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77 条与“行相”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询结果:
法相辞典 【1】行相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页云:行相者:当知宣说八行观故。云何名为八行观耶?一者、谛实故,二者、安住故,三者、过失故,四者、功德故,五者、理趣故,六者、流转故,七者、道理故,八者、总别故。如彼卷二十页至二十三页广释。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四页云:行相者:谓诸蕴相应,诸界相应,诸处相应,缘起相应,处非处相应,念住相应;如是等相应语言,或声闻说,或如来说,或菩萨说;是名行相。
  三解  如道谛四行中说。
  四解  无性释八卷十二页云:于所缘中,相似而行;故名行相。
  五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二页云:云何行界?谓六思身。卽眼触所生思,乃至意触所生思。是名行界。
  六解  大毗婆沙论七十九卷十页云:问:言行相者,自性是何?答:自性是慧。应知此中慧是行相。亦是能行,亦是所行。与慧相应心心所法,虽非行相;而是能行,亦是所行。与慧俱有不相应行,及余有法,虽非行相;亦非能行;而是所行。有作是说:言行相者,总以一切心心所法为其自性。若作是说:诸心心所,皆是行相,亦是能行,亦是所行。余一切法,虽非行相,亦非能行;而是所行。复有说者。所言行相,以一切法为其自性。若作是说;诸相应法、亦是行相,亦是能行,亦是所行。不相应法、虽是行相,亦是所行;而非能行。评曰:应作是说:言行相者,自性是慧。如初所说。如是名为行相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行相?行相是何义?答:于诸境相、简择而转;是行相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行相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俱行相?谓分别现在诸行之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行相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第三名空行相?谓于苦谛离实我性,正观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行相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第二名苦行相?谓于苦谛,卽以生灭法性为依,于三种苦随逐法性,正观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行相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所行相?谓所思惟彼彼境界,色乃至法,分别体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6】行相

  俱舍论四卷十三页云:谓心心所,皆名有行相。卽于所缘品类差别,等起行相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7】发心行相

瑜伽三十五卷九页云:又诸菩萨、起正愿心求菩提时,发如是心,说如是言:愿我决定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义利。毕竟安处究竟涅盘、及以如来广大智中。如是发心、定自希求无上菩提、及求能作有情义利。是故发心、以定希求为其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8】十六行相

