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993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

  (术语)定止心于一境,不使散动,曰定。心性之作用也。有二类:一生得之散定,二修得之禅定。生得之散定者,欲界之有情亦生之,与心相应而起,专注于所对之境之作用也。俱舍论称为三摩地,以之为大地法之一,唯识论译为定,以之为五别境之一。修得之禅定者,为色界无色界心地之作用,必勤行修习而得之者也。如三学中之定学,六度中之禅定波罗蜜,即指修得之禅定。梵名三摩地Sam&amacron;dhi,译言定,或等。等持者,平等保持心性之义也。是为散定唯有心也。又有等至等引之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

  (术语)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空定也。四禅定者,第一初禅定(新译云初静虑次下同),得生于初禅天之禅定也,此定具寻与伺之二心所,喜与乐之二受。第二第二禅定,得第二禅天生果之禅定也,此定无寻伺,但有喜乐之二受。第三第三禅定,得第三禅天生果之禅定也,此定但有乐受。第四第四禅定,得第四禅天生果之禅定也。此定离寻伺喜乐,最为寂静。四空定者,第一空无边处定,可生无色界空无边处之禅定也。此乃作空为无边解,破一切色相之禅定,故名无边。第二识无边处定,可生无色界识无边处之禅定也。此乃作识为无边解,破第一空无边能观心相之禅定,故名识无边。第三无所有处定,可生无色界无所有处之禅定也。此乃作所观能观皆为无所有解之禅定,故名无所有。第四非想非非想处定,可生无色界有顶天即非想非非想处之禅定也,此禅定极为寂静,心想虽有如无,故名非想非非想。见俱舍论二十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

  (术语)梵语阿鞞跋致Avaivartik&amacron;,译言不退转,又翻必定。不退转大道,必定入于涅槃之位也。大智度论九十三曰:“阿鞞跋致即是必定。”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曰:“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

  (譬喻)恶觉譬如风,定譬如壁,壁定坚固,则觉风不能入也。止观五曰:“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同辅行曰:“壁定者室有四壁,则八风不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

  (术语)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为梵语三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为禅,一境静念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禅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禅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止寂静之义,故得名为定,而三昧无思惟审虑之义,故得名为禅也。今总别合称而谓之禅定。然禅定虽皆为心之德,而欲界所属之心非有此德,属于色界,无色界之界之心德也。若色无色相对,则禅为色界之法,定为无色界之法,其中各有四等之浅深,故谓之四禅四定。此四禅四定为世间法,佛法外道凡夫圣者共通也,其他佛菩萨阿罗汉证得之诸无漏诸定为出世间法,非三界所属之心体所具,故欲得禅,则必离欲界之烦恼。欲得定,则必断欲界之烦恼,欲得无漏之诸定,则必绝无色界之烦恼。而此中禅在最初,不惟为诸定之根本,而发天眼天耳等之通力,亦依此禅。且禅有审虑之用,观念真理,必依于禅,故以禅为学道之最要者。大乘义章十三曰:“禅者是中国之言,此翻为思惟修习。(中略)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言三昧者,是外国语,此名正定。定如前释,离邪乱故说为正。”智度论二十八曰:“四禅亦名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次第禅门一上曰:“禅是外国之言,此间翻则不定。今略出三翻:一摩诃衍论中,翻禅,秦言思惟修。二举例往翻,如檀波罗蜜,此言布施度、禅波罗蜜,此言定度,故知用定以翻禅。三阿毗昙中,以功德丛林以翻禅。”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深入禅定见十方佛。”无量寿经上曰:“得深禅定。”同净影疏曰:“禅谓四禅,定所谓四空定等。”六度集经曰:“复有四种禅定,具足智慧:一常乐独处,二常乐一心,三求禅及通,四求无碍佛智。”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

  (术语)有禅定而无智心者。观音玄义上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辖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

  (术语)出禅定也。观无量寿经曰:“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

  (术语)诸佛三德之一。见大定智悲项。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

  (术语)即指三三昧三解脱门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

  (术语)四种问答之一。决定不变之答也。如一比丘问佛:五蕴不常变异否?佛言五蕴定为变异,是名定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

