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64 條與「世俗」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的查詢結果: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1】世俗

即世間通俗之義,與“勝義”相對。爲施設安立虛妄假有之法。又“世”有隱覆真理、可毀壞之義;“俗”有顯現流世、顯現順于人情之義。世事,即俗法;舉凡叁界之事法,皆具此二義。“成唯識論”卷一:“境依內識而假立,故唯世俗有。”此言我法等非真實有,唯隨世情而假設其名,故稱世俗。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世俗

指叁俗谛。唯識宗依遍、依、圓叁性所立。叁種世俗爲:一假世俗,爲遍計所執性。即以世俗爲名,無體性而唯有名者。于四俗中相當于第一世間世俗。二、行世俗,爲依他起性。行,即遷流之義。有爲之行,其體爲世俗。于四俗中相當于第二道理世俗、第叁證得世俗。叁、顯了世俗,爲圓成實性。即指斷除染汙之依他起性及遍計所執性,依此二空門所顯現之真如。于四俗中相當于第四勝義世俗。見《成唯識論》卷八。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世俗

谛是真實不虛的意思。世俗谛,是世間一般所見的真理、道理,爲真俗二谛之一,也是“勝義谛”(真谛)的對稱。略稱世谛、俗谛。由于絕對最高真理之第一義谛,不易爲一般人所理解,故先爲說世俗之道理與事實,再次第導向最高境地。如指月之指、渡彼岸之船,皆爲到達真實第一義谛的必要手段。《成唯識論》卷一載︰“境依內識而假立,故唯世俗有。”參閱“二谛”條。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4】道理世俗

四種世俗谛之一,又名隨事差別谛,是指蘊、處、界等種種法門,一一法門,各順于道理,故曰道理;事相差別易見,故曰世俗。參閱“四種世俗谛”。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5】勝義世俗

四種世俗谛之一,又名假名非安立谛,這是二空真如:空我而得之我空真如,空法而得之法空真如。這是離諸相(非安立)而爲聖者所覺,故曰勝義;唯尚以假相安立,體非離言(未離假名),故名世俗。參閱“四種世俗谛”。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6】世間世俗

四種世俗谛之一,又名有名無實谛,如瓶、缽、軍、林之假名,是隱覆真理的世俗之法,故名世間;又爲凡夫認之爲實有,故曰世俗。參閱“四種世俗谛”。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7】四種世俗

唯識宗把勝義、世俗二谛各分爲四種。于勝義谛,即世間勝義、道理勝義、證得勝義、勝義勝義四種;于世俗谛,即世間世俗、道理世俗、證得世俗、勝義世俗。此即所謂四重二谛。《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五載世俗四谛:一、世間世俗谛:又名有名無實谛,如瓶、缽、軍、林之假名,是隱覆真理的世俗之法,故名世間;又爲凡夫認之爲實有,故曰世俗。二、道理世俗谛:又名隨事差別谛,是指蘊、處、界等種種法門,一一法門,各順于道理,故曰道理;事相差別易見,故曰世俗。叁、證得世俗谛;又名方便安立谛,這是以佛之方便,安立知斷證修的四谛法門,這是修行者的證悟之法,故曰證得;而因之相狀分明可知,故曰世俗。四、勝義世俗谛:又名假名非安立谛,這是二空真如:空我而得之我空真如,空法而得之法空真如。這是離諸相(非安立)而爲聖者所覺,故曰勝義;唯尚以假相安立,體非離言(未離假名),故名世俗。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8】證得世俗

四種世俗谛之一,又名方便安立谛,這是以佛之方便,安立知、斷、證。修的四谛法門,這是修行者的證悟之法,故曰證得;而因之相狀分明可知,故曰世俗。參閱“四種世俗谛”條。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的【8】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