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77 條與「行相」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唯识名词白话辞典】的查詢結果: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1】行相

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認識作用。心、心所以各自的性能,遊履于所緣境相上,此稱爲行相。唯識宗以“萬法唯識,識外無境”立論,不承認心外有可直緣之境,而主張一切影像必于心內顯現,以之爲所緣,更生起能緣之相,即心內有能緣、所緣之二相,所緣之相稱爲相分,能緣之相稱爲見分,此見分即所謂之行相。所以見分行相,屬于心識的認識作用,而非影像等物。見《成唯識論》卷二。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2】行相

指知解與修行相應。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3】賴耶行相

阿賴耶識能緣的作用,稱之爲其行相。能緣之識,必有其所緣之境,故在《唯識叁十頌》中,將能緣、所緣二者並舉,即頌文中“不可知執、受、處、了”七個字。這其中,“執、受、處”叁者是所緣之境,“了”是能緣的作用。了即了別,了別是此識自體的能緣作用,指的即是指此識的“見分”。執、受、處叁者,是見分所緣的境。執是執持萬法種子、及攝持根身,持令不壞;受是領根身爲境,令生覺受;處是器界,即物質世界。因此,第八阿賴耶識所緣之境,即種子、根身、器界。而所緣之境,也就是阿賴耶識的相分。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4】六識行相

行相,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認識作用,心、心所以各自身性能,遊履于境相之上,以遊履于所對境之相狀,故稱爲行相。《唯識叁十頌》稱前六識爲“了境爲性相”。頌文中“了境爲”叁字應重讀,即了境爲性,了境爲相。性者體性,指識體的自體分;相者行相,即是見分的作用。本來了別外境只是前六識的行相,但以其體性微細難知,故以用顯體,雙雲了境爲相,了境爲性。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的【4】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