  (术语)男配于慧,女配于定,曼荼罗中之天女,总为定门之标帜,故谓为定妃。秘藏宝钥上曰:“八供天女,起云海于妙供。四波定妃,受适悦于法乐。”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

  (术语)五根之一。禅定能生一切之功德,故名根。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

  (术语)密教之标帜,右手为智慧,左手为禅定,故以箭配于慧。以弓配于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

  (佛名)梵名提洹羯佛Dipa&mdotabv;kara,译言锭光佛,或然灯佛。有足曰锭。无足曰灯。作定非。释迦佛尝称为儒童。此佛出世之时,买五茎之莲奉佛。因而得未来成佛之记别。智度论九曰:“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佛。”玄应音义一曰:“锭光,大径切,又音殿,即然灯佛也。诸经中作提洹羯佛,是梵音。”辅行一之一曰:“瑞应云:至于昔者定光佛兴时,我为菩萨,名曰儒童。乃至买华奉定光佛,散华供养,华住空中。佛知其意,而赞叹言:汝无数劫所学清净。因记之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大部补注十一曰:“定光佛。定,正作锭。锭,都定切。亦云然灯佛。有足曰锭,无足曰灯。”[囗@又](物名)玻璃珠之名也。晋华严经小相品曰:“亦于念念中见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刹微尘等如来,佛告宝手菩萨言:譬如锭光玻璃珠,照十方佛刹微尘等世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

  (术语)禅定与智慧。三学中之二法也。摄乱意为定,观照事理为慧。又名止观。法华经序品曰:“佛子定慧具足。”无量寿经上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六波罗蜜多经八曰:“佛果大菩萨,定慧为明本。”六祖坛经曰:“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6】

  (术语)具曰定共戒。见定共戒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7】

  (术语)三聚之一。正定聚也。三乘之行人,各修其因,正得其果之位也。又名不退位。无量寿经上曰:“国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灭度,不取正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

  (杂名)修禅定之岩窟。义楚六帖七曰:“佛有诚言,四等六通憩禅林而始就。八除十入,依定窟而方成。”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

  (术语)五力之一。禅定之力用,能破诸乱想者。无量寿经下曰:“定力禅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0】

  (杂语)禅定湛寂,譬如清潋。寄归传四曰:“专意律仪,澄心定潋。”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1】

  (术语)修习禅定之徒侣也,如言禅众。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2】

  (术语)定慧二门之一。定者禅定,门者差别之义,对于慧门而言。慈恩寺传序曰:“考绳墨以立定门,即贯华而开律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3】

  (术语)人之寿命有定。八万四千岁为最长,十岁为最短。百岁增减一岁也。其增之时期,名为增劫,其减之时期,名为减劫。今为减劫之时期,释迦佛之出世,定命百岁之时也。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时出世,弥勒劫增出世。”然通常人之定命为五十岁者,由释迦如来故,减二十岁八十岁而入灭,以八十为起点,由此经过三千年减三十岁,此一往之说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4】

  (术语)决定之判释也。杂阿含经四十二曰:“我等人人各说第一,意无定判。”俱舍论二十九曰:“定判识起由二缘。”大乘义章四曰:“大乘法中,文无定判。”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5】

  (术语)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者,散者散乱,心恒攀缘六尘之境而又暂住者。定心为贤圣之修成,散身为凡夫之自性。定心有有漏无漏之别,散心有善恶无记之三。以此二者统一切之心。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6】

  (术语)定散二善之一。见定散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7】

  (术语)五分法身之一。以禅定之功德,组织法身之一分者。又住于禅定之身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8】

  (譬喻)定心湛然,譬如止水。往生十因曰:“若定水澄净,自见满月尊。如净水为缘,见空中本月。”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9】

  (术语)常住不变之相也。一切世间之法无有定相者。唯是涅槃之相也。[囗@又](术语)入定之相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0】

  (术语)修禅行而远离乱意也。无量寿经下曰:“深心定心。”智度论二十六曰:“定心者,定名一心不乱。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如水波荡,不得见面。如风中灯,不能得点。”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1】

