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语曰路迦Loka,世为迁流之义。谓过现未时之迁行也。界谓具东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国土也。又曰世间。间为间隔之义,故与界之义同。此二者虽通用于有情与国土。而常言者为国土也。楞严经四曰:“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名义集三曰:“间之与界名异义同,间是隔别间差,界是界畔分齐。”
(术语)同于恶世。散善义曰:“五浊恶时,恶世界。”
(界名)色界诸天,总云梵世界。离淫欲之梵天住处也。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今言梵世界已总说色界诸天。”
(异名)佛所住之国土。有秽土,有净土。
(界名)即器世间。
(杂名)初禅天之梵王,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也,二禅之梵王,小千世界之主也,三禅之梵王,中千世界之主也,四禅之大梵王,大千世界之主也。四禅之广量,如其次第,与一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相均。
(术语)称加持世界。见密轨问辩上。
(术语)三千大千世界也。经说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之别。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一千世界名小千世界。小千加千倍名中千世界。中千加千倍名大千世界。
(界名)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净土之名。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略名华藏世界。凡报身佛之净土,具十八圆满,其中之依持圆满,即莲华藏世界也。唐华严经八曰:“尔时普贤菩萨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修净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已下八、九、十、三卷明之,谓之华藏世界品。此莲华藏世界建立之大略,由上下二十重,周围十一周而成,以中心为毗卢舍那佛之所居。佛祖统纪三十一曰:“上极宝焰,下彻风轮,此华严所明一世界种,竖高则且约二十重,周围则略得十一数,复由此数随方各十,则总之为百十一,如天帝珠网分布而住。”梁译世亲摄论十五曰:“世间世界,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净土为依何法?论曰:无量功德聚所庄严大莲花王,为依止。释曰以大莲花王。譬大乘所显法界真如,莲华虽在泥水之中,不为泥水所污。譬法界真如虽在世间不为世间法所污。(中略)复次,如来愿力所感宝莲华,于诸华中最大最胜,故名王。无量色相等功德聚所庄严,能为净土作依止。”探玄记三引此文已,曰:“华藏之名,因此立也。(中略)藏是含摄义、出生义、具德义。此中通论有二义:一由此土内含摄一切人法等诸法门故。二含摄一切诸余刹故。”清凉疏八曰:“莲华含子之处,目之曰藏。今刹种及刹,为大莲华之所含藏,故云莲华藏。”但莲华藏世界为诸佛报土之通名,即华严经所说者,释迦佛之华藏也。观经所说之极乐,阿弥陀佛华藏也。大日经所说之胎藏界,密严经所说之密严国,大日如来之华藏也。
(界名)佛国名。智度论十曰:“彼世界常有净华。(中略)阿弥陀佛世界,不如华积世界。”
(界名)毗卢舍那佛所住之莲华藏世界也。文句九上曰:“华王世界。”大部补注九曰:“梵网经云:于寂灭道场,坐金刚华光王座。净名疏云:摄大乘说华王世界,旧摄论云大莲华王清净世界,新摄论云大宝华王清净佛土。”
(术语)界为界别之义明其为极乐之净土,非在秽土之限界者也。
(术语)本地法身,现他受用加持身,说三平等句法门之住处也。又名海会现前或随他法界宫。申言之,即教主自性身现他受用已下瑞相三身之加持处,恰如国王行政时,必由本宫出御前殿也。
(界名)文殊菩萨净土之名。宋僧传(法照传)曰:“法照遇老人曰:汝先发愿于金色界礼觐大圣。”朝野群载十六(戒牒)曰:“奉请金色世界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阿阇梨。”
(界名)娑婆世界之译名。此界众生忍为恶故,又诸菩萨,为教化忍受劳倦故,名曰堪忍世界。文句二下曰:“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玄赞二曰:“梵云索诃,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娑婆者,讹也。”
(界名)舍利弗当来成佛之国名也。见法华经譬喻品。
(界名)维摩居士之国土也。维摩经见阿閦佛国品曰:“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
(地名)即清凉山也。
(界名)此世界之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金轮,金轮之上安置九山八海而成一世界,故此世界称为三轮世界。而简别于莲华藏世界等。
(术语)三千大千世界之略称。
(杂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有情世界无量无边,故曰十方世界。
(术语)四悉檀之一。谓世间的说法使起信也。见四悉檀条。
(术语)谓虚空界也。又云谓无数之世界无边际存在也。起信论曰:“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
(术语)谓释迦既入灭,弥勒佛未出现之中间时也。此时地藏菩萨出而教化众生。延命地藏经曰:“我每日晨朝入诸定,入诸地狱令离苦,无佛世界度众生,今世后世能引导。”
(界名)龙女成佛之世界名。法华经提婆品曰:“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名数)谓一佛世界之成立,有五重之次第也。智度论第五十曰:“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一时起,一时灭如是等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数,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数,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种;如是世界种十方无量,是名一佛世界。”冠注五教章卷下之四引此文,而为一世界、一世界性、一世界海、一世界种、一佛世界。其中第二所以名为世界性者,以准于旧华严经五十六所说十重世界之次第也。五教章通路记五十二曰:“华严经中,积聚诸刹而名世界性,积诸世界性而名世界海,释此次第而作此解释,论之第三重既立海之名,是故章主名第二重之世界为世界性。海之后所以安界种者,种是种类,亦是因义。积诸界海,共安一处,摄诸流类,故名为种,为第五重作其因种。故界海之次,建界种之名。”
