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见不动明王条。
(术语)十地之第八。
(术语)涅槃点之异名也。
(术语)不动尊所住之禅定也。大菩提心为体,大菩提心,本性清净,无为寂定,故谓之不动定。底哩三昧耶经曰:“不动者是菩提大寂定义也。”
(修法)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为息灾增益而修之祈祷法也。
(佛名)东方世尊阿閦如来也。楞严经五曰:“见东方不动佛国。”维摩经见阿閦佛品曰:“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
(修法)不动尊之供养法也。
(行事)讲赞不动明王功德之法会也。
(术语)性虚空十义之一。真如之体性,常住而不变不动也。
(真言)慈救咒也。
(菩萨)见不动明王条。
(菩萨)不动明王也。称明王之德曰圣。见不动明王条。
(术语)时爱心解脱之对。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之称。不退动于烦恼,解脱烦恼之系缚,故名。
(菩萨)Aryaacalan&amacron;tha,梵名阿遮罗曩他。译言不动尊,又翻无动尊。又阿奢啰逝吒Acalace&tdotblw;a,亦谓之不动使者。密教诸尊,依三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之:则大日如来为一切诸尊之总体,为自性轮身,而此尊为一切诸佛之教令轮身。故又称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在密教诸尊中与大日如来相并,享多数之祭祀。约金胎两部,而分别其德,则五方之五佛各有三轮身:中央者毗卢遮那如来,为自性轮身,金刚波罗蜜多菩萨为正法轮身,不动明王为教令轮身。是奉大日如来教令示现忿怒形,降伏一切恶魔,有大威势之真言王也。又称明王,明王者与称真言王同(是约于金刚界,见教令轮身条)。又,此尊于大日华台虽久已成佛,而以其本誓之故,现初发心之形,为如来之童仆而给使诸务,且给使于真言行者,故称使者。使者即使役于人之义也。不动使者,不动即使者而非不动者,不动之使者如二童子,八大童子等(是约于胎藏界)。大疏五曰:“此尊于大日华台久已成佛,以三昧耶本誓愿故,示现初发大心诸相不备之形,为如来僮仆给使,执作诸务。”立印轨曰:“无动尊现身奉事修行者,犹如婆誐鍐。”诸部要目曰:“此经中不动尊等四十二地如来僮仆使者。”此尊之密号,谓之常住金刚。其本地于大体为大日尊勿论,而在称为释迦不动者,则以释尊为直接之本地佛云。不动爱染二明王,为密教的本尊,受最多之祭祀,其中不动尤为密宗所重。至于行法之祈祷的目的,则降伏,爱敬,钩召等一切通用之。
(佛名)东方阿閦如来也。阿閦,译不动,又译无动。大教王经曰:“结破魔印,右手舒五指以按地,左手五指执持衣角,入东方不动如来三昧。”略出经曰:“由结阿閦佛触地契故,得心不动。”拔济苦难陀罗尼经有不动如来净除业障咒。
(术语)生死即涅槃之义也。大日经疏一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不动生死而至涅槃。”
(杂名)不动尊之童子形,谓之不动使者,给使于行人之意也。见不动明王条。
(术语)六无为之一。生于色界之第四静虑,而离苦乐二受际之真如也。离苦乐粗动而得之真如,故云不动无为。
(术语)欲界之法,无常迅速,故为动法,上二界之法长久,故名不动法。遗教经曰:“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维摩经五曰:“什云:欲界六天为动法。上二界寿命劫数长久,外道以为常,名不动法。”
(修法)设百座而念诵不动之修法也。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阿罗汉中根性最利,而不为烦恼所动乱者。
(修法)祈念不动尊而安镇家宅之法也。
(真言)慈救咒也。
(真言)不动尊之慈救咒也。见不动明王条。
(经名)立印轨也。
(修法)对于不动尊修护摩而供养之也。