  (术语)在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各具唯一种子之众生曰定性,具二种或三种之众生曰不定性。总不具三乘之无漏种子,但有人天之有漏种子者,曰无种性。定性之中有三性,加以不定性无种性,则为五性,即法相宗所立之五性各别是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2】

  (术语)三学之一。禅定之习学也。定心治乱以发真智者。三藏法数九曰:“定者禅定也,谓能摄散证神,见性悟道,故名定学。”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3】

  (术语)定受生死苦果之定业因也。此有善恶之二,善之定业,定受乐果,恶之定业,定受苦果。又善恶之定业,各有三种,于造善恶业之生,直感苦乐之果,为顺现受业。隔一世而感其果,为顺生受业。隔二世以上而感其果,为顺后受业。已上皆为定业中之差别,此外善恶皆有不定业之一种,业力微弱,不必感果也。因而通为四业。[囗@又](术语)念佛四业之一。对于散业而言。坐禅入定而观佛也。往生要集下曰:“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4】

  (术语)二十四不相应法之一。立于差别之因果互为差别,而不混乱之分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

  (术语)与定心同。无量寿经上曰:“不失定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

  (印相)标入定相之印契也。有三部之别:一佛部之定印,亦名法界定印。胎藏界大日如来之住定印也。二莲华部之定印,亦名弥陀定印,或妙观察智定印。阿弥陀如来之住定印也。三金刚部之定印,名为缚定印。天鼓雷音如来之住定印也。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

  (职位)大法会行道之时,执火舍前行之小僧也。谓为定者,沙弥或善财童子。又书定座。以于导师之下定座故也。善财童子者,为华严经入法界品历询五十三善知识之童子,其形为沙弥之相。故取今定者形为其异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8】

  (术语)禅定与智慧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9】

  (杂名)初更五点后,经少时,鸣钟十八下,名之为定钟。又名十八钟。正当亥时。其后少时,打二更。凡坐禅至定钟而止,众便出僧堂,若更欲坐禅,则报言定钟坐禅,乃再入堂。定钟之后锁前门,众皆自后门出入。今俗所谓初夜之钟者,正是定钟也。见象器笺十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0】

  (术语)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决定在诸法之中,故名法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1】

  (术语)风三昧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2】

  (术语)自身出火之禅定。见火生三昧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3】

  (术语)离妄心妄想云寂定。无量寿经上曰:“广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净影疏上曰:“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名广寂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4】

  (术语)持戒与禅定也。制身云戒,慎心云定,净心诫观上曰:“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5】

  (术语)同于等至。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6】

  (术语)谓事定而无动也。无量寿经上曰:“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胜鬘经宝窟上末曰:“决定谓信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7】

  (杂语)开禅定之意,谓从禅起也。与出定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8】

  (术语)正决定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广雅楷模品式法也。”法华玄义一上曰:“印是楷定不可改易。”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9】

  (术语)观空相之禅定。通于内外。内道之空定,三三昧是也。外道之空定,四无色定是也。亦曰四空定。是虽空诸法,而独不能空我,故还轮回于三有。大日经疏七曰:“若深求此中至[泳-永+颐],自然拨除因业,唯我性独存,乃至无一法入心,而证空定,最是世间究竟之理。是故垂尽三有,还堕三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0】

  (术语)灭尽定之略。维摩经方便品曰:“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新译仁王经上曰:“出入灭定,示现难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1】

  (术语)正念与正定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念定总持。”注“肇曰:念正念,定正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2】

  (杂名)初更三点,即亥时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3】

  (术语)入于禅定也。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曰入定。观无量寿经曰:“出定入定恒闻妙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4】

  (术语)于水得自在之禅定也。若具此定,则得使身之内外为水。犹如具火定得使依正尽为火。见水观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5】

  (术语)色界天之四禅定也。寄归传曰:“敬修四定,善护七篇。”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6】

  (术语)邪性定聚之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7】

  (术语)印可决定之义。唯识述记六曰:“印境决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8】

  (术语)八正道之一。[囗@又]正定聚之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9】

  (术语)台家所立三种观门之一。非初观实相,又非次第由浅至深,无论修何法,过去宿习之所发,豁然开悟,而证实相,谓之不定观,天台大师为陈尚书令毛喜所着,修禅六妙门是不定观之法也。法华玄义十曰:“不定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证十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忍,即是毒在乳中,即能杀人也。(中略)学无作四圣行谛法华般舟等四种三昧,豁然心悟得无生忍,即是醍醐行中杀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0】

