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77 條與「行相」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法相辞典】的查詢結果:
法相辭典 【1】行相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頁雲:行相者:當知宣說八行觀故。雲何名爲八行觀耶?一者、谛實故,二者、安住故,叁者、過失故,四者、功德故,五者、理趣故,六者、流轉故,七者、道理故,八者、總別故。如彼卷二十頁至二十叁頁廣釋。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四頁雲:行相者:謂諸蘊相應,諸界相應,諸處相應,緣起相應,處非處相應,念住相應;如是等相應語言,或聲聞說,或如來說,或菩薩說;是名行相。
  叁解  如道谛四行中說。
  四解  無性釋八卷十二頁雲:于所緣中,相似而行;故名行相。
  五解  法蘊足論九卷二十二頁雲:雲何行界?謂六思身。卽眼觸所生思,乃至意觸所生思。是名行界。
  六解  大毗婆沙論七十九卷十頁雲:問:言行相者,自性是何?答:自性是慧。應知此中慧是行相。亦是能行,亦是所行。與慧相應心心所法,雖非行相;而是能行,亦是所行。與慧俱有不相應行,及余有法,雖非行相;亦非能行;而是所行。有作是說:言行相者,總以一切心心所法爲其自性。若作是說:諸心心所,皆是行相,亦是能行,亦是所行。余一切法,雖非行相,亦非能行;而是所行。複有說者。所言行相,以一切法爲其自性。若作是說;諸相應法、亦是行相,亦是能行,亦是所行。不相應法、雖是行相,亦是所行;而非能行。評曰:應作是說:言行相者,自性是慧。如初所說。如是名爲行相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行相?行相是何義?答:于諸境相、簡擇而轉;是行相義。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行相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頁雲:雲何俱行相?謂分別現在諸行之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行相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一頁雲:雲何第叁名空行相?謂于苦谛離實我性,正觀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行相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一頁雲:雲何第二名苦行相?謂于苦谛,卽以生滅法性爲依,于叁種苦隨逐法性,正觀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5】行相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頁雲:雲何所行相?謂所思惟彼彼境界,色乃至法,分別體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6】行相

  俱舍論四卷十叁頁雲:謂心心所,皆名有行相。卽于所緣品類差別,等起行相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7】發心行相

瑜伽叁十五卷九頁雲:又諸菩薩、起正願心求菩提時,發如是心,說如是言:願我決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義利。畢竟安處究竟涅盤、及以如來廣大智中。如是發心、定自希求無上菩提、及求能作有情義利。是故發心、以定希求爲其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8】十六行相