大毗婆沙论七十九卷九页云:有十六行相,缘四圣谛起。谓缘苦谛,有四行相。一、苦,二、非常,三、空,四、非我。缘集谛有四行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缘。缘灭谛有四行相。一、灭,二、静,三、妙,四、离。缘道谛有四行相。一、道,二、如,三、行,四、出。问:十六行相,名有十六;实体有几?有作是说:名有十六,实体有七。谓缘苦谛四种行相,名有四种实体亦四。缘余三谛各四行相,名虽有四;实体唯一。问:何故缘苦有四行相,名有四种,实体亦四;缘余三谛,而不尔耶?答:缘苦行相,是四颠倒近对治故;如四颠倒,名体各四。缘余三谛所起行相,非四颠倒近对治故;名虽有四;实体唯一。评曰:应作是说:十六行相,名与实体,俱有十六。如名、与体;名施设、体施设,名异相、体异相,名异性、体异性,名差别、体差别,名建立、体建立,名觉了、体觉了,应知亦尔。
  二解  俱舍论二十六卷九页云:十六行相,实事有几?何谓行相?能行所行。颂曰:行相实十六。此体唯是慧。能行、有所缘。所行、诸有法。论曰:有余师说:十六行相,名虽十六;实事唯七。谓缘苦谛,名实俱四。缘余三谛,名四实一。如是说者,实亦十六。谓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集圣谛有四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缘。如种理故因。等现理故集。相续理故生。成办理故缘。譬如泥团轮绳水等,众缘和合,成办瓶等。灭圣谛有四相。一、灭,二、静,三、妙,四、离。诸蕴尽故灭。三火息故静。无众患故妙。脱众灾故离。道圣谛有四相。一、道,二、如,三、行,四、出。通行义故道。契正理故如。正趣向故行。能永超故出。又非究竟故非常。如荷重担故苦。内离士夫故空。不自在故非我。牵引义故因。出现义故集。滋产义故生。为依义故缘。不续相续断故灭。离三有为相故静。胜义善故妙。极安隐故离。治邪道故道。治不如故如。趣入涅盘宫故行。弃舍一切有故出。如是由释既非一门;故随所乐,更为别释。生灭故非常。违圣心故苦。于此无我故空。自非我故非我。因集生缘,如经所释。谓五取蕴,以欲为根,以欲为集,以欲为类,以欲为生。唯此生声,应在后说。与论为异。此四体相,差别云何?由随位别,四欲有异。一、执现总我起总自体欲。二、执当总我起总后有欲。三、执当别我起别后有欲。四、执续生我起续生时欲。或执造业我起造业时欲。第一、于苦是初因故,说名为因。如种子于果。第二、于苦等招集故,说名为集。如芽等于果。第三、于苦为别缘故,说名为缘。如田等于果。谓由田水粪等力故,令果味势熟德别生。第四、于苦能近生故,说名为生。如华蕊于果。或如契经说:有二五二四爱行为四种欲。执现总我有五种异。一、执我现决定有。二、执我现如是有。三、执我现变异有。四、执我现有。五、执我现无。执当总我,亦有五异。一、执我当决定有。二、执我当如是有。三、执我当变异有。四、执我当有。五、执我当无。执当别我有四种异。一、执我当别有。二、执我当决定别有。三、执我当如是别有。四、执我当变异别有。执续生我等亦有四种异。一、执我亦当有。二、执我亦当决定有。三、执我亦当如是有。四、执我亦当变异有。流转断故灭。众苦息故静。如说:苾刍!诸行皆苦。唯有涅盘,最为寂静。更无上故妙。不退转故离。如正道故道。如实转故如。定能趣故行。如说此道能至清净。余见必无至清净理。永离有故出。又为治常乐我所我见故,修非常苦空非我行相,为治无因,一因,变因,知先因见故;修因集生缘行相。为治解脱是无见故;修灭行相。为治解脱是苦见故;修静行相。为治静虑及等至乐是妙见故;修妙行相。为治解脱是数退堕非永见故;修离行相。为治无道邪道余道退道见故;修道如行出行相。如是行相,以慧为体。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9】十想行相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六卷五页云:行相者:无常想,作无常行相。无常苦想,作苦行相。苦无我想,作无我行相。不净想,作不净行相。厌食想,作厌逆行相。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作不可乐行相。死想、作死行相。断想、作断行相。离想、作离行相。灭想、作灭行相。有说:后三、一切皆作灭静妙离四种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0】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六页云:同行相应者:谓心心所、于一所缘,展转同行。此同行相应、复有多义。谓他性相应,非己性。如心不与余心相应,受不与余受相应。如是等。又不相违相应,非相违。如贪瞋不相应,善不善不相应。如是等。又同时相应,非异时。如现在去来不相应。又同分界地相应,非异分界地。如欲界色无色界不相应,初静虑第二静虑不相应。如是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1】无常行相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初名无常行相?谓于苦谛生灭法性,正观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2】无我行相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第四无我行相?谓于苦谛非我相性,正观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3】寻伺行相

如寻伺有七种相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4】行相应智

  显扬十五卷二十一页云:五、怖行相应智。谓圣弟子智。怖畏流转大苦恼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5】大乘七行相

如乘施设建立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行相有三种

  如行自性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分位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分位同行相应。谓与乐受诸相应法,与苦受不苦不乐受诸相应法。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8】内门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内门同行相应。谓诸定地所有心心法。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9】三转十二行相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八页云:云何三转十二行相?此苦圣谛,此应遍知,此已遍知,是名三转,卽于如是一一转时,别别发生眼智明觉;说此名曰十二行相。如是三转十二行相,谛谛皆有;然数等故,但说三转十二行相。如说二法七处善等。由此三转,如次显示见道修道无学道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0】声闻乘七行相

