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7 條與「參禅」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学次第统编】的查詢結果:
佛學次第統編 【1】參禅

  參入禅道,是謂參禅。但禅宗之禅,其名雖取思惟靜慮之義,而其體爲涅槃之妙心。佛學大辭典曰:“禅宗以禅那爲宗。”禅那或譯思惟修,或譯靜慮,爲思惟真理,靜息念慮之法,原爲叁學六度之一。初祖達磨來支那,傳佛心宗,其法唯靜坐默念,發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于禅那,故稱爲禅宗。所謂禅宗者,非叁學六度之一分禅,于是而如來禅祖師禅之稱起,以經論所說六度所攝之禅爲如來禅,達磨所傳之心印爲祖師禅。故由彼宗之本義言之,則與其謂爲禅宗,毋甯目爲佛心宗爲適當。釋尊在靈山會上拈華,迦葉破顔微笑,爲第一祖。二十八傳至達磨,爲東土初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教無言之心印于無言也。五祖弘忍之下,有慧能、神秀二大師。慧能之禅,行于南地,故稱南宗。神秀之化,盛于北地,故稱北宗。而北方不免如來禅之迹,南宗的得祖師禅之神髓。
  “見性”禅家之常語,徹見自心之佛性也。達磨之悟性論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黃檗傳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所以達摩從西天來,唯傳一法,直指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更莫別求。”血脈論曰:“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日本永平道元法語,謂見性者佛性也,萬法之實想也,衆生之心性是也。此性渡于有情非情,普于凡夫賢聖,都無所住。故無住之性,雖在于有情,而不住于有情。雖在于惡,而不住于惡。雖在于色,而不住于色。雖在于形,而不住于形。不住于一切,故雲無住之性。又此性非色、非有、非無、非住、非明、非無明、非煩惱、非菩提,全無實性,覺之名爲見性也。衆生迷此性,故輪回于六道。諸佛覺此性,故不受六道之苦。禅宗向上之作略,不施設文字,不安立言句,直傳佛祖之心印,名爲教外別傳,是即教內之真傳也。達磨之悟性論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無門關曰:“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明·楊卓

佛学次第统编中的【1】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