大毗婆沙論七十九卷九頁雲:有十六行相,緣四聖谛起。謂緣苦谛,有四行相。一、苦,二、非常,叁、空,四、非我。緣集谛有四行相。一、因,二、集,叁、生,四、緣。緣滅谛有四行相。一、滅,二、靜,叁、妙,四、離。緣道谛有四行相。一、道,二、如,叁、行,四、出。問:十六行相,名有十六;實體有幾?有作是說:名有十六,實體有七。謂緣苦谛四種行相,名有四種實體亦四。緣余叁谛各四行相,名雖有四;實體唯一。問:何故緣苦有四行相,名有四種,實體亦四;緣余叁谛,而不爾耶?答:緣苦行相,是四顛倒近對治故;如四顛倒,名體各四。緣余叁谛所起行相,非四顛倒近對治故;名雖有四;實體唯一。評曰:應作是說:十六行相,名與實體,俱有十六。如名、與體;名施設、體施設,名異相、體異相,名異性、體異性,名差別、體差別,名建立、體建立,名覺了、體覺了,應知亦爾。
  二解  俱舍論二十六卷九頁雲:十六行相,實事有幾?何謂行相?能行所行。頌曰:行相實十六。此體唯是慧。能行、有所緣。所行、諸有法。論曰:有余師說:十六行相,名雖十六;實事唯七。謂緣苦谛,名實俱四。緣余叁谛,名四實一。如是說者,實亦十六。謂苦聖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叁、空,四、非我。待緣故非常。逼迫性故苦。違我所見故空。違我見故非我。集聖谛有四相。一、因,二、集,叁、生,四、緣。如種理故因。等現理故集。相續理故生。成辦理故緣。譬如泥團輪繩水等,衆緣和合,成辦瓶等。滅聖谛有四相。一、滅,二、靜,叁、妙,四、離。諸蘊盡故滅。叁火息故靜。無衆患故妙。脫衆災故離。道聖谛有四相。一、道,二、如,叁、行,四、出。通行義故道。契正理故如。正趣向故行。能永超故出。又非究竟故非常。如荷重擔故苦。內離士夫故空。不自在故非我。牽引義故因。出現義故集。滋産義故生。爲依義故緣。不續相續斷故滅。離叁有爲相故靜。勝義善故妙。極安隱故離。治邪道故道。治不如故如。趣入涅盤宮故行。棄舍一切有故出。如是由釋既非一門;故隨所樂,更爲別釋。生滅故非常。違聖心故苦。于此無我故空。自非我故非我。因集生緣,如經所釋。謂五取蘊,以欲爲根,以欲爲集,以欲爲類,以欲爲生。唯此生聲,應在後說。與論爲異。此四體相,差別雲何?由隨位別,四欲有異。一、執現總我起總自體欲。二、執當總我起總後有欲。叁、執當別我起別後有欲。四、執續生我起續生時欲。或執造業我起造業時欲。第一、于苦是初因故,說名爲因。如種子于果。第二、于苦等招集故,說名爲集。如芽等于果。第叁、于苦爲別緣故,說名爲緣。如田等于果。謂由田水糞等力故,令果味勢熟德別生。第四、于苦能近生故,說名爲生。如華蕊于果。或如契經說:有二五二四愛行爲四種欲。執現總我有五種異。一、執我現決定有。二、執我現如是有。叁、執我現變異有。四、執我現有。五、執我現無。執當總我,亦有五異。一、執我當決定有。二、執我當如是有。叁、執我當變異有。四、執我當有。五、執我當無。執當別我有四種異。一、執我當別有。二、執我當決定別有。叁、執我當如是別有。四、執我當變異別有。執續生我等亦有四種異。一、執我亦當有。二、執我亦當決定有。叁、執我亦當如是有。四、執我亦當變異有。流轉斷故滅。衆苦息故靜。如說:苾刍!諸行皆苦。唯有涅盤,最爲寂靜。更無上故妙。不退轉故離。如正道故道。如實轉故如。定能趣故行。如說此道能至清淨。余見必無至清淨理。永離有故出。又爲治常樂我所我見故,修非常苦空非我行相,爲治無因,一因,變因,知先因見故;修因集生緣行相。爲治解脫是無見故;修滅行相。爲治解脫是苦見故;修靜行相。爲治靜慮及等至樂是妙見故;修妙行相。爲治解脫是數退墮非永見故;修離行相。爲治無道邪道余道退道見故;修道如行出行相。如是行相,以慧爲體。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9】十想行相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六卷五頁雲:行相者:無常想,作無常行相。無常苦想,作苦行相。苦無我想,作無我行相。不淨想,作不淨行相。厭食想,作厭逆行相。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作不可樂行相。死想、作死行相。斷想、作斷行相。離想、作離行相。滅想、作滅行相。有說:後叁、一切皆作滅靜妙離四種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0】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六頁雲:同行相應者:謂心心所、于一所緣,展轉同行。此同行相應、複有多義。謂他性相應,非己性。如心不與余心相應,受不與余受相應。如是等。又不相違相應,非相違。如貪瞋不相應,善不善不相應。如是等。又同時相應,非異時。如現在去來不相應。又同分界地相應,非異分界地。如欲界色無色界不相應,初靜慮第二靜慮不相應。如是等。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1】無常行相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一頁雲:雲何初名無常行相?謂于苦谛生滅法性,正觀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2】無我行相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一頁雲:雲何第四無我行相?謂于苦谛非我相性,正觀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3】尋伺行相

如尋伺有七種相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4】行相應智

  顯揚十五卷二十一頁雲:五、怖行相應智。謂聖弟子智。怖畏流轉大苦惱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5】大乘七行相

如乘施設建立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行相有叁種

  如行自性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分位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分位同行相應。謂與樂受諸相應法,與苦受不苦不樂受諸相應法。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8】內門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內門同行相應。謂諸定地所有心心法。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9】叁轉十二行相

俱舍論二十四卷十八頁雲:雲何叁轉十二行相?此苦聖谛,此應遍知,此已遍知,是名叁轉,卽于如是一一轉時,別別發生眼智明覺;說此名曰十二行相。如是叁轉十二行相,谛谛皆有;然數等故,但說叁轉十二行相。如說二法七處善等。由此叁轉,如次顯示見道修道無學道叁。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0】聲聞乘七行相

