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以能通爲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爲道。略則戒、定、慧,廣則叁十七道品。此叁十七合爲七科,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是爲七科。分述如次: - 明·楊卓
道以能通爲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爲道。
一、正道者,實觀叁十七品(已見前文),叁解脫門(見下文),緣理慧行,名爲正道。
二、助道者,得解觀中種種諸對治法,及諸禅定,皆是助道。
複次:
一、正道者,謂見谛八忍、八智,此十六心思惟。九無礙九解脫,此十八心真無漏慧,名爲正道。
一、八忍 欲界與上二界四谛之理,忍可印證之智也。
一、忍可印證欲界四谛,曰四法忍:
一、苦法忍 二、集法忍 叁、滅法忍 四、道法忍
二、忍可印證色界無色界之四谛,曰四類忍:
一、苦類忍 二、集類忍 叁、滅類忍 四、道類忍
以此八忍,正斷叁界之見惑。
二、八智
一、證欲界四谛之智,曰四法智:
一、苦法智 二、集法智 叁、滅法智 四、道法智
二、證上二界四谛之智,曰四類智:
一、苦類智 二、集類智 叁、滅類智 四、道類智
即觀八谛而正斷煩惱無間道之位曰忍。既斷煩惱而了解脫之位曰智。總稱八忍八智。是無漏智之初也。
叁、九無礙九解脫 叁界有九地,九地中皆有見惑修惑。每地修惑,分爲九品。先斷粗大,次第斷微細。每斷一品之修惑,有無間道解脫道之二種。正斷惑之位,曰無間道。既斷惑已得解脫之位,謂之解脫道。
二、其余方便對治諸禅叁昧,及叁十七品叁解脫等,皆是助道,所謂叁解脫門者如次。
叁解脫門 解脫即自在之義也。門即能通之義,謂由此叁解脫門,則能通至涅槃。
一、空 觀諸法無我我所。
二、無相 男女一異等相不可得。
叁、無願 知一切法無相無所作。
此二道相扶,能通涅槃,審實不虛,即名道谛也。 - 明·楊卓
道谛下四行者:
一、道行 謂觀五不受陰叁十七品等道,能通至涅槃,故名道。
二、正行 謂觀五不受陰叁十七品等道,非顛倒法,故名正。
叁、迹行 謂觀叁十七品等道,是一切聖人去處,故名迹。
四、乘行 謂觀叁十七品等道,能運行人必至叁解脫,愛見等煩惱不能遮,故名乘。
道谛下四行
┌地獄………………………………┐
│餓鬼………………………………│
│畜生………………………………├四惡趣四有┐
┌欲界┤修羅………………………………┘ ├五道┐︵
│ │人……東洲…南洲…西洲…北洲……四洲四有┘ │六
│ └欲天……四王…忉利…夜摩…┐ │道
│ ┌────────┘ │︶
│ └…兜率…化樂…他化……六欲六有 ┐ ├二
┌苦 │ ┌初禅前二┐ │ │十
│谛…叁┤ ┌初禅┤ ├二有……………┐ │ │五
│ 界│ │ └大 梵┘ │ │天│有
│ │ │二禅………………一有……………│ ├道┘
│ │色界┤叁禅………………一有……………├四禅七有 │
│ │ │ ┌四禅前叁┐ │ │
│ │ └四禅┤無 想├叁有……………┘ │
│ │ └那 含┘ │
│ └無色界…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非想處…四空四有┘
│
│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 ┌──┴──┐ ┌──┴──┐ ┌──┴──┐
│ 苦 集 滅 道 苦 集 滅 道 苦 集 滅 道
│ │ │ │ │ │ │ │ │ │ │ │ │
│ ┌身─○─┼─┼─┼─○─┼─┼─┼─○─┼─┼─┼
│ │ │ │ │ │ │ │ │ │ │ │ │ │
│ │邊─○─┼─┼─┼─○─┼─┼─┼─○─┼─┼─┼
