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佛学次第统编】的查询结果:
佛学次第统编 【1】

  佛身者,证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2】

  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3】

  次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一切众生,皆有通彻因果自体不改的觉悟性,谓之佛性。此之佛性,为一切众生所皆有,凡有佛性,定当作佛。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4】

  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
  一、称名念佛  口称佛名也。
  二、观想念佛  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
  三、实相念佛  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
  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
  一、定业念佛  即上之观想念佛也。
  二、散业念佛  即上之称名念佛也。
  三、有相念佛  即上之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也。
  四、无相念佛  即上之实相念佛也。
  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无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体,则为定散与实相之三种。顾就总之念佛而论,念佛之言,虽通于定散事理,然净土门所劝者,乃属于散业之称名,事之念佛也。
  其次就别言之,乃对于观佛,而别立念佛之言也。此时于观佛之中,摄观想与实相之二种念佛,因之称名念佛,单名之曰念佛,如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对称是也。念佛专取称名者,乃净土门一家之洪范,于念声是一之释而知之。
  往生要集曰:“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遍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
  “念佛三昧”有二种:
  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此等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
  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
  念佛三昧经云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5】

  信大日如来,心王觉体,遍一切处,即一切处无非大日。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6】

  二佛土者:
  一、真佛土  即真土也。
  二、方便化身土  即应土也。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7】

  宗镜录云三佛身: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  受用身有二种:
  一者、自受用身  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也。
  二者、他受用身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令彼受用大乘法乐也。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以不思议神力,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及二乘等,称其机宜,现通说法,令其各得诸利乐事,是名变化身。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8】

  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现外诸器界,则法性土通为诸土之体也。
  二、受用土  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
  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
  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
  三、变化土  变化土者,即应身如来变化之土也。谓佛以不思议神力,随诸众生善恶之业,变现净秽之土,方便设化是也。
  此三土或将受用土开为自受用他受用之二,则为四土。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9】时期

  成佛时期依教义各不相同:
  一、依法相所论成菩提道,定满三祇。
  二、在缘起论,则为不定。
  三、在法性所论,惟在一念,无时可说。
  四、就圆融论,一切时分,悉皆不定,念劫圆融,自在无碍。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10】二种

  二种佛土者:
  一、真土  真佛之住处也。
  二、应土  应佛之住处也。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 【11】具十身

  佛具十身者:
  一、菩提身  或云正觉佛,示现八相成道正觉之佛身也。又云无著佛,安住于世间故,不着于涅槃,成正觉故,不着于生死,示乘无著之道而成正觉故,云无著佛。
  二、愿身  或云愿佛,愿生于兜率天之佛身也。
  三、化身  即化佛,涅槃佛,生于王宫之化身也。化者必示灭,故云涅槃佛。
  四、住持身  即住持佛,或持佛,灭后止自身舍利,而住持佛法之身也。
  五、相好庄严身  即业报佛,以无边之相好庄严之佛身也。是为酬报万行业因之功德,故云业报佛。
  六、势力身  亦云心佛。
  七、如意身  或谓意生身,或谓如意佛,对于地前地上菩萨,而现生如意之佛身也。
  八、福德身  即三昧佛,常住于三昧之身也。三昧为福之最,故云福德。
  九、智身  即性佛,大圆镜智等之四智也。是为本有之性德,故云性佛。
  十、法身  即法界佛,智身所了之本性也。 - 明·杨卓

佛学次第统编中的【11】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