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救他人苦之心謂之悲。佛菩薩之悲心廣大,故曰大悲。涅槃經十一曰:“叁世諸世尊,大悲爲根本。(中略)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佛。”大日經一曰:“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本,方便爲根本。”
(書名)出像大悲忏法之略名,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之異名也。四明大師智禮著。依伽梵達磨譯之千手經而說千手觀音之忏法。
(雜名)悲智爲一雙之法門,故以之配于左右手大悲以靜德爲左手,大智以動德爲右手。隨而以大悲配于弓。以大智配于箭。
(經名)五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有十叁品。佛臨涅槃,以法付囑于梵天帝釋及迦葉阿難,記滅後弘法之人,示供養舍利之功德及滅後結集之法。
(術語)總言胎藏界之曼荼羅。以是自大悲胎藏流出叁重之曼荼羅故也。別言北方羯摩部釋迦之曼荼羅。以是出現于濁世而攝化六道四生故也。聖財集下曰:“北方不空成就佛雲者,大悲壇叁界六道能化之釋迦也。”
(術語)起信論所說叁心之一。欲拔一切衆生之苦者也。論曰:“叁者大悲心,欲拔一切衆生苦故。”
(菩薩)指大悲菩薩而雲。即觀音菩薩也。請觀音經曰:“一切佛興世安樂衆生故,異口各各身端坐金剛座,口出五色光蓮華葉形舌,贊歎大悲者調禦師子法。”
(經名)千手陀羅尼之別名。千手經曰:“若能稱誦大悲咒淫欲火滅邪心除。”
(術語)不斷煩惱而運大悲以救衆生也。愛者思惑,見者見惑。小乘之菩薩,于叁大阿僧祇劫間,發四弘誓願,修六度萬行,濟度衆生。然未斷見思之煩惱,爲伏惑行因,故認能愛所愛二相,其大悲亦虛妄不淨,故令人爲疲厭之想,當舍離之也。
(術語)此爲第二種之通名。以大悲誓願,欲度盡一切衆生而後成佛者。故己無成佛之期。何則,以衆生盡有成佛之期也。因之亦名一闡提。
(術語)闡提爲梵語一闡提之略。成佛不可能之義。大悲闡提者,言爲有大悲而自己之成佛畢竟不可能也。如觀音地藏之大悲菩薩是也。見一闡提條。
(菩薩)臺家所立六觀音之一。千手觀音之異名。見千手觀音條。又,觀音之總名。
(菩薩)觀音菩薩也。大悲之名,雖通于諸佛諸菩薩,而此菩薩爲慈悲門之主。故特以名之。請觀音經曰:“亦聞大悲觀世音誦持此咒離諸惡。”觀經定善義曰:“因大悲菩薩入開華叁昧疑障乃除。”
(術語)謂大悲之觀音菩薩現叁十叁身。而普應衆機也。
(術語)含藏大悲功德之禅定也。佛菩薩住于此叁昧而起大悲。
(術語)胎藏又曰華藏。爲衆生本具之菩提心。言肉團心所具菩提之理性,依大悲之萬行,而生長發育,猶如母胎內之子。故曰大悲胎藏。又胎藏謂肉團心開敷之八葉中臺之大日。此中臺之大日,以大悲出生無盡之諸尊垂普門之化用。故曰大悲之胎藏。
(術語)佛菩薩廣大之慈悲也。與樂爲慈。拔苦爲悲。智度論二十七曰:“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中略)菩薩大慈于佛爲小,于二乘爲大。此是假名爲大,佛大慈大悲,真實最大。”法華經曰:“大慈大悲,常無懈倦。”
(術語)佛菩薩對于一切衆生憐愍普遍平等之慈悲也。
(術語)見無蓋項。
(公案)同雲岩問道吾手眼條。
(雜語)白衣觀音之陀羅尼也。大日經普遍真言品爲白處尊真言而出之。
(術語)言菩薩之大悲心代衆生受地獄之苦也。請觀音經曰:“衆生若聞名,離苦得解脫,亦遊戲地獄,大悲代受苦。”智度論四十九曰:“佛自說,本願大心爲衆生故,所謂爲一一人故于無量劫代受地獄苦,乃至令是人集行功德作佛入無余涅槃。”
(菩薩)與大悲觀音同。
(術語)大日如來生出北方金剛護菩薩之叁摩地也。出生義曰:“自一切如來大悲铠胄門而生金剛護。”
(術語)胎藏界曼荼羅之異名。自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羅也。
(雜語)見大悲千手獄條。
(雜名)六觀音六道對配之偈中第一句。二中曆曰:“大悲千手獄。”
(經名)一卷,純梵語之大悲咒也,番者西蕃之義,即西域也。
(經名)千手千眼大悲咒行法之異名。
(經名)具名大乘大悲分陀利經,八卷,失譯人名。悲華經之異譯。分陀利爲蓮華之名。
(雜語)觀音菩薩叁十叁身之應現也。
(術語)胎藏大日生出大悲胎藏曼荼羅之叁昧也。大疏九曰:“如是叁昧義,所謂大悲胎藏叁昧也,此叁昧是一切佛子之母。”
(經名)千手陀羅尼之別名。
(術語)彌勒菩薩慈悲所發生之叁昧也。
(修法)是佛眼佛母尊之所說也。見佛眼佛母尊條。
(術語)大日經所說,謂胎藏界之曼荼羅。爲自大悲胎藏出生之曼荼羅。故曰大悲胎藏曼荼羅。大日經一曰:“惟願世尊,次說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羅王,爲滿足彼諸未來世無量衆生,爲救護安樂故。”大疏五曰:“如上所說,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者,即是心實相華臺。大悲胎藏開敷,以大悲方便現作叁重普門眷屬,以是義故名爲大悲胎藏曼荼羅也。”此叁句之分配有二樣。義釋抄記曰:“今就大悲曼荼羅說之,以爲中胎爲菩提心,次八葉爲大悲,外叁院爲方便也。”見現圖曼陀羅條。
(書名)大明太宗皇帝禦製。
(經名)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觀世音自在王菩薩廣大圓滿無礙自在青頸大悲心陀羅尼。一卷,唐不空譯。
(經名)五卷。趙宋法護譯。說荼吉尼之修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千手陀羅尼之念誦法。
(經名)具名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青頸觀音之修法。
(書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二種之香印。有圖。見香印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