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小乘所立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謂遍行之惑爲染法的通因,又作一切遍因,即已生之遍行隨眠爲後生之自部染法及余部染法之通因。見《俱舍論》卷六。 - 于淩波居士著
此爲心所有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一位,計有五種,即觸、作意、受、想、思。遍行,遍乃周遍,所謂無處不至;行是心行,即能緣之心,遊履于所緣之境。合而言之,就是周遍起行的意思。心若生時,此五心所相應俱起。它通于一切識——八識心王;一切性——善、惡、無記;一切時——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地——叁界九地,故有遍行之名。見《成唯識論》卷六。參閱“心所有法”條。 - 于淩波居士著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這是初地斷異生性障所證的真如,爲我法二空所顯。此真如遍在一切法中,無所不在,故名遍行。參閱“十真如”條。 - 于淩波居士著
唯識宗所立五位百法的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應之五種心所,即觸、作意、受、想、思等五。此五心所具四種一切:一、一切性,遍于善、惡、無記等叁性之心而起,故謂一切性。二、一切地,遍于叁界九地或有尋有伺、無尋有伺、無尋無伺等叁地而起,故謂一切地。叁、一切時。四、一切俱,此五遍行相互俱生,故謂一切俱。此五心所之外,其他心所無一具有四一切者,故唯立此五者而稱爲遍行。見《大乘百法明門論》。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