雲何爲五?謂有苾刍、如實觀察自身,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謂發毛爪齒塵垢皮肉骨髓筋脈肝肺脾腎大小腸胃膽生熟藏痰熱心肚屎尿涕唾汗淚膿血脂膏腦膜。譬如有人、觀見倉內麻米豆等種種雜物,充滿其中,此亦如是。是名第一現見等至。複有苾刍、如實觀察自身,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謂發毛等。如前廣說。複觀除去皮肉血等,唯觀骸骨,識于中行。是名第二現見等至。複有苾刍、如實觀察自身,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謂發毛等。如前廣說。複觀除去皮肉血等,唯觀骸骨,識于中行;不住今世,亦住後世。是名第叁現見等至。複有苾刍、如實觀察自身,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謂發毛等,如前廣說。複觀除去皮肉血等,唯觀骸骨,識于中行;不住今世,但住後世。是名第四現見等至。複有苾刍、如實觀察自身,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謂發毛等,如前廣說。複觀除去皮肉血等,唯觀骸骨,識于中行;不住今世,不住後世。是名第五現見等至。問:如是五種現見等至,以何爲自性?有作是說:以慧爲自性。說如實觀察故。有余師說:以叁摩地爲自性。說等至故。評曰:應作是說:以無貪爲自性。觀察不淨,對治貪故。而說觀察及等至者;此從彼生,及生彼故。又與定慧共相應故。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爲現見等至?答:現見謂眼。由眼見色,引生此故;立現見名。依等至生,能生等至,或複此與等至相應,故名等至。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0】超越入諸等至

瑜伽十二卷四頁雲:複次雲何超越入諸等至?謂卽于此、已得圓滿清白故;從初靜慮無間,超入第叁靜慮。第叁無間,超入空無邊處。空處無間,超入無所有處。乃至廣說。逆超亦爾。以極遠故;無有能超第叁等至。唯除如來及出第二阿僧企耶諸大菩薩。彼隨所欲入諸定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1】等持等至差別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二卷十頁雲:問:等持、等至、有何差別?答:有說:等持、一物爲體。等至、五蘊爲體。有說:等持、一剎那。等至、相續。有說:諸等持、卽等至;有等至、非等持。謂無想等至、滅盡等至。有說:亦有等持非等至。謂不定心相應等持。由此應作四句。有等至,非等持。謂二無心定。有等持,非等至。謂不定心相應等持。有等至、亦等持。謂一切有心定。有非等至、亦非等持。謂除前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2】等至依何身起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五頁雲:此諸等至、依何身起?頌曰:諸定依自下。非上;無用故。唯生有頂聖、起下盡余惑。論曰:諸等至起、依自下身。依上地身,無容起下。上地起下,無所用故。自有勝定故。下勢力劣故。已棄舍故。可厭毀故。總相雖然;若委細說;聖生有頂、必起無漏無所有處爲盡自地所余煩惱。自無聖道;欣樂起故。唯無所有最鄰近故;起彼現前,盡余煩惱。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3】等至緣何境生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五頁雲:此諸等至、緣何境生?頌曰:味定緣自系。淨無漏遍緣。根本善無色,不緣下有漏。論曰:味定但緣自地有漏。必無緣下。已離染故。亦不緣上。愛地別故。不緣無漏。應成善故。淨及無漏,俱能遍緣。自上下地、有爲無爲、皆爲境故。有差別者,無記無爲,非無漏境。根本地攝善無色定,不緣下地諸有漏法。自上地法、無不能緣。雖亦能緣下地無漏;緣類智品道,不緣法智品;亦不能緣下地法滅。無色近分、亦緣下地。彼無間道、必緣下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4】無間入諸等至

瑜伽十二卷四頁雲:複次雲何無間入諸等至?謂如有一、得初靜慮,乃至有頂。然未圓滿清淨鮮白。先順次入、乃至有頂;後逆次入、至初靜慮。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5】愛味等至有叁相