(修法)祈念不动使者之法。即说于不动使者秘密经者也。[囗@又]仪轨之名。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之略名。
(真言)慈救咒也。
(经名)立印仪轨之异名。
(修法)为镇护第宅之不动尊修法也。
(菩萨)不动明王也。安镇轨曰:“毗卢遮那如来,为拔济一切有情,于三界中现威德光明自在之身,号曰不动金刚明王。”
(菩萨)有四十八使者之明王也。见不动明王条。
(名数)日本小野仁海僧正之口传,有约于佛金莲宝羯五部,沙汰五种之不动尊者。其所传之文曰:“一、佛部不动,白色,着天宝冠,在立佛持剑索,坐瑟瑟石座,白色二童子侍。二、金刚部不动,赤色,顶上七莎髻,持剑,缚曰罗,坐磐石,赤色二童子侍立。三、宝部不动,黄色,持金刚索,顶有七莎髻,坐大磐石,黄色童子侍。四、莲华部不动,绿色,顶有五佛冠,持剑索,坐须弥山。五、羯磨部不动,黑色,顶有八叶白莲华,持剑索,坐磐石,是最深秘,慎勿传于他门。”
(修法)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之略名。
(印相)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竖,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此尊为佛部之教令轮身,故以佛心为印母。次以空指押二火二水之四指,即降伏四魔之义也。次二风竖而合者,即独股杵之形也。凡以三种杵为三部之智,三股者,表胎之三部,五股者,表金之五部,一股者,是苏悉地不二之本誓三昧耶也。不动尊为不二一实之法界体,故以一股之印为根本契也。此印一字之明用&DF-87D4;字。立印轨云:用此一字心真言,能成辨一切事业,通用一切印,是以&DF-87D4;之一字为主,故与一股之印相应也。二、宝山印,轨云:次宝山印相,定慧门相叉,二空入满月(掌中)是为内缚印。三、头秘密印,轨云:以二金刚拳定置慧眷属上,名头秘密印。四、眼密印,轨云:二羽内相叉,二空入满月,风轮和合竖,印眼及眉间,是名眼密印。五、口密印,轨云:次结口密印,地轮(小指)内相叉,水(无名)押地叉间,二火(中指)并申直,二空各加水甲,二风加火甲,此印置于口。六、心密印,轨云:复次密印想,二羽三补吒(虚心合掌),风空如弹指,是名心密印。七、甲印,又云五处加持印。轨云:复次三补吒,二火建如幢,风住火初节,二水如宝形,二地及二空,各各而建立。印心及两肩,喉位顶上散。八、师子奋迅印,轨云:次作恶叉波(译奋迅),名师子奋迅。不改前密印,开竖慧风轮。九、火焰印,轨云:次结火焰印,以慧手空轮,加于水火甲,风竖拄定掌,右旋成界方,左转名解散。十、火焰轮止印,使者法谓之遮火印。轨云:定慧各为拳,空出风火间,二拳背相合,能制止诸火。十一、商佉密印,轨云:次商佉密印,定空(左大指)加地水,慧羽亦如是。二火甲如针,观风(右头指)附火节,止风(左头指)开竖之。十二、渴誐印,轨云:不动渴誐印,止空加地水,风火并申直,是名三昧鞘。慧手亦如是,观风轮入定空水地环,轮面与月合,即剑住定鞘,抽出辨诸事,断结辟护等。十三、罥索印,轨云:次结罥索印,慧空加火水,及地等三轮,风建入定月,止地水火拳,空风如环,是名索标帜。十四、三股金刚印,轨云:三钴金刚印,观空加风甲,三轮如金刚,所有请供具,散洒作净除,此名不动十四根本印。占最主要之地位者,为根本印与剑印,通用于行法上。
(明王)不动明王者五大明王之中尊,为大日如来之化身,故冠以大日之二字。
(真言)出于四十八使者仪轨。
(明王)以剑有黑龙围绕之像为本尊者。是为不动明王之三昧耶形,故标其本体,而称为不动明王。俱利伽罗王经曰:“俱利迦罗大龙,吞饮利剑,及以四足被绕。”
(经名)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本经述使者即毗卢遮那之化身,而能满种种之愿。
(经名)三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佛莲金三部不动尊之仪轨。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三部不动使者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