如乘施設建立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1】四谛十六行相

瑜伽叁十四卷一頁雲:由四種行,了苦谛相。謂無常行,苦行,空行,無我行。由四種行,了集谛相。謂因行,集行,起行。緣行。由四種行,了滅谛相。謂滅行,靜行,妙行,離行。由四種行,了道谛相。謂道行,如行,行行,出行。如是名爲了相作意。如彼卷一頁至十六頁廣釋。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2】外門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外門同行相應。謂多分欲界系心心所。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3】無分別智行相

世親釋八卷十四頁雲:論曰:諸菩薩行相,複于所緣中。是無分別智。彼所知無相。菩薩行相、于所緣中所現無相。謂卽此智、于真如中,平等平等生起無異無相之相,以爲行相。如眼取色,見青等相;非此青等、與色有異。此亦如是。智與真如、無異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4】無間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無間同行相應。謂在有心位。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5】無明行相殊勝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頁雲:複言:世尊!雲何無明行相殊勝?世尊告曰:如是無明,隱覆真實,顯現虛妄,以爲行相。是名無明行相殊勝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6】五事有何行相

瑜伽七十二卷八頁雲:問:相、有何行相?答:應知此相,有種種行相,無量行相。由分別行相,種種無量故。謂色相,心相,心所有相,心不相應行相,無爲相,蘊相,界相,處相,緣起相,處非處相,根相,谛相,念住相,正斷相,神足相,根相,力相,覺支相,道支相,行迹相,法迹相,奢摩他相,毗缽舍那相,舉相,舍相,緣相,依相,地相,水相,火相,風相,空相,識相,此世界相,彼世界相,日相,月相,那落迦相,傍生相,餓鬼相,人相,四大王衆天相,叁十叁天相,夜摩天相,睹史多天相,樂化天相,他化自在天相,初靜慮相,第二靜慮相,第叁靜慮相,第四靜慮相,空無邊處相,識無邊處相,無所有處相,非想非非想處相,起相,盡相,有相,非有相,雜染相,清淨相,見聞覺色相,已得尋求相,心隨尋伺相。如是等類。余無量相,複有六相。一、有相相。二、無相相。叁、狹小相。四、廣大相。五、無量相。六、無所有相。雲何有相相?謂解了事名分別所有相。雲何無相相?謂不解了事名分別所有相。雲何狹小相?謂欲界事分別所有相。雲何廣大相?謂色界事分別所有相。雲何無量相?謂空識無邊處無色界事分別所有相。雲何無所有相?謂無所有處無色界事分別所有相。複有余五相。一、相相。二、名相。叁、分別相。四、真如相。五、正智相。複有余二相。一、本性相。二、影像相。雲何本性相?謂先分別所生,及相所生,共所成相。雲何影像相?謂遍計所起,勝解所現,非住本性相。問:名爲何行相?答:由相勢力,亦有種種無量行相。又若略說,有十二種。一、假說名。二、實事名。叁、種類相應名。四、各別相應名。五、隨德名。六、假立名。七、共所知名。八、非共所知名。九、顯了名。十、不顯了名。十一、總名。十二、別名。問:分別、有何行相?答:由相名勢力故;亦有種種無量行相。若略說者,當知有七種。一、有相分別。二、無相分別。叁、于境界任運分別。四、尋求分別。五、伺察分別。六、染汙分別。七、無染汙分別。問:真如、有何行相?答:其相不可說行相。問:正智、有何行相?答:若出世間正智,亦有其相不可說行相。若世間出世間正智,有取安立谛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7】有間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有間同行相應。謂無心定所間。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8】曾習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曾習同行相應。謂諸異生所有心心所、及有學無學者一分心心所。一分言,謂攝一向世間善不善無記法。如其所應。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29】真如有何行相

  瑜伽七十二卷十頁雲:問:真如有何行相?答:其相不可說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0】正智有何行相

瑜伽七十二卷十頁雲:問:正智有何行相?答:若出世間正智,亦有其相不可說行相。若世間出世間正智,有取安立谛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1】未曾習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未曾習同行相應。謂出世間諸心心所,及初後時出世後所得諸心心所。初後時言,爲顯非先種類,初念已去及第二念等已去出世心心所,是未曾習性。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2】阿賴耶識行相所緣