如乘施设建立中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1】四谛十六行相

瑜伽三十四卷一页云: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如彼卷一页至十六页广释。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2】外门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外门同行相应。谓多分欲界系心心所。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3】无分别智行相

世亲释八卷十四页云:论曰:诸菩萨行相,复于所缘中。是无分别智。彼所知无相。菩萨行相、于所缘中所现无相。谓卽此智、于真如中,平等平等生起无异无相之相,以为行相。如眼取色,见青等相;非此青等、与色有异。此亦如是。智与真如、无异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4】无间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无间同行相应。谓在有心位。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5】无明行相殊胜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无明行相殊胜?世尊告曰:如是无明,隐覆真实,显现虚妄,以为行相。是名无明行相殊胜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6】五事有何行相

瑜伽七十二卷八页云:问:相、有何行相?答:应知此相,有种种行相,无量行相。由分别行相,种种无量故。谓色相,心相,心所有相,心不相应行相,无为相,蕴相,界相,处相,缘起相,处非处相,根相,谛相,念住相,正断相,神足相,根相,力相,觉支相,道支相,行迹相,法迹相,奢摩他相,毗钵舍那相,举相,舍相,缘相,依相,地相,水相,火相,风相,空相,识相,此世界相,彼世界相,日相,月相,那落迦相,傍生相,饿鬼相,人相,四大王众天相,三十三天相,夜摩天相,睹史多天相,乐化天相,他化自在天相,初静虑相,第二静虑相,第三静虑相,第四静虑相,空无边处相,识无边处相,无所有处相,非想非非想处相,起相,尽相,有相,非有相,杂染相,清净相,见闻觉色相,已得寻求相,心随寻伺相。如是等类。余无量相,复有六相。一、有相相。二、无相相。三、狭小相。四、广大相。五、无量相。六、无所有相。云何有相相?谓解了事名分别所有相。云何无相相?谓不解了事名分别所有相。云何狭小相?谓欲界事分别所有相。云何广大相?谓色界事分别所有相。云何无量相?谓空识无边处无色界事分别所有相。云何无所有相?谓无所有处无色界事分别所有相。复有余五相。一、相相。二、名相。三、分别相。四、真如相。五、正智相。复有余二相。一、本性相。二、影像相。云何本性相?谓先分别所生,及相所生,共所成相。云何影像相?谓遍计所起,胜解所现,非住本性相。问:名为何行相?答:由相势力,亦有种种无量行相。又若略说,有十二种。一、假说名。二、实事名。三、种类相应名。四、各别相应名。五、随德名。六、假立名。七、共所知名。八、非共所知名。九、显了名。十、不显了名。十一、总名。十二、别名。问:分别、有何行相?答:由相名势力故;亦有种种无量行相。若略说者,当知有七种。一、有相分别。二、无相分别。三、于境界任运分别。四、寻求分别。五、伺察分别。六、染污分别。七、无染污分别。问:真如、有何行相?答:其相不可说行相。问:正智、有何行相?答:若出世间正智,亦有其相不可说行相。若世间出世间正智,有取安立谛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7】有间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有间同行相应。谓无心定所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8】曾习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曾习同行相应。谓诸异生所有心心所、及有学无学者一分心心所。一分言,谓摄一向世间善不善无记法。如其所应。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29】真如有何行相

  瑜伽七十二卷十页云:问:真如有何行相?答:其相不可说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0】正智有何行相

瑜伽七十二卷十页云:问:正智有何行相?答:若出世间正智,亦有其相不可说行相。若世间出世间正智,有取安立谛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1】未曾习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未曾习同行相应。谓出世间诸心心所,及初后时出世后所得诸心心所。初后时言,为显非先种类,初念已去及第二念等已去出世心心所,是未曾习性。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2】阿赖耶识行相所缘

