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毛詩蓼莪箋曰:“供養日寡矣,而我不得終養。”儀禮既夕注曰:“燕養平常,所用供養也。”禮記曾子問注曰:“婦有供養之禮,故必祭而成婦義。”戰國策曰:“得甘脆以養親,親供養備。”白虎通曰:“王者有六樂,所以作供養。”今爲資養叁寶奉香華燈明飲食資財等物,謂之供養,義本于此。文句二下曰:“施其依報名供養。”玄贊二曰:“進財行以爲供,有所攝資爲養。”
(名數)金剛界叁十七尊中內供之四菩薩與外供之四菩薩也。內供者,從中央大日如來流出,爲供養四方如來之菩薩,約于能現之佛而謂之內供。外供者,從四方如來流出,爲供養中央大日如來之菩薩,是亦約于能現之佛而謂之外供。大日如來應四方如來所證叁摩地之德,故供養之于四方如來,四方如來亦以自己所證叁摩地之德而供養大日如來也,是主從之分所由然也。此八供,與叁十七尊中四攝菩薩皆爲對于十六菩薩慧門之定門,故皆爲方形。
(術語)叁供養之一。以世間之財寶,供養諸佛菩薩也。
(術語)二種供養之一。佛說百千法門,衆生隨而信解修行,長養法身,守護大法,名爲法供養。維摩經法供養品曰:“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中略)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爲諸衆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同注:“肇曰:如是等經,盡諸佛法身也。若聞斯經能信解護持宣示分別令大法增廣者,名法之供養,養成法身也。”金光明文句二曰:“供養有二義:一財供養,可解。二法供養,佛說百千法門,隨而修學,名法供養。”
(術語)作曼陀羅供,水天供,聖天供等,種種供養之法式也。其作法出于蘇悉地經二供養品,瞿醯經中奉請供養品,不空罥索經十五最上神變解脫壇品等。
(術語)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之一。示諸尊以寶冠華鬘等供養本師大日如來之相。四曼中羯磨曼荼羅也。有五佛,四波羅蜜,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賢劫十六尊,外金剛部二十天之七十叁尊。見九會曼荼羅條。
(雜名)依觀佛叁昧海經十(念十方佛品)所記奉獻香華時之發願文而作者。于法會之式爲供養文諷詠之。見魚山集略。
(雜名)勸募供養物者。與化主同。見象器箋七。
(行事)不限何經,書寫之,爲作佛事。謂爲經供養。供養經之義。經者屬于叁寶中之法寶。供養經者,即供養法寶也。法華經分別功德品曰:“如來滅後,若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供養經卷,不須複起塔寺,及造僧坊供養衆僧。”隨求陀羅尼經記書隨求陀羅尼,系于病比丘之頸,大減病苦,死後雖墜地獄,亦依咒力而消滅罪障,生于天而成隨求即得天子。
(名數)見供養條。
(名數)金剛界曼陀羅金剛嬉,金剛鬘,金剛歌,金剛舞之四菩薩爲內四供養。金剛香,金剛華,金剛鎖,金剛塗香之四菩薩爲外四供養。合稱之曰八供。見曼陀羅大鈔。
(術語)又曰外四供,或單曰外供。見外四供條。
(名數)五種之供養物也。修一座行法時,用以供養本尊:一塗香,二華鬘,叁燒香,四飯食,五燈明。說見蘇悉地經供養品,理趣釋卷下等。
(術語)對于四種供養中運心供養而謂他之叁供養也。見供養條。
(術語)行善法而供養佛也。般若經理趣分曰:“修行一切波羅蜜多,于諸如來,廣設供養。修行一切慈悲喜舍,于諸如來,廣設供養。”
(名數)供養諸佛有二種:一出纏供養,供養一切諸佛在出障圓明之位者。二在纏供養,供養一切有情在纏垢之中者。蓋諸佛爲出纏如來,衆生爲在纏如來也。[囗@又]一財供養,供養香華飲食等財物也。二法供養,如說修行利益衆生也。是取于叁寶,第一之供養也。見普賢行願品,叁藏法數七。
(名數)見供養條。
(故事)供養僧伽,以優留頻羅迦葉爲第一。增一阿含叁曰:“將養聖衆,四事供養,所謂優留毗迦葉比丘是。”
(書名)一卷,著者不詳。據大日經以記供養之法式者。