  成唯識論二卷十六頁雲:此識行相所緣雲何?謂不可知執受處了。了、謂了別。卽是行相。識以了別爲行相故。處、謂處所。卽器世間。是諸有情所依處故。執受有二。謂諸種子、及有根身。諸種子者:謂諸相名分別習氣。有根身者:謂諸色根及根依處。此二皆是識所執受。攝爲自體,同安危故。執受及處、俱是所緣。阿賴耶識、因緣力故;自體生時,內變爲種、及有根身;外變爲器。卽以所變、爲自所緣。行相仗之而得起故。此中了者:謂異熟識、于自所緣,有了別用。此了別用,見分所攝。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3】非我行相漏無漏別

  大毗婆沙論九卷十七頁雲:問:何故有漏非我行相,緣一切法;無漏非我行相,唯緣苦谛耶?答:有漏非我行相,非煩惱對治故;能緣一切法。無漏非我行相,是煩惱對治故;不緣一切法。非一切法順煩惱性故。有說:有漏非我行相,非顛倒對治故;能緣一切法。無漏非我行相,是顛倒對治故;不緣一切法。非一切法順顛倒性故。有說:有漏非我行相,無分齊緣故;若緣一切法。無漏非我行相,有分齊緣故;不緣一切法緣我見境爲非我故。有說:有漏非我行相,修觀時勝故;能緣一切法。以修觀時,觀一切法爲非我故。無漏非我行相,現觀時勝故;不緣一切法。以現觀時,但緣苦谛爲非我故。現觀位中,別觀谛故。由此因緣,有漏非我行相,能緣一切法;無漏非我行相,但緣苦谛。問:有漏非我行相,亦不能緣一切法。以不能緣自性相應俱有法故。雲何乃言緣一切法?答:依多分說,故無有過。謂所緣者,猶如大地,四大海水,蘇迷盧山,太虛空量。所不緣者,猶如芥子,大海一滴,妙高一塵,虛空蚊處,故無有失。有說:以此有漏非我行相,二剎那頃,緣一切法;故作是說;非如無漏非我行相,雖多剎那;亦不能緣一切法盡。有說:有漏非我行相,一剎那頃,亦緣一切所應緣法。自性相應俱有諸法,非所緣故;不應爲責。由此因緣,如是有漏非我行相,雖言一切法皆非我;而非顛倒。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4】非一切時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非一切時同行相應。謂依止心,或時起信等善法,或時起貪等煩惱隨煩惱法。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5】染汙遍行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染汙遍行同行相應。謂于染汙意四種煩惱。由此四法,于一切時,恒相應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6】四谛下各有四行相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一頁雲:複言世尊!于苦谛中有四行相;雲何初名無常行相?謂于苦谛生滅法性,正觀行相。雲何第二名苦行相?謂于苦谛,卽以生滅法性爲依,于叁種苦隨逐法性,正觀行相。雲何第叁名空行相?謂于苦谛離實我性,正觀行相。雲何第四無我行相?謂于苦谛非我相性,正觀行相。複言:世尊!于集谛中有四行相;雲何第一名因行相?謂于能植衆苦種子因緣愛中,正觀行相。雲何第二名集行相?謂于續起因緣愛中,正觀行相。雲何第叁名生行相?謂于五趣差別生起因緣愛中,正觀行相。雲何第四名緣行相?謂于能作余緣引發因緣愛中,正觀行相。複言:世尊!于滅谛中有四行相;雲何第一名滅行相?謂于永斷煩惱滅中,正觀行相。雲何第二名靜行相?謂于永斷衆苦靜中,正觀行相。雲何第叁名妙行相?謂于永斷無罪清淨安樂性中,正觀行相。雲何第四名離行相?謂于永斷常住性中,正觀行相。複言:世尊!于道谛中有四行相;雲何第一名道行相?謂于聖道與境相應無顛倒性,正觀行相。雲何第二名如行相?謂于聖道永出世間,離諸漏性,正觀行相。雲何第叁名行行相?謂于聖道先聖後聖同所遊履,正觀行相。雲何第四名出行相?謂于聖道無上性中,正觀行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7】五種行相觀察諸行

