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496 条与“分别”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分别

  (杂语)思量识别诸事理曰分别,是为心心所之自性作用,故以为心心所之异名也。法华经曰:“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发智论一曰:“法归分别,圣归涅槃。”成实论三曰:“法归分别,真人归灭。”唯识述记七末曰:“言分别者,有漏三界心心所法,以妄分别为自体故。”俱舍光记二十曰:“毗婆阇(Vibh&amacron;jya)名分别。”三界之心心所以虚妄之分别为自性,即妄于无我无法之上,而分别我法也,故称之为分别之惑,断此分别之惑,谓之无分别慧。慈恩寺传七曰:“菩萨以分别为烦恼,而分别之惑坚类金刚,唯此经所诠无分别慧,乃能除断,故曰能断金刚般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分别

  (术语)心识所变之境,有因缘变分别变二种。见二变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分别

  (术语)四答之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分别

  (术语)四种记之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分别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受戒得福或反之而堕者,事佛有三辈不同,及支那国非法者多事等。[囗@又]阿难分别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分别

  (术语)一切之惑,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种。一切之凡夫,依无始以来之熏习力与身俱生自然而起之诸惑,谓之俱生起。由邪师邪教邪思惟三缘而起之诸惑,谓之分别起。分别起易断,故于最初顿断之,即见惑是也,俱生起难断,故至后渐断之,即思惑是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分别

  (术语)第六意识也。大藏法数曰:“于六尘等种种诸境而起分别也。此言由第七末那识传送,第六意识能起分别,故名分别识也。”又曰:“分别识即第六意识,谓于显识中分别五尘好恶等相,故名分别识。”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分别

  (术语)分别有为事相之智也,在佛为后得之权智,在凡夫为虚妄之计度。离此虚妄之计度与真理冥符,是曰无分别智,即佛之根本实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分别

  (术语)一、自性分别,对于六识现在之六境,而自性了别自境者。二、计度分别意识之散慧于不现前之事计较量度者。三、随念分别,若散,若定之意识,对已经之六境而追念者。眼等之五识有唯一之自性分别,而意识具三。俱舍论二曰:“分别略有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分别

  (名数)一自性分别,心心所之自性,对于现前之境,而寻求动跃,如眼识之识别色,耳识之识别声,谓之自性分别。是现量也。二计度分别,种种差别之事,猛利思量推度也。三随念分别,追念思惟经历之事也。后二者,限于意识,是比量非量也。俱舍论二曰:“分别略有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分别

  (术语)不知真如平等无差别为一如,徒为无明所驱而起善恶美丑等之差别妄见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分别

  (术语)有分别作用之意。对于无分别而言。六识中眼等五识,唯有寻伺相应之自性分别,故俱舍论二,名之为无分别,第六意识,并具散慧相应之计度分别及定散诸念之随念分别,能分别所缘之境,故名之为有分别。成唯识论七亦曰:“于彼所缘能明了取,异于眼等识,故非无用,由此圣教说彼意识名有分别。”又对于无分别正体智而名其余后得等智为有分别。即缘境分别种种之差别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分别事识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八识中除阿赖耶识,为其他末那等七识之总称,以对种种之境,而起虚妄分别故也,对真识则云事识。楞伽经一曰:“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起信论曰:“依诸凡夫取着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同义记中末曰:“又能分别去来内外种种事相故,彼说为分别事识也。”又第八识十八名之第十五名也。以第八阿赖耶识为生一切分别事识之根本故也。唯识了义灯四本曰:“十五名识,无相论云:分别事识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分别说部

  (流派)Vibhajyav&amacron;dina&hdotblw;,部计名。此部所说有是有非,须能分别简择,故名分别说部。是非小乘二十部等之部计,乃论者假定之名也。俱舍光记二十曰:“说非尽理,半是半非,更须分别,故名分别说部,梵云毗婆阇缚地。毗婆阇名分别,缚地名部,旧云毗婆阇婆提者讹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分别说三

  (杂语)为钝根之人降一乘教,而分别为三乘,使各自适于根机而说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6】计度分别

  (术语)三分别之一。散心之意识与相应之智慧之作用也。俱舍论一曰:“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7】三性分别

  (术语)就事物之性质,分别善恶无记之三性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四句分别

  (术语)以有空分别诸法,谓为有而非空,是第一句有门也。反之而谓为空而非有,是第二句,空门也。反之而谓为亦有亦空,是第三句,亦有亦空门也。反之而谓为非有非空,是第四句,非有非空门也。有无之法门尽于此,更无第五句。就一异有无等义而分别之,亦如是,谓之四句门。又云四句分别。此中初二句云两单,后二句为俱是俱非,亦曰双照双非。三论玄义曰:“若论涅槃,体绝百非,理超四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随念分别

  (术语)三种分别之一。追念过去之境也。唯存意识之作用耳。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0】分别

  (术语)诸法实相之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云无分别法。法华经方便品曰:“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1】分别

  (术语)离情念分别之心识也。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自相,现量之心是也。分别为随念,计度,自性之三种。无分别者,无随念计度之二种,非无自性也。见百法问答钞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2】分别

  (术语)又云无分别心。正体会真如之智也。真如者,离一切之相而不可分别也。故以分别之心者,不能称其体性,以离一切情念分别之无相真智方始冥符也。摄大乘论释十二曰:“若智与所取不异,平等平等起,是名无分别智。”起信论曰:“无分别心与体相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3】虚妄分别

  (术语)妄分别事理也。维摩经观众生品曰:“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4】自性分别

  (术语)三分别之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5】阿难分别

  (经名)佛说阿难分别经,一卷,秦法坚译。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同本。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6】多闻分别

  (流派)说假部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7】分别布施经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为中阿含瞿昙弥经之别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8】分别功德经

  (经名)分别功德论之异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9】分别功德论

  (书名)三卷,失译人名。释增一阿含经序品中之偈及念佛等十种之一法,次释各弟子品称为第一之因缘。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0】分别功德品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十七品之名。佛于前品说本门之法华,一会之大众,闻之得种种之功德利益,分别功德品者,即分别其功德之浅深不同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1】分别圣位经

  (经名)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2】分别缘生经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说十二缘生之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3】分别相似过类

  (术语)十四过之一。谓立者之论法为同品者,敌者强以为异品而攻击之之过误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4】分别业报略经

  (经名)一卷,大勇菩萨撰,宋僧伽跋摩译。一经皆为偈颂,分别五趣之业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分别智陀罗尼

  (杂名)智度论所说三陀罗尼之一。得此陀罗尼,则于一切众生一切法能分别无错。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分别智相应染

  (术语)起信论所说六染心之一。六粗中之智相也。依境界而智起,能分别世出世之法,故名分别智,此智与心相应,而染污心性,故名相应染。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离二边分别

  (术语)三止之一。不执有无迷悟等之二边而离于差别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8】分别善恶报应经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中阿含鹦鹉经之别译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9】分别善恶所起经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十善十恶之果报,兼说饮酒有三十六失。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0】入无分别法门经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大乘无分别之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1】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经名)二卷,唐玄奘译。明以十一种殊胜之事故,于十二缘起之。初说无明支。一所缘殊胜,二行相殊胜,三因缘殊胜,四等起殊胜,五转异殊胜,六邪行殊胜,七相状殊胜,八作业殊胜,九障碍殊胜,十随缚殊胜,十一对治殊胜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2】诸佛法普入方便慧分别焰明持经

  (经名)须真天子经之异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42】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