(儀式)新書寫經文而供養之之法會。其法會之表白,自解釋其經文之題號及其大意,故用開題之名。
(儀式)行開眼之法會,必當捧香華,佛供,燈明等于佛,故雲供養。安像叁昧義軌經詳說之。
(術語)叁業供養之一。口發音,稱美諸佛菩薩之功德也。見文句二下。
(名數)一阏迦,二塗香,叁華,四焚香(又曰燒香),五飲食,六燈明也。此六種如其次第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之六度。乃善無畏叁藏所傳。
(物名)又名六種供具。見供養條。
(儀式)新築或修繕佛殿落成時所行之法會也。
(名數)先由大日如來之心中流出嬉戲菩薩供養東方阿閦如來,嬉戲者,衆生初得生佛不二之菩提,照了自身即佛,大歡喜之標幟,是金剛部阿閦如來之叁摩地也。故今與以相應之嬉戲適悅形菩薩供養之。次由中心流出鬘菩薩供養南方寶生如來,華鬘者,理智具足,萬德開發之標幟,是寶部寶生佛之叁摩地也,故與以相應之華鬘璎珞形菩薩供養之。次由心中流出歌菩薩供養西方彌陀如來。歌者,說法之標幟,是蓮華部彌陀如來之叁摩地也,故與以相應之歌菩薩供養之。次由心中流出舞菩薩供養北方不空成就如來。旋舞者,神通自在遊戲作業之標幟,是羯磨部不空成就如來之叁摩地也,故今以舞菩薩供養之。此四菩薩中第一者取其心身之愛嬌,第二者取其服裝之善美。後之二者,取其技藝之精妙也。
(術語)見四供養及八供條。
(儀式)爲入佛所行之法會供養也。
(名數)一、身業供養,身至誠敬禮也。二、口業供養,口至誠贊歎功德也。叁、意業供養,意至誠想念相好也。說見法華文句二。
(名數)世有叁種宜供養者,一、如來所應供養,自利利他圓滿而爲世之最尊者。二、阿羅漢所應供養,既盡生死之因而爲世之福田者。叁、轉輪聖王所應供養,以正法治天下,爲四海之父母者。見增一阿含經十二。
(名數)一利供養,捧香華飲食等也。二敬供養,贊歎恭敬也。叁行供養,受持修行妙法也。又如其次第,名之曰財供養,法供養,觀行供養。見十地論叁。
(術語)叁業供養之一。見供養條。
(術語)合內外四供與四攝菩薩而稱爲十二供養。此名目出守護經九。又以四攝爲供養尊,其說見本說略出經及出生義。
(名數)一華,二香,叁璎珞,四抹香,五塗香,六燒香,七缯蓋幢幡,八衣服,九妓樂,十合掌。法華經法師品說之,故名法華經爲十種供養經。其濫觞由于羅什叁藏。
(名數)供養法華經之十法也。見供養條。
(名數)見四事條。
(名數)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也。
(名數)一合掌,二阏迦,叁真言印契,四運心。見蘇悉地經二。
(修法)加持土砂之法會也。以此土砂散于病人或亡者也。見土砂加持項。
(名數)四方如來應之,各流出一女菩薩供養中央如來也。其先東方之阿閦如來流出香菩薩而供養之,此以東方爲初發菩提心之方,又東方者初也,是故以妙香供養之,其故東方是叁摩耶戒也(理趣經意)。戒名戒香,戒者是叁學之初也,故以己所證之香叁摩地供養大日也。其次南方之寶生如來,流出華菩薩供養之,是于胎藏界此如來名開敷華王如來,此爲南方福德門之標幟,即以己所證之香叁摩地供養大日也。其次西方之阿彌陀如來,流出燈菩薩供養之,此以阿彌陀爲智慧門,故以己所證之智慧叁摩地燈供養大日也。其次北方不空成就如來,流出塗香菩薩供養之,不空成就者釋迦如來也,又塗香爲五分法身之標幟。戒定等之功德,能除煩惱之汙穢,故譬如塗香也。北方爲入涅槃門,故以五分法身爲其自證。蓋釋迦如來出于穢土,利益衆生親近于濁亂之境界,故以此五分法身之塗香清穢濁,以己所證之塗香叁摩地供養大日也。見辨惑指南叁。
(名數)言父、母、親教師、軌範師、病人之五者,常宜供養也。
(名數)一塗香,二華,叁燒香,四飲食,五燈明也。
(名數)見供養條。
(術語)五種供養之一。真言觀行要覽曰:“蘇悉經二(獻食品)曰:略說獻食,應用團根、長根、諸果、酥餅、油餅、諸羹曤等,或種種粥,及諸飲食,此四種食,通獻諸部。瞿醯經中(奉請供養品)曰:所有臭穢、辛苦、澀味、古殘宿、不祥之食,不應供養。或若不辦種種羹者,但用小豆羹,而供養亦得。凡所領上,皆應點酪。凡乳粥上,皆應著蜜。其小豆羹上,應著牛酥。若有姜者,亦應著之。其果子中,石榴爲上。于諸根中,毗多羅根爲上。”