瑜伽六十二卷五頁雲:複次略由叁相,修等至者、愛味等至。謂或證得等至、出已,計爲清淨、可欣、可樂、可愛、可意;隨念愛味。或未證得,或已證得,未來愛味增上力故;追求欣樂而生愛味。或已證得,計爲清淨可欣可樂,乃至廣說,現行愛味。若從定出,可生愛味;若正在定,無有愛味。言愛味者,謂于是中、遍生貪著。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等至中誰能斷惑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五頁雲:叁等至中,何等力能斷諸煩惱?頌曰:無漏能斷惑,及諸淨近分。論曰:諸無漏定,皆能斷惑。本淨尚無能;況諸染能斷。不能斷下。已離染故。不能斷自。自所縛故。不能斷上。以勝己故。若淨近分;亦能斷惑。以皆能斷次下地故。中間攝淨,亦不能斷。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于諸等至獲得自在

  瑜伽十二卷五頁雲:若于是處、是時、是事,欲入諸定;卽于此處、此時、此事,能入諸定。是名于諸等至獲得自在。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8】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

瑜伽四十九卷十八頁雲:有四靜慮,有八解脫。卽由如是靜慮解脫,心有堪能,心得自在;隨所樂事,皆能成辦。若隨彼彼色類差別叁摩地相,而入定時;當知說名等持等至。如說世尊隨此色類叁摩地相而入定時,如其定心,大光普照一切梵世。妙音說法,但聞其聲,都無所見。乃至廣說。如是如來隨欲顯示彼彼事義,或共世間,不共世間,隨此色類叁摩地相而入定時,速疾能辦。當知此中卽由靜慮解脫勢力,心得自在。心自在故;依止于心,隨所樂事,一切成辦。齊此,名爲修靜慮者一切所作。除此,無有若過若增。如來于此靜慮所作,一切種類,皆如實知。是故唯說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又若略說此靜慮等,有二雜染。一者、爲得所未得中,障礙雜染。謂無方便善巧加行,及以諸蓋,隨一現行。二者、已得所應得中,自地雜染。謂煩惱纏,及以隨眠。如是清淨,複有四種。與上相違,應知其相。又卽如是諸靜慮等種種引發,假立名字,隨其色類,如應安立;是名建立。又卽如是諸靜慮等,具證得已;後更勝進,修習圓滿;得隨所欲,得無艱難,得無梗澀。是名清淨。如來于此,如其未得,如其已得,于所得中若努若勝,若彼假名,若彼所有增進邊際,如是一切,皆如實知。故說如來普于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得無上智。
二解  雜集論十四卷五頁雲:靜慮解脫叁摩地叁十缽底智力者謂于一切種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說。由于一切種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爲體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9】無想等至與滅盡等至差別

瑜伽六十二卷七頁雲:複次無想等至,當言唯一有漏。滅盡等至,當言無漏。由與煩惱不相應故,非相應故,無所緣故,非諸煩惱之所生故,是出世間一切異生不能行故。唯除已入遠地菩薩。菩薩雖能起出世法,令現在前;然由方便善巧力故;不舍煩惱。又此等至,當言非學非無學攝。非所行故。似涅盤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0】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作業

瑜伽五十卷二頁雲:如來所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能現叁種神變,無到教授所化有情;及能降伏安住種種相違異品怨害诤論一切沙門婆羅門等。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1】等持善巧與等至善巧四句分別

瑜伽十叁卷二頁雲:複次如世尊言:修靜慮者、或有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廣說如經。嗢柁南頌。雲何等持善巧?謂于空等叁叁摩地,得善巧故。雲何非等至善巧?謂于勝處、遍處、滅盡等至,不善巧故。雲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謂于十種遍處等至、及無想等至,若入、若出,俱得善巧;非于叁叁摩地。雲何俱善巧?謂于彼二,俱善巧故。雲何俱不善巧?謂于彼二,俱不善巧故。如是于先所說等持等至中,隨其所應,當善建立。又說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者:謂于等持名句文身、善知差別;非于能入等至諸行狀相差別。雲何等至善巧非等持善巧?謂如有一、善知能入隨一等至諸行狀相,亦能現入;而不善知此叁摩地名句文身差別之相,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如是等持差別。有諸菩薩、雖能得入若百若千諸叁摩地;而不了知彼叁摩地名句文身,亦不能知我已得入如是如是等持差別。乃至未從諸佛所聞,及于已得第一究竟諸菩薩所而得聽聞,或自證得第一究竟。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21】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