  (术语)台家所立化仪四教之一。如来以不思议之力,能令众生,于说小乘中得大乘之益,于说大乘中得小乘之益。如是得益不同者,谓之不定教。即同听异闻得益不同之教法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1】

  (术语)与不定性聚同。无量寿经下曰:“彼佛国土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2】

  (术语)法相宗所立五性之一。声闻,独觉,菩萨三乘之种子皆具,或可为阿罗汉,或可为辟支佛,或可为佛,无有一定之向,故名不定性。此有四类:一具菩萨声闻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二具菩萨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三具声闻独觉之二性,而开果不定也。四三乘皆具而开果不定也。此中第三者永无成佛之期,余者时至而成佛者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起以为超三界,谓宿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3】不动

  (术语)不动尊所住之禅定也。大菩提心为体,大菩提心,本性清净,无为寂定,故谓之不动定。底哩三昧耶经曰:“不动者是菩提大寂定义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4】

  (术语)禅定之库藏。千手陀罗尼经曰:“诵持此陀罗尼者,(中略)当知此人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5】

  (术语)见十境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6】

  (杂名)禅定之窟宅,比丘多于山林岩窟坐禅。故有此名。涅槃经三十曰:“如来今住于拘尸那城入大三昧深禅定窟,众不见故,名入涅槃。师子吼言:如来何故入禅定窟?善男子!为欲度脱诸众生故,(中略)为令众生尊重所闻禅定法故,以是因缘入禅定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7】

  (术语)禅定之门户。又以入禅定门户之义,呼一切出家入道之人。略曰禅门。位牌书某禅定门某禅门是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8】初禅

  (术语)四禅定之第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9】大寂

  (术语)或曰大寂室三昧。或曰大寂静妙三摩地。如来所入之禅定也。离一切散动,究竟寂静。谓之大寂。梵语曰三昧或三摩地,译为定。如来会曰:“世尊今日入大寂定,行如来行。”旧译仁王经上曰:“初年月八日,方坐十地入大寂室三昧。”新译仁王经上曰:“尔时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静妙三摩地。”涅槃经三十曰:“我于此间娑罗双树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0】调直

  (术语)天台译三昧为调直定,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也。止观二曰:“通称三昧者,调直定也。大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1】共戒

  (术语)三戒之一。又名静虑生律仪。入初禅,二禅等诸禅定,则与禅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恶之戒体,身口所作,尽契律仪云:俱舍论十四曰:“静虑生者,谓此律仪从静虑生,或依静虑。若得静虑者,定成此律仪。”七十五法名目曰:“静虑律仪,亦名定共戒,与定同时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2】光佛

  (佛名)即燃灯佛。见定光佛手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3】慧寺

  (寺名)在江苏丹徒县焦山。汉名普济寺。宋改焦山寺。清改今名。寺有古鼎。王士祯属程邃释文。定为周宣王时物。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4】盘星

  (术语)与定盘子同。定盘为秤,星为衡上之目。定盘星为秤起点之星,于物之轻重无关系。故于执着之意味与超越之意味用之也。碧岩第二则评唱曰:“识取钩头意,莫认定盘星。”(钩头挂物之处)。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5】善义

  (书名)唐善导撰。四帖疏之第三。释观无量寿经正宗分十六观中之定善十三观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6】无表

  (术语)对于散无表而言。入定所得定共戒之无表,与起无漏道所得道共戒之无表也。其无表假令入于无想定,灭尽定,无心之时亦尚相续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7】法光

  (术语)初地之菩萨证此定,放大法之慧光,是故名法光定。唯识枢要上本曰:“无着菩萨亦登初地,证法光定,得大神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8】法界

  (术语)两部之大日,同以六大法界为自证三昧故名法界定。金刚界之大日印,金刚顶谓之智拳印者,是两部差别门也。若依通门,则金刚界之大日亦名法界定印。无畏之尊胜轨名此智拳印曰法界印。因之法界定通于两部之大日。见秘藏记钞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9】