  成唯识论二卷十六页云:此识行相所缘云何?谓不可知执受处了。了、谓了别。卽是行相。识以了别为行相故。处、谓处所。卽器世间。是诸有情所依处故。执受有二。谓诸种子、及有根身。诸种子者:谓诸相名分别习气。有根身者:谓诸色根及根依处。此二皆是识所执受。摄为自体,同安危故。执受及处、俱是所缘。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卽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此中了者:谓异熟识、于自所缘,有了别用。此了别用,见分所摄。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3】非我行相漏无漏别

  大毗婆沙论九卷十七页云:问:何故有漏非我行相,缘一切法;无漏非我行相,唯缘苦谛耶?答:有漏非我行相,非烦恼对治故;能缘一切法。无漏非我行相,是烦恼对治故;不缘一切法。非一切法顺烦恼性故。有说:有漏非我行相,非颠倒对治故;能缘一切法。无漏非我行相,是颠倒对治故;不缘一切法。非一切法顺颠倒性故。有说:有漏非我行相,无分齐缘故;若缘一切法。无漏非我行相,有分齐缘故;不缘一切法缘我见境为非我故。有说:有漏非我行相,修观时胜故;能缘一切法。以修观时,观一切法为非我故。无漏非我行相,现观时胜故;不缘一切法。以现观时,但缘苦谛为非我故。现观位中,别观谛故。由此因缘,有漏非我行相,能缘一切法;无漏非我行相,但缘苦谛。问:有漏非我行相,亦不能缘一切法。以不能缘自性相应俱有法故。云何乃言缘一切法?答:依多分说,故无有过。谓所缘者,犹如大地,四大海水,苏迷卢山,太虚空量。所不缘者,犹如芥子,大海一滴,妙高一尘,虚空蚊处,故无有失。有说:以此有漏非我行相,二剎那顷,缘一切法;故作是说;非如无漏非我行相,虽多剎那;亦不能缘一切法尽。有说:有漏非我行相,一剎那顷,亦缘一切所应缘法。自性相应俱有诸法,非所缘故;不应为责。由此因缘,如是有漏非我行相,虽言一切法皆非我;而非颠倒。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4】非一切时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非一切时同行相应。谓依止心,或时起信等善法,或时起贪等烦恼随烦恼法。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5】染污遍行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染污遍行同行相应。谓于染污意四种烦恼。由此四法,于一切时,恒相应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6】四谛下各有四行相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复言世尊!于苦谛中有四行相;云何初名无常行相?谓于苦谛生灭法性,正观行相。云何第二名苦行相?谓于苦谛,卽以生灭法性为依,于三种苦随逐法性,正观行相。云何第三名空行相?谓于苦谛离实我性,正观行相。云何第四无我行相?谓于苦谛非我相性,正观行相。复言:世尊!于集谛中有四行相;云何第一名因行相?谓于能植众苦种子因缘爱中,正观行相。云何第二名集行相?谓于续起因缘爱中,正观行相。云何第三名生行相?谓于五趣差别生起因缘爱中,正观行相。云何第四名缘行相?谓于能作余缘引发因缘爱中,正观行相。复言:世尊!于灭谛中有四行相;云何第一名灭行相?谓于永断烦恼灭中,正观行相。云何第二名静行相?谓于永断众苦静中,正观行相。云何第三名妙行相?谓于永断无罪清净安乐性中,正观行相。云何第四名离行相?谓于永断常住性中,正观行相。复言:世尊!于道谛中有四行相;云何第一名道行相?谓于圣道与境相应无颠倒性,正观行相。云何第二名如行相?谓于圣道永出世间,离诸漏性,正观行相。云何第三名行行相?谓于圣道先圣后圣同所游履,正观行相。云何第四名出行相?谓于圣道无上性中,正观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7】五种行相观察诸行

瑜伽八十八卷七页云:云何名为五种行相观察诸行?一者、观察诸行自性。二者、观察诸行因缘。三者、观察杂染因缘。四者、观察清净因缘。五者、观察清净。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8】一切遍行同行相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一切遍行同行相应。谓受想思触作意及识。由此六法,于一切位,决定相应。随无一法,余亦无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39】中有行相诸趣不同