瑜伽八十八卷七頁雲:雲何名爲五種行相觀察諸行?一者、觀察諸行自性。二者、觀察諸行因緣。叁者、觀察雜染因緣。四者、觀察清淨因緣。五者、觀察清淨。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8】一切遍行同行相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雲:又有一切遍行同行相應。謂受想思觸作意及識。由此六法,于一切位,決定相應。隨無一法,余亦無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39】中有行相諸趣不同

大毗婆沙論七十卷五頁雲:問:諸趣中有、行相雲何?答:地獄中有、頭下足上而趣地獄。故伽他言:顛墜于地獄,足上頭歸下。由毀謗諸仙,樂寂修苦行。諸天中有、足下頭上。如人以箭仰射虛空,上升而行,往于天趣。余趣中有、皆悉傍行。如鳥飛空,往所生處。又如壁上畫作飛仙,舉身傍行,求當生處。問:中有行相,皆如是耶?答:應作是說:不必皆爾。且依人中命終者說。若地獄死、還生地獄;不必頭下足上而行。若天中死,還生天趣;不必足下頭上而行。若地獄死、生于人趣;應首上升。若天中死、生于人趣;應頭歸下。鬼及傍生二趣中有、隨所往處,如應當知。有余師說:中有行相、一切皆爾。所以者何?表所造業、有差別故。謂地獄業、極穢下故;初受中有、頭必歸下。後隨所往,行相不定。生諸天業、極勝上故;初受中有、首必上升。後隨所往,行相不定。余叁種業,非極上下;故彼中有、初皆傍行。後隨所往,行相不定。複有說者:一切中有、初受所造業異熟故;皆表所造業有差別。地獄中有、是極下業所得果故;隨行動時,足上頭下。諸天中有、是最上業所得果故;隨行動時,足下頭上。余叁中有、是處中業所得果故;隨行動時,首之與足,等無上下。雖彼所往上下不定;而行動時,頭足必爾。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0】十智行相等諸門分別

如俱舍論二十六卷四頁至二十頁廣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1】非我行相與空行相差別

  大毗婆沙論九卷十六頁雲:有說:非我行相,其義決定,是故遍說。謂空行相,義不決定。以一切法,有義故空。約他性故。有義故不空。約自性故。非我行相,無不決定。以約自、他,俱無我故。由此尊者世友說言:我不定說諸法皆空;定說一切法皆無我。問:若非我行相,與空行相,俱能緣一切法者;此二行相,有何差別?答:非我行相,對治我見;空、行相、對治我所見。如對治我見、我所見,對治己見、己所見,五我見、十五我所見,我行相、我所行相,我執、我所執,我愛、我所愛,我愚、我所愚,應知亦爾。有說:觀蘊非我,是非我行相。觀蘊中無我,是空行相。如觀蘊非我,蘊中無我,觀界、界中,觀處、處中,應知亦爾。有說:于非有,觀非有;是非我行相。于有,觀非有;是空行相。有說:于無,觀無;是非我行相。于有,觀無;是空行相。有說:觀自性空,是非我行相。觀所行空,是空行相。有說:觀體不自在,是非我行相。觀內無士夫,是空行相。是謂二種行相差別。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2】六種鄙碎士夫鄙碎行相

瑜伽九十二卷十六頁雲:複有六種鄙碎士夫補特伽羅,鄙碎行相。一者、性多忿恚。二者、所作不思。叁者、樂逼惱他。四者、若苦所觸,便發不實麁惡語言。五者、或發真實能引無義麁惡語言。六者、因此展轉發起無量差別惡言,非但少詞而生喜足。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3】勝義谛超過尋思所行相

如瑜伽七十五卷十四頁至十六頁廣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4】十六行與空等叁行相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頁雲:複次此十六行,幾是空行?謂二。卽苦谛後二行。幾是無願行?謂六。卽苦谛前二行,及集谛一切。幾是無相行?謂滅谛一切。幾是清淨因所顯行?謂道谛一切。問:要由無常想,能住無我想;何故此中先說空耶?答:此約無我觀已生,由無常觀,建立無願。以此二觀,前後展轉,互修治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5】未來非實非有諸行相