(行事)但于心中起供養之思,而不現于事實也。又心中起至誠之供養想也。蘇悉地經中曰:“有四供養,遍通諸部一切處用:一謂合掌,二以阏伽,叁用真言及慕捺羅,四但運心。此善品中,隨力應作,或複長時,供養中最無過運心。如世尊說,諸行法中,心爲其首。若標心而供養者,滿一切願。”同上述運心之相曰:“若無如上花養根果獻者,曾見曾聞獻供養花,或自曾獻花,隨所應。令想運供養,最爲勝上供養尊法。雖有如前花果等獻,若能至心虛虔,合掌頂奉,供養本尊花果,如是心意供養最上,更無過者。”
(術語)真實之法供養也。法華經藥王品言,藥王菩薩往昔爲一切衆生喜見菩薩時,燒身供養日月淨明德如來時,諸佛同時贊之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天臺大師于普賢道場修法華叁昧至此是真精進之句豁然大悟。
(儀式)爲先亡者之冥福,存在者之供養也。
(經名)阿閦如來念誦供養法之略。
(修法)謂新書大般若已,設齋會而講贊之之法事也。唐玄宗初行之。叁寶感應錄中曰:“玉華寺,都維那沙門寂照,慶賀翻譯功畢,以聞皇帝。經既譯畢,設齋會供養,皇帝歡喜莊嚴嘉壽殿設齋會,寶幢幡蓋種種供具極妙盡美,即龍朔叁年冬十月叁十日也。此日請經從肅成殿往嘉壽殿齋會所講讀,當迎經時般若放光照能遠近,天雨妙華兼有非常香氣。”
(術語)指四十八願中,第二十四願而言:與供具如意願同。
(術語)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第二十叁之願名。經曰:“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日本望西樓無量壽經鈔四題曰:供養諸佛願。
(術語)見八供條。
(印相)出無盡供養,供養無邊聖衆之印與真言也。香華等之五供爲別供,此普供爲總供。十八契印曰:“二手合掌,以右押左,交指即成。誦真言叁遍。想無量無邊塗香雲海、花鬘雲海、燒香雲海、飯食雲海、燈明雲海(即是五供),皆成清淨廣多供養。普供養真言曰(雲雲)。”
(真言)即“唵。誐誐曩。叁婆襪日啰斛”十字也。銷釋金剛科儀會要注解二曰:“此明行人,念真言時,運心作觀想。此所供之物,用淨法界嚂字真言,及以吉祥手印,加持二十一遍。以爲清淨法食,自然周遍法界。手印(吉祥手印)者,以右手大拇指與無名指相撚,余叁指皆舒散,次念變食真言。”
(行事)新書寫維摩經而供養之之法會也,于佛像謂爲開眼。于經謂爲供養。
(經名)金剛頂瑜伽經文殊師利菩薩儀軌供養法之略名。
(行事)書寫一切經而供養之之法事。一切經爲法寶故,以爲叁寶之一而供養之。
(經名)頻婆沙羅王諸佛供養經之略稱。
(菩薩)在胎藏界曼茶羅悉地院南端第五位,又名供養寶菩薩。梵名阿利也阿目伽補惹摩尼,譯言不空養。密號曰如意金剛。肉色,四手,左第一手蓮,第二手索,右第一手劍,第二手叁股戟,坐赤蓮上。或謂爲赤色忿怒形。
(書名)一卷。失譯人名。
(經名)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之略稱。
(術語)贊歎供養諸佛菩薩諸天而爲往生之因也。
(術語)一心贊歎供養彌陀一佛也。
(修法)設千處之壇供養阿彌陀佛之修法也。
(經名)二卷,唐善無畏譯。說蘇悉地之供養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秘密部。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地天水天等十二天之供養法者。
(經名)金剛頂瑜伽經文殊師利儀軌供養法之略名。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阿彌陀如來之陀羅尼及供養法,教人證念佛叁昧則必生淨土。
(經名)一卷,失譯。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軍荼利之印咒觀門者。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念誦文殊菩薩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