大毗婆沙论七十卷五页云:问:诸趣中有、行相云何?答:地狱中有、头下足上而趣地狱。故伽他言:颠坠于地狱,足上头归下。由毁谤诸仙,乐寂修苦行。诸天中有、足下头上。如人以箭仰射虚空,上升而行,往于天趣。余趣中有、皆悉傍行。如鸟飞空,往所生处。又如壁上画作飞仙,举身傍行,求当生处。问:中有行相,皆如是耶?答:应作是说:不必皆尔。且依人中命终者说。若地狱死、还生地狱;不必头下足上而行。若天中死,还生天趣;不必足下头上而行。若地狱死、生于人趣;应首上升。若天中死、生于人趣;应头归下。鬼及傍生二趣中有、随所往处,如应当知。有余师说:中有行相、一切皆尔。所以者何?表所造业、有差别故。谓地狱业、极秽下故;初受中有、头必归下。后随所往,行相不定。生诸天业、极胜上故;初受中有、首必上升。后随所往,行相不定。余三种业,非极上下;故彼中有、初皆傍行。后随所往,行相不定。复有说者:一切中有、初受所造业异熟故;皆表所造业有差别。地狱中有、是极下业所得果故;随行动时,足上头下。诸天中有、是最上业所得果故;随行动时,足下头上。余三中有、是处中业所得果故;随行动时,首之与足,等无上下。虽彼所往上下不定;而行动时,头足必尔。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0】十智行相等诸门分别

如俱舍论二十六卷四页至二十页广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1】非我行相与空行相差别

  大毗婆沙论九卷十六页云:有说:非我行相,其义决定,是故遍说。谓空行相,义不决定。以一切法,有义故空。约他性故。有义故不空。约自性故。非我行相,无不决定。以约自、他,俱无我故。由此尊者世友说言:我不定说诸法皆空;定说一切法皆无我。问:若非我行相,与空行相,俱能缘一切法者;此二行相,有何差别?答:非我行相,对治我见;空、行相、对治我所见。如对治我见、我所见,对治己见、己所见,五我见、十五我所见,我行相、我所行相,我执、我所执,我爱、我所爱,我愚、我所愚,应知亦尔。有说:观蕴非我,是非我行相。观蕴中无我,是空行相。如观蕴非我,蕴中无我,观界、界中,观处、处中,应知亦尔。有说:于非有,观非有;是非我行相。于有,观非有;是空行相。有说:于无,观无;是非我行相。于有,观无;是空行相。有说:观自性空,是非我行相。观所行空,是空行相。有说:观体不自在,是非我行相。观内无士夫,是空行相。是谓二种行相差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2】六种鄙碎士夫鄙碎行相

瑜伽九十二卷十六页云:复有六种鄙碎士夫补特伽罗,鄙碎行相。一者、性多忿恚。二者、所作不思。三者、乐逼恼他。四者、若苦所触,便发不实麁恶语言。五者、或发真实能引无义麁恶语言。六者、因此展转发起无量差别恶言,非但少词而生喜足。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3】胜义谛超过寻思所行相

如瑜伽七十五卷十四页至十六页广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4】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复次此十六行,几是空行?谓二。卽苦谛后二行。几是无愿行?谓六。卽苦谛前二行,及集谛一切。几是无相行?谓灭谛一切。几是清净因所显行?谓道谛一切。问:要由无常想,能住无我想;何故此中先说空耶?答:此约无我观已生,由无常观,建立无愿。以此二观,前后展转,互修治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5】未来非实非有诸行相