瑜伽五十一卷十五頁雲:問:依何道理,應知宣說唯從未來非實非有諸行相生?答:若未來法,行相實有、而得生者;此法、爲轉而說生耶?謂從未來世處,轉向現在世處。爲死、生耶?謂未來世死,生現在世。爲彼爲緣、而得生耶?謂于未來,法住不變;用彼爲緣,于現在世,有余法生。爲有業用、而說生耶?謂于未來,本無業用;至現在世,方有業用。爲圓滿相而說生耶?謂于未來,相未圓滿;至現在世,相乃圓滿。爲由異相而說生耶?謂于未來,有未來分,及有因分。由此二種,其相有異。來至現在,有現在分及有果分。由此二種,其相有異。如是六種諸法生起,皆不應理。何以故?非無方無處法,有從異方,轉趣異方義。亦非未生,未已生法,而有死義。若彼爲緣而得生者;便異法生。非未來生。此于未來,便爲未有。又一切法第一義中,無作用故;業用離相,異不可得。唯卽于相、而假建立。設有異者;未來、現在、同實有相;唯說現在、獨有業用;理不可得。又此業用,便應本無而今得生。又與世尊微妙言說,卽成相違。如說諸行非常非恒。汝顯諸行業用無常;由此義故,行應是常。等于一相;若相異分,得是有者;相之異分,何故不有。又相異分,本無今有;相之異分,何故不成本無今有。又離色等一切行相,余未來分,必不可得。又應未來無有果相,現在方有果相生起。如是已辨證成道理。依此道理,應知宣說未來諸法;一切行相,非實非有;本無今有。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6】依二種道施設四種行相

  瑜伽八十七卷十七頁雲:複次依二種道,當知施設四種行相。雲何依二種道?謂依見道,及依修道。雲何施設四種行相?一、應遍知行相,二、應永斷行相,叁、應作證行相,四、應修習行相。如是四種、叁依見道,一依修道。入見道時,谛現觀俱能遍知苦,斷一分集,證一分滅。于彼一分能斷證者、于修道中、爲求無余斷、及證故;如所得道,應勤修習。因修如是諸思擇道、及修道故;永斷余集,證得余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7】信瑜伽有二行相及二依處

  瑜伽二十八卷九頁雲:當知其信有二行相及二依處。二行相者:一、信順行相,二、清淨行相。二依處者:一、觀察諸法道理依處,二、信解補特伽羅神力依處。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8】阿賴耶識行相所緣皆不可知

  成唯識論二卷二十一頁雲:不可知者:謂此行相、極微細故;難可了知。或此所緣,內執受境,亦微細故;外器世間,量難測故;名不可知。雲何是識取所緣境、行相難知?如滅定中不離身識,應信爲有。然必應許滅定有識。有情攝故。如有心時。無想等位,當知亦爾。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49】四種苦與壞等十種行相相攝

瑜伽五十五卷十四頁雲:複次如經言:有四種苦。一者、生苦。二、緣內苦。叁、緣外苦。四、麁重苦。問:此中何行攝何苦?何苦攝何行?答:初行初苦,展轉相攝。次有叁行,與第二苦,展轉相攝。次有叁行,與第叁苦,展轉相攝。最後一行,與最後苦,展轉相攝。前所說愛自性差別,建立集谛四種行相;當知爲生今果差別四種苦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50】四種如實顯了行相道理智所緣事

瑜伽八十七卷十六頁雲:複次略有四種如實顯了行相道理智所緣事。謂住內法異生,于率爾墮境所起受中,不如實知增上力故;能令諸行流轉雜染。如實知故;能令清淨。複有在家異生,于欣後有等所依中,不如實知增上力故;能令諸行流轉雜染。與彼相違,能令清淨。複有諸外道,于所愛樂虛妄分別定生喜愛所依行中,不如實知增上力故;能令諸行流轉雜染。與彼相違,能令清淨。複有住于內法有學,依諸根境所有忘念,于余殘行,不如實知增上力故;流轉雜染。斷余殘故;便得清淨。當知于此一切品中,諸清淨品,皆住內法。如是名爲四所緣事。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51】諸谛相應增上慧住菩薩十種行相四聖谛智

瑜伽四十八卷八頁雲:如是菩薩。住此住中,多分希求智殊勝性。于四聖谛,由十行相,如實了知。一切文辭,如契經說,應知其相。謂依曉悟他。依自內智,依俱處所,名爲此說。依于契經、調伏、本母,名由此說。依于現在衆苦自性,依于未來苦因生性,依于因盡,彼盡無生性,依于修習彼斷方便性,名如此說。當知是名十種行相四聖谛智所有略義。 - 朱芾煌

法相辞典中的【51】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