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般若从进禅师,僧问:「古涧寒泉时如何?」师曰:「切忌饮著。」曰:「饮著又如何?」师曰:「丧却汝性命。」 - 宋·普济
台州般若寺敬遵通慧禅师,上堂:「皎皎炟赫地,亘古亘今,也未曾有纤毫间断相。无时无节,长时拶定上座无通气处。所以道,山河大地是上座善知识。放光动地,触处露现,实无丝头许法可作隔碍。如今因甚么却不会,特地生疑去。无事,不用久立。」僧问:「优昙花拆人皆睹,般若家风赐一言。」师曰:「不因上座问,不曾举似人。」曰:「恁么则般若雄峰,讵齐今古?」师曰:「也莫错会。」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么百鸟衔华?」师曰:「汝甚么处见?」曰:「见后为甚么不衔华?」师曰:「且领话好!」问:「灵山一会,迦叶亲闻,未审今日一会,何人得闻?」师曰:「试举迦叶闻底看。」曰:「恁么则迦叶亲闻去也。」师曰:「乱道作么?」师自述真赞曰:「真兮寥廓,郢人图艭。岳耸云空,澄潭月跃。」 - 宋·普济
南岳般若寺启柔禅师,僧问:「西天以蜡人为验,此土如何?」师曰:「新罗人草鞋。」问:「如何是千圣同归底道理?」师曰:「未达苦空境,无人不叹嗟。」上堂,众闻板声集。师因示偈曰:「妙哉三下板,知识尽来参。既善分时节,吾今不再三。」便下座。 - 宋·普济
苏州昆山般若寺善端禅师,僧问:「有生有灭,尽是常仪。无生无灭时如何?」师曰:「昆仑著靴空中立。」曰:「莫便是为人处也无?」师曰:「石女簪花火里眠。」曰:「大众证明。」师曰:「更看泥牛斗入海。」 - 宋·普济
台州般若寺友蟾禅师,钱塘人也。初住云居普贤,忠懿王署慈悟禅师,迁止上寺,众盈五百。僧问:「鼓声才罢,大众云臻。向上宗乘,请师举唱。」师曰:「亏汝甚么?」曰:「恁么则人人尽沾恩去也。」师曰:「莫乱道。」 - 宋·普济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东印度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曰月净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其季开士也。祖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三王子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祖叹其辩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嗣,以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第三子菩提多罗于柩前入定。经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祖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尊者付法已,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当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岁。祖因东印度国王请,祖斋次,王乃问:「诸人尽转经,唯师为甚不转?」祖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但一卷两卷。」 - 宋·普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