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496 条与“分别”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的查询结果: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分别

推量思惟之意,又译作思惟、计度。即是心及心所对境生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惟量度之意。《俱舍论》卷二举有三分别:一、自性分别,以寻或伺之心所为体,直接认识对境之直觉作用。二、计度分别,与意识相应,以慧心所为体之判断推理作用。三、随念分别,与意识相应,以念心所为体,而能明记过去事之追想、记忆作用。六识之中,意识具足上述之三分别,前五识仅有自性分别,而无其他二分别。《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认为三分别乃是意识的作用,故谓自性分别属于现在,随念分别属于过去,计度分别则共通于过去与未来者。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2】分别

谓由心、心所的作意分别力所产生之对境。这是“因缘变”的对称。八识之中,第八识、前五识及五俱意识等所缘之境,都是由因缘任运而生,皆有实用,故称因缘变。相对于此,第七识及第六独头意识所缘之境,由分别作意力而生,非由实种子所生,如镜中之火,无有实用,仅为影像而已,故称分别变。又与第八识相应的触等心所之境,虽任运而起,但系假种所生,无有胜力,故亦摄于分别变。《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载,三类境中,独影境与带质境的一分,为分别变;性境由因缘而生,具有实用,故为因缘变。见《成唯识论》卷二,参阅“因缘变”条。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3】分别

即一切烦恼中,由邪教、邪师、邪思惟等所引起的,称分别起。是为俱生起的对称。在十根本烦恼中,疑、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四者均属之。分别起易断,故于见道中,证得生、法二空之真如时,得顿断之。见《成唯识论》卷一。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4】分别

即分别有为事相之智。在凡夫为虚妄的计度分别之智;在佛为后得之权智。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5】分别

唯识家将心识的认知作用,分为有相、无相、任运、寻求、伺察、染污、不染污等七种分别。《瑜伽师地论》卷一所载:有相分别,谓于过去所受之义,诸根成熟而善于名言者所起的分别。二、无相分别,谓随过去所引者,及婴儿等,不善于名言者所起的分别。三、任运分别,谓于现前之境界,随境之势力,任运而转者所起的分别。四、寻求分别,谓观察寻求诸法所起的分别。五、伺察分别,谓于已所寻求、已所观察者,复加以伺察安立所起的分别。六、染污分别,谓因顾恋过去,希乐未来,执著现在所起的分别。例如恚分别、害分别,或与烦恼、随烦恼中任何一法相应所起的分别,皆属染污分别。七、不染污分别,例如善、无记等法即属之。谓出离分别、无恚分别、无害分别,或与信等任何一善法相应所起的分别。见《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五。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6】分别

这是心识思考分别的三种方式。一者自性分别,以寻或伺心所为体,直接认识对境之直觉作用。二者计度分别,与意识相应,以慧心所为体之判断推理作用。三者随念分别,与意识相应,以念心所为体,而能明记过去经历之事的追想记忆作用。在六识之中,前五识仅有自性分别,而第六识则具足三种分别。见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7】分别我执

我执又作人执、生执,即执著实我之意,是俱生我执的对称。即后天所起的我执,乃由现在外缘之力,非与身俱,须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谓分别我执。分别起的我执,能生“发业”之用;俱生起之我执,能起“润生”之用,皆能扰恼众生之身心,而令其轮回生死。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8】分别依缘

生识九缘之一。分别即第六识,此识能分别善恶、有漏无漏、色心诸法;以眼等五根虽能取境,然皆依第六识而始有分别。是知五根境之好恶,由分别而生;第七识之染净,由分别而知;第八识之相分,由分别而显,故分别依为眼等八种识之缘。参阅“九缘生识”条。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9】计度分别

意为分别计量推度。为三分别之一,  又作推度分别、分别思惟。谓于所缘之境计量推度,系与意识相应的散慧的分别作用。《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载:“散,谓非定。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0】随念分别

三分别之一。与意识相应,以念心所为体,而能明记过去事之追想、记忆作用。六识之中,意识具足自性、计度、随念三分别,故谓有分别;前五识仅有自性分别,而无其他二分别,故谓无分别。《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认为三分别乃意识的作用,故谓自性分别属现在,随念分别属过去,计度分别则共通于过去与未来。参阅“三分别”条。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1】分别

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自相,现量之心是也。分别为随念,计度,自性之三种。无分别者,无随念计度之二种,非无自性也。见《百法问答钞》卷二。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2】分别

远离主观、客观的相对分别而直观空理的智慧。这种智慧是超越心识的相对分别而显,它的作用是直契绝对的真理。此又称为无分别心,这是佛教中认识真如的智慧,因为真如离一切相而不可分别,认识真如的智慧必须与真如之体相应,《摄大乘论释》十二曰:“若智与所取不异平等起,是名无分别智。”是故无分别智,即证得能、所二取皆空,而正体会真如之智。真如离一切相,不可分别,故以分别之心,不能称其体性。无分别智离一切情念分别,故冥符于真如。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3】自性分别

三分别之一。又作自性思惟,于心识的认知作用,指任运觉知现在所缘之境,稍加推测思考而分别其自性。因为以欲界及色界初静虑共为有寻有伺之地,必说自性分别,其体为寻与伺。但《俱舍论》卷二,则谓其体仅为寻。见“三分别”条。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4】分别名数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阿毗达磨杂集论》,这是总括《瑜伽师地论》一切法门,集《阿毗达磨经》所有宗要,而以蕴、处、界三科为宗。参阅“十支论”条。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5】分别瑜伽论

为唯识宗所依的六经十一论之一,  弥勒菩萨说,中十未译。参阅“六经十一论”  条。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6】现量无分别

现量是不含有分别计度的认知,是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境。前五识是直接的接触,只有第六识才起分别计度的作用。 - 于凌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的【16】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