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11 條與「叁惑」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叁惑

  (名數)或雲惑,或雲煩惱,或雲漏,或雲垢,或雲結。皆爲同體異名。天臺一家統收一切之妄惑爲叁類:一、見思惑,如身見邊見等,邪分別道理而起,謂之見惑,如貪欲嗔恚等,倒想世間事物而起,謂之思惑,離此見思二惑即離叁界,聲聞緣覺以之爲涅槃,菩薩更進而斷後之二惑。如此見思,叁乘之人通斷,故名爲通惑,後之二惑,名爲別惑。二、塵沙惑,爲化道障。菩薩教化人之障也。菩薩教化人,必通如塵如沙無量無數之法門,然心性闇昧,不能達此塵沙無數之法門,自在教化,謂爲塵沙之惑。蓋非謂惑體有塵沙之數,惑體唯爲劣慧之一,而不知之法門多故名塵沙也。菩薩欲斷此劣慧,得所謂道種智,必于長劫之間學習無量之法門。叁、無明惑,又稱障中道之惑,爲障蔽中道實相理之惑,與前思惑中之癡惑異。彼爲障蔽空理之惑,枝末無明也。此爲迷于根本理體之惑,根本無明也。此無明十二品斷,即爲別教之佛,四十二品斷,即爲圓教之佛,藏通二教之佛,亦不知其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一心叁惑

  (術語)見思塵沙無明叁惑融镕于一心之意。又曰同體叁惑。止觀輔行六之叁所謂“見思尚乃即是法性,豈有塵沙在見思外,豈有無明在二觀後,叁惑既即,叁觀必融。”是也。蓋在別教,此叁惑,其體各別,次第爲隔曆叁觀所破。而圓教則不然,唯就一惑之義用,有粗中細之別邊,且不過分叁惑。即迷于絕對之一理之一惑,粗分名爲見思。細分名爲塵沙,極細分名爲無明。一惑即叁惑,故起一惑,從而障叁谛。粗分之見思,障真谛。細分之塵沙,障假谛。極細分之無明,障中道。然核其實,則爲一心之叁惑,故一見一思,其體無非法界,見思之外,別無塵沙無明之可見。且能破之叁觀,既融即于一心,則所破之叁惑,亦自同時必破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叁惑同異斷

  (雜語)叁惑同時可斷,抑異時可斷,別圓二教不同。別教爲隔曆叁谛次第之叁觀,其叁惑異斷勿論矣。先于十住初位發心住以空觀斷叁界之見惑,至第七不退住複以空觀斷叁界之思惑,次叁住以假觀斷界內之塵沙,傍伏界外之塵沙,次于十行複以假觀斷界外之塵沙,次于十回向,習中觀,伏無明,次于十地等妙之十二位正以中觀斷十二品之無明。要之別教叁觀各別修習于叁時,如其次第斷叁惑也。圓教有同斷異斷二義。若雲同時斷,則諸文並雲于初信斷見,七信斷思,八信斷塵沙,初住以上斷無明。若雲前後斷,則叁惑相即叁觀圓修,故可同斷。諸文中謂爲同時斷。古來學者亦多言同時斷也。何則?蓋叁谛既相即,則能障之惑體,亦當相即同體,同體之惑,豈異時斷耶?但同體之惑,有粗細之分,粗爲見思,中爲塵沙,細爲無明,故斷之依智之淺深而亡情執,自生粗細之次第也。其相如冶鐵粗垢先落,惑體非有別種。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3】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