│ 五│ │ │ │ │ │ │ │ │ │ │ │ │
│ ┌利┤見─○─○─○─○─○─○─○─○─○─○─○─○
│ │使│ │ │ │ │ │ │ │ │ │ │ │ │
│ │ │戒─○─┼─┼─○─○─┼─┼─○─○─┼─┼─○
│ │ │ │ │ │ │ │ │ │ │ │ │ │ │
│ │ └取─○─○─○─○─○─○─○─○─○─○─○─○
│ ┌ 見惑┤ │ │ │ │ │ │ │ │ │ │ │ │
│ │ │ ┌貪─○─○─○─○─○─○─○─○─○─○─○─○
│ │ │ │ │ │ │ │ │ │ │ │ │ │ │ │
四谛┤ │ │ │嗔─○─○─○─○─┼─┼─┼─┼─┼─┼─┼─┼
│ │ │五│ │ │ │ │ │ │ │ │ │ │ │ │
│ │ └鈍┤癡─○─○─○─○─○─○─○─○─○─○─○─○
│ │ 使│ │ │ │ │ │ │ │ │ │ │ │ │
│ │ │慢─○─○─○─○─○─○─○─○─○─○─○─○
│ │ │ │ │ │ │ │ │ │ │ │ │ │ │
│ │ └疑─○─○─○─○─○─○─○─○─○─○─○─○
│集│ 十 七 七 八 九 六 六 七 九 六 六 七
├谛┤ └──┬──┘ └──┬──┘ └──┬──┘
│ │ 叁十二 二十八 二十八
│ │ └───────┬───────┘
│ │ 八十八使
│ │ ┌貪 欲……五趣雜居地┐ ┌上 上
│ │ │ ┌離生喜樂地│ ┌上品┤上 中
│ │ │嗔 │定生喜樂地│九地各┐│ └上 下
│ │思 │ 色…┤離生喜樂地│九品 ││ ┌中 上
│ └惑…四┤癡 └舍念清淨地├ ├┤中品┤中 中
│ 使│ ┌空無邊處地│共成八││ └中 下
│ │ │識無邊處地│十一品┘│ ┌下 上
│ └慢 無色┤無所有處地│ └下品┤下 中
│ └非非想處地┘ └下 下
├滅谛
│ ┌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 │四正勤……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
│道 │ ┌─────────────┘
└谛…叁┤ └…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得生
十│四如意足……欲…念…進…慧
七│五根……信…進…念…定…慧
道│五力……信…進…念…定…慧
品│七覺支……擇…進…喜…除…舍…定…慧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
┌───────────────┘
└…正精進…正念…正定
┌別┐
┌苦谛┤ ├苦苦……壞苦……行苦
│ └通┘
│ ┌業……不善業……善業……不動業
│集谛┤
│ └煩惱………………見…………愛
又│ ┌有余涅槃
四┤滅谛┤
谛│ └無余涅槃
│ ┌正道……叁十七品……叁解脫門
│ ┌甲┤
│ │ └助道…………種種對治及禅定
│ │ ┌四法忍……苦法忍…集法忍…滅法忍…道法忍
│道│ 十┌八忍┤
└谛│ ┌六┤ └四類忍……苦類忍…集類忍…滅類忍…道類忍
│ ┌正 │心│ ┌四法智……苦法智…集法智…滅法智…道法智
│ │道…叁│ └八智┤
│ │ 十┤ └四類智……苦類智…集類智…滅類智…道類智
│ │ 四│ ┌九無礙
└乙┤ 心└十八心┤
│ └九解脫
│ ┌叁十七品
└助道 ┤叁解脫門……一、空…二、無相…叁、無作
└其余方便對治諸禅叁昧
┌苦谛下四行……一無常行…二苦行…叁空行…四無我行
│集谛下四行……一集行……二因行…叁緣行…四生行
十六行┤滅谛下四行……一盡行……二滅行…叁妙行…四出行
└道谛下四行……一道行……二正行…叁迹行…四乘行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