(界名)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之铁围山为限曰一世界,此世界之数一千曰小千世界。详见三千大千世界条下。
(界名)华严经说种种之世界,中有仰世界,有覆世界。仰世界如常。覆世界如蜂窝。八十华严经十七曰:“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
(术语)谓一佛所化之世界也。又曰一佛土或一佛国土。中阿含经十七,谓二佛无同时出现者,恰如转轮圣王,一四天下同时无二人云。此为一佛教化,普及须弥四洲,更不须余佛出世之意,即一佛所化之世界为一四天下之说也。然智度论五十曰:明五重世界,谓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世界,数之至恒沙,谓之一佛世界,复数之至恒沙,谓之一佛世界海,复数之至恒沙,谓之一佛世界种,复至其数无量,谓之一佛世界云。此论文,第二重与第五重,虽同为一佛世界,而五教章卷下,取华严之意,改第二重为世界性,第五重为一佛世界,此为终教所谈一佛所化之范围也。
(杂名)即三界。为一切迷惑众生之住处。
(术语)如娑婆世界狱鬼畜人天五趣杂居之世界也。净土论注下曰:“杂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湿若化眷属若千,苦乐一品,以杂业故。”
(杂名)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八海围绕之,是为一世界,合千个一世界为小千世界,合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详见三千大千世界条。
(界名)虚空藏菩萨经谓虚空藏菩萨之本土为西方之一切香集世界,大集经十二虚空藏菩萨所问品谓为东方之大庄严世界。
(界名)药师如来之净土也。见药师条。
(界名)诸佛报身之净土也。为宝莲华所成之土,故名。略曰华藏世界。释迦之华藏,华严经所说是也,弥陀之华藏,观经所说之极乐是也,大日之华藏,大日经胎藏界密严经之密严国是也。见华藏世界条。
(杂语)佛将说法华经眉间白毫放光明照东方世界之数量也。法华经序品曰:“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于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法华嘉祥疏二曰:“万八千世界者,表说一乘之果己满,如万;一乘之因未圆,如八千;又表一乘真实故,义即具足,如万;三乘是方便未具足故,如八千。”
(杂语)世界之种种色相也。华严经光明觉品曰:“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莲华色世界,薝卜花色世界,优钵罗花色世界,金色世界,宝色世界,金刚色世界,玻璃色世界,平等色世界。”
(术语)丈六之释迦在摩揭陀国菩提树下成佛时,小机所感见,谓之化身佛。大机所见,为报身之毗卢舍那佛,于十八圆满之莲华藏世界成正觉也。但菩提树下与莲华藏世界并非异处,秽土即净土也。探玄记二曰:“或云:此界唯是娑婆。此约三乘说。或云:即是华严,约别教一乘辨。”
(界名)龙女成佛之净土名也。法华经提婆品曰:“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术语)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数量为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也。内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成坏必同时焉。见智度论七,佛地论六。
(术语)十示满数,无尽为意味。犹言无尽之莲华藏世界也。
(术语)一世界之中央,有须弥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铁围山围绕之,如是谓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谓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谓之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谓之大千世界。夫以一小世界为单位数,则一大千世界之数为一○○○○○○○○○也。其成立及破坏,无不相同。又为一佛所领之土。俱舍论十一曰:“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总说,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总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坏。”一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故一大三千世界,谓之三千大千世界。
(譬喻)佛藏经上曰:“无明相中,假名相说,皆是如来不思议力。譬如有人嚼须弥山,飞行虚空,石筏渡海,负四天下及须弥山,蚊脚为梯,登至梵宫,劫尽烧时,一唾劫火即灭,一吹世界即成,以藕丝悬须弥山,手接四天下雨。”止观五下曰:“劫火起时,菩萨一唾火即灭。”性灵集一曰:“一唾能销百界火,一朝能灭万人愁。”
(杂语)法华经序品明如来之放光瑞。经文曰:“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同颂文曰:“眉间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
(术语)普眼三昧门之异名。
(名数)密教立三处之华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经立三重之佛身,一加持身,二本地身,三行者身。今约此三身而成义,则加持身即他受用报身,是阿弥陀佛也,其住处名华藏世界。由是过西方十万亿净土即有其处。青龙轨名弥陀为莲华藏。是五部中莲华部报身之土也。本地身即大日如来也,此佛之住处名华藏世界。高广无边,而超相对,绝中边不可定为西方十万亿是五部中佛部自性法身之住处也。大日经所说之胎藏,华严经所说之华藏世界是也。行者身即我等自身也。一切众生之干栗多心,法尔有八叶形。是八叶之心莲华。名曰华藏世界。是秘藏世界。见秘藏记钞六。
(术语)胜鬘经之语。胜鬘经宝窟中本曰:“隔别故称为界,三千苞含人物,目之为藏也。”
(界名)有千叶之一大莲华中台有卢舍那佛,千叶各为一世界,卢遮那佛化为千释迦,居于千世界。复就一叶世界有百亿之须弥山,百亿之四天下(即三千大千世界),百亿之南阎浮提。千释迦各化为百亿之释迦,坐于百亿之菩提树下。见梵网经上。
(名数)见十二佛条。
(术语)胎藏大日所住之世界,即大悲胎藏曼荼罗也。大日经百字果相应品曰:“尔时世尊于无量世界海门,遍法界殷勤劝发成就菩提,出生普贤菩萨行愿。于此妙华布地胎藏庄严世界种种性海中受生,以种种性清净门净除佛刹,现于菩提场而作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