瑜伽五十一卷十五页云:问:依何道理,应知宣说唯从未来非实非有诸行相生?答:若未来法,行相实有、而得生者;此法、为转而说生耶?谓从未来世处,转向现在世处。为死、生耶?谓未来世死,生现在世。为彼为缘、而得生耶?谓于未来,法住不变;用彼为缘,于现在世,有余法生。为有业用、而说生耶?谓于未来,本无业用;至现在世,方有业用。为圆满相而说生耶?谓于未来,相未圆满;至现在世,相乃圆满。为由异相而说生耶?谓于未来,有未来分,及有因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来至现在,有现在分及有果分。由此二种,其相有异。如是六种诸法生起,皆不应理。何以故?非无方无处法,有从异方,转趣异方义。亦非未生,未已生法,而有死义。若彼为缘而得生者;便异法生。非未来生。此于未来,便为未有。又一切法第一义中,无作用故;业用离相,异不可得。唯卽于相、而假建立。设有异者;未来、现在、同实有相;唯说现在、独有业用;理不可得。又此业用,便应本无而今得生。又与世尊微妙言说,卽成相违。如说诸行非常非恒。汝显诸行业用无常;由此义故,行应是常。等于一相;若相异分,得是有者;相之异分,何故不有。又相异分,本无今有;相之异分,何故不成本无今有。又离色等一切行相,余未来分,必不可得。又应未来无有果相,现在方有果相生起。如是已辨证成道理。依此道理,应知宣说未来诸法;一切行相,非实非有;本无今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6】依二种道施设四种行相

  瑜伽八十七卷十七页云:复次依二种道,当知施设四种行相。云何依二种道?谓依见道,及依修道。云何施设四种行相?一、应遍知行相,二、应永断行相,三、应作证行相,四、应修习行相。如是四种、三依见道,一依修道。入见道时,谛现观俱能遍知苦,断一分集,证一分灭。于彼一分能断证者、于修道中、为求无余断、及证故;如所得道,应勤修习。因修如是诸思择道、及修道故;永断余集,证得余灭。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7】信瑜伽有二行相及二依处

  瑜伽二十八卷九页云:当知其信有二行相及二依处。二行相者:一、信顺行相,二、清净行相。二依处者:一、观察诸法道理依处,二、信解补特伽罗神力依处。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8】阿赖耶识行相所缘皆不可知

  成唯识论二卷二十一页云:不可知者:谓此行相、极微细故;难可了知。或此所缘,内执受境,亦微细故;外器世间,量难测故;名不可知。云何是识取所缘境、行相难知?如灭定中不离身识,应信为有。然必应许灭定有识。有情摄故。如有心时。无想等位,当知亦尔。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49】四种苦与坏等十种行相相摄

瑜伽五十五卷十四页云:复次如经言:有四种苦。一者、生苦。二、缘内苦。三、缘外苦。四、麁重苦。问:此中何行摄何苦?何苦摄何行?答:初行初苦,展转相摄。次有三行,与第二苦,展转相摄。次有三行,与第三苦,展转相摄。最后一行,与最后苦,展转相摄。前所说爱自性差别,建立集谛四种行相;当知为生今果差别四种苦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0】四种如实显了行相道理智所缘事

瑜伽八十七卷十六页云:复次略有四种如实显了行相道理智所缘事。谓住内法异生,于率尔堕境所起受中,不如实知增上力故;能令诸行流转杂染。如实知故;能令清净。复有在家异生,于欣后有等所依中,不如实知增上力故;能令诸行流转杂染。与彼相违,能令清净。复有诸外道,于所爱乐虚妄分别定生喜爱所依行中,不如实知增上力故;能令诸行流转杂染。与彼相违,能令清净。复有住于内法有学,依诸根境所有忘念,于余残行,不如实知增上力故;流转杂染。断余残故;便得清净。当知于此一切品中,诸清净品,皆住内法。如是名为四所缘事。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51】诸谛相应增上慧住菩萨十种行相四圣谛智

瑜伽四十八卷八页云:如是菩萨。住此住中,多分希求智殊胜性。于四圣谛,由十行相,如实了知。一切文辞,如契经说,应知其相。谓依晓悟他。依自内智,依俱处所,名为此说。依于契经、调伏、本母,名由此说。依于现在众苦自性,依于未来苦因生性,依于因尽,彼尽无生性,依于修习彼断方便性,名如此说。当知是名十种行相四圣谛智所有略义。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51】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