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堪忍苦難也。南本涅槃經二十六曰:“不惜身命,堪忍衆難。”俱舍論十八曰:“衆苦逼身,皆能堪忍。”
(術語)菩薩十地中,初地之別名。南本涅槃經十一曰:“得四念處已,則得住堪忍地中。菩薩摩诃薩,住此地已,則能堪忍貪欲恚癡,亦能堪忍寒熱饑渴、蚊虻蚤虱、暴風惡觸、種種疾疫、撾打楚撻,身心苦惱,一切能忍。是故名爲住堪忍地。”此堪忍地,配于菩薩之十地,諸師各有異見,天臺一家以定之爲初地之位。涅槃經會疏十一曰:“舊雲:第五地禅波羅蜜備是堪忍地。今明不爾。若各就別圓,別論定果,已如前釋。若圓別合論,還是初地。”玄義四上曰:“只登地時,不爲二邊所動,名不動地。上持佛法,下荷衆生,名堪忍地。于生死涅槃,俱得自在,名無畏地。無畏地從我德立名,堪忍地從樂德立名,不動地從常德立名。淨德通叁處,登地之日,四德俱成。”
(界名)娑婆世界之譯名。此界衆生忍爲惡故,又諸菩薩,爲教化忍受勞倦故,名曰堪忍世界。文句二下曰:“娑婆此翻忍。其土衆生,安于十惡,不肯出離。從人名土,故稱爲忍。悲華經雲:雲何名娑婆?是諸衆生。忍受叁毒及諸煩惱,故名忍土。”玄贊二曰:“梵雲索诃,此雲堪忍。諸菩薩等,行利樂時,多諸怨嫉,衆苦逼惱,堪耐勞倦,而忍受故,因以爲名,娑婆者,訛也。”
(界名)同堪忍世界。即娑婆世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