  (印相)金刚部之入定印也。见定印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0】根本

  (术语)又名根本禅,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称根本。对于近分定而言。即离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所摄之定也。见俱舍论,毗婆沙论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1】共不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之一。因之十四过之第五。六不定之一。即因用于宗同品并宗异品,有全分关系之法之过失也。因明入正理论所谓:“共者,如言声常,所量性故,常无常品皆共此因,是故不定。为如瓶等,所量性故,声是无常。为如空等,所量性故,声是其常”是也。即共为所量性之因,于同宗品及异宗品,共有全分关系故,不能以此因决宗之常无常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2】海印

  (术语)即海印三昧。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3】恒沙

  (术语)多如恒河沙数之禅定。乃地藏菩萨每日晨朝所入观众机之禅定也。玄奘记十轮经一曰:“此善男子,于一一日,每晨朝时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诸定。”往生要集上末曰:“地藏菩萨,每日晨朝入恒沙定,周遍法界拔苦众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4】火光

  (术语)出火之禅定。西域记三记阿难之入灭曰:“即升虚空,入火光定,身出烟焰,而入寂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5】

  (术语)此三者称为三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也。五灯会元曰:“法要有三:曰戒定慧。唐宣宗问弘辨禅师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名义集四曰:“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恶证真曰慧。”学此三法而到涅槃,故云三学。若人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是由戒而生定者。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是由定而生慧者。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关键也。玄义三下曰:“增三数明行者,谓戒定慧。此三是出世梯橙,佛法轨仪。”三藏法数九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6】金刚

  (术语)又曰金刚喻定,金刚三昧。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禅定名也。其智用坚利,譬如金刚。新译仁王经中曰:“动相灭时名金刚定。”同青龙疏三曰:“金刚定者,谓诸菩萨至此位中。所依胜定,犹如金刚,悉能断微细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7】近分

  (术语)伏压下地修惑所得之上地禅定也。由色界初禅至无色界第四天,有八近分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8】

  (术语)三思之一。作事而决定思想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9】

  (术语)决定之信心。不杂疑念之信心。金刚经曰:“生决定信。”往生论注下曰:“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0】

  (术语)见三性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1】

  (术语)对于不定业而言。略称为定业。见定业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2】

  (术语)六种住之一。菩萨自八地已上,得真实之行不还不退之位。见三藏法数二十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3】

  (书名)三十六卷。竹林寺显意着。释善导之楷定疏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4】

  (书名)唐善导作观经疏四卷,其第四卷之末曰:“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因而世称为楷定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5】

  (书名)华严刊定记。十六卷。静法寺慧苑释新译之经,见地与贤首异。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6】空处

  (术语)Ak&amacron;ś&amacron;nant&amacron;yatanadhy&amacron;na,四无色定之一。厌色,缘空而入定,与定心无边之虚空相应,故曰空处定。见法界次第上之下。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7】六决

  (名数)与六种决定同。[囗@又]见七深信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8】灭尽

  (术语)梵语Nirodhasam&amacron;patti,又名灭受想定。二无心定之一。灭尽六识心心所而不使起之禅定也。不还果已上之圣者,为假入涅槃之想而入于此定,极长者为七日,属于非想天,外道所入之无心定,名为无想定。属于第四禅。俱舍论五曰:“如说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如是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灭尽定。”大乘义章二曰:“灭尽定者,谓诸圣人患心劳虑,暂灭心识。得一有为非色心法,领补心处,名灭尽定。”同九曰:“灭受想者,偏对受想二阴彰名。想绝受亡,名灭受想。灭尽定者,通对一切心心数法以彰名也。心及心法一切俱亡,名为灭尽。”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9】明得

  (术语)于菩萨四加行中暖位所得之禅定也。明为无漏之慧,为初得无漏慧前相之禅定,故名明得定。唯识论九曰:“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为暖位。(中略)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明得名。”唯识述记九末曰:“明者无漏慧,初得无漏慧之明相,故名明得。明得之定,名明得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0】那伽

  (术语)身变龙而定止于深渊曰那伽定。为保长寿,逢弥勒出世,以愿力而入于那伽定。

当前只显示前100个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搜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100】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