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65 條與「弟子」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弟子

  (術語)梵雲室灑Ś&sdotblw;ya,譯曰所教,即弟子也,就師而受教者也。就佛言之,則聲聞菩薩,通是弟子;但以聲聞人之形儀,最親順于佛,故特稱爲弟子。行事鈔上叁曰:“學在我後名之爲弟,解從義生名之爲子。”同資持記曰:“以師望資,猶弟猶子。以資望師,如兄如父。”維摩經淨影疏曰:“聲聞學在佛後故名爲弟,從佛化生故複稱子。”維摩經嘉祥疏曰:“問聲聞菩薩皆弟子,何意聲聞雲弟子,菩薩不稱弟子耶?解雲:通例而不爾者,聲聞親侍佛,形儀如法,故雲弟子。菩薩形無定方,反常合道,如文殊按劍欲刺佛,非弟子之法,故不得雲弟子也。”求法高僧傳上曰:“室灑,譯爲所教,舊雲弟子者非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弟子

  (經名)維摩經之品名,第叁品也。如來聞維摩居士病于毗耶離城遣五百弟子順次問疾,諸人各陳昔日爲居士受屈,不堪問疾而辭,因此名爲弟子品。[囗@又]法華經第四卷所說五百弟子授記品之略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弟子

  (術語)于真言行稱五種叁昧耶中第叁之叁昧耶受明灌頂已下爲弟子位,稱第四已上爲阿阇梨位。義釋十二曰:“若弟子之位未得許可,固不在言限,何可妄說?”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弟子

  (儀式)如來有十大弟子,此後大法會之大導師或灌頂式之大阿阇梨等擬之,引率十弟子,以是亦曰阿阇梨弟子。陀羅尼集經十二曰:“阿阇梨把香爐出,領六弟子,一一弟子各執一事,一人執華水,二人共輿煮熟五谷,一人擎食盤,一人擎蜜水盞,一人執炬火,隨阿阇梨後行。普施與一切陪從,並及守護諸鬼神等,乃至周遍施與一切餓鬼類,悉使滿足。四方上下,總散施已,阿阇梨洗手漱口,入道場中,叁禮已,更作贊呗。作法事竟,門外息樂(作觀世音之曲曲終止),複次阿阇梨把拔折羅,喚十弟子。至堂前使立,一人執蠟燭,一人捉香爐,一人擎華盤,一人擎香盤,一人執巾,此五人等引阿阇梨在前行。其阿阇梨在後出,隨五人後。又使五人從阿阇梨後,一人執澡罐,一人擎叁衣,一人擎白芥子盤,一人擎末香盤,一人擎安息香盤,次後音樂次第作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弟子十德

  (名數)弟子欲受灌頂者,應具十德。是灌頂具支分之隨一也。一、信心,阿阇梨觀彼現在之根性或久遠之因緣,于此不思議之緣起叁種秘密(即叁密)諸法便中,直信無疑,能無怖畏,乃堪攝受也。二、種姓清淨,可爲婆羅門等四種大姓者,若是旃陀羅等,則以家法相承,習行不清淨事之故,性弊惡多,若爲作傳法灌頂,使流通大法,則輕慢他,或成匮法之因緣,即如比丘之受具,亦宜簡去毀辱衆僧之極卑下姓也。若但爲結緣受法,則非所論。複次,若久遠以來曾有發菩提心之因緣,則是生于如來種姓中,最爲殊勝。叁、恭敬叁寶,于佛法衆僧起淳厚謙下之心,常好親近供養,尊重贊歎,可知是人有前世行過之因緣也。四、深慧嚴身,如是等于虛空之無邊佛法,非劣慧者心器所能堪,故以智性深利自爲莊嚴者,乃可爲說也。五、堪忍無懈怠,此是有所能堪而無所退屈之義,梵音與忍辱不同。謂求法之因緣,種種艱苦之事,皆能作之,假令一度不成,複更發迹而修之,如誓挹盡大海而後已,若人之志性如是,則可傳法也。六、屍羅淨無缺,于在家出家之律儀,乃至于本姓受之諸禁戒,隨所奉持,深心防護,無有缺毀,若具如是之性則雖未入叁昧耶平等大誓,亦當恭順無違,故堪傳法也。七、忍辱,于內外違順境界八種大風,其心安忍,無所傾動,可知是人必不犯持明之重禁,作不利衆生之行(此十重禁之第四也),故堪傳法也。八、不悭吝,于所有財法常念惠施,于來求者,心無鄙吝,可知是人不犯持明之重禁而悭吝正法(此十重禁中第叁),故堪傳受也。九、勇健,即是阿阇梨中之德,勇健之菩提心之種姓,于行道時,遇種種可畏之色聲,亦心不怯弱,乃至出生入死無怖畏之想,正順于菩提薩埵大人所行,故可傳授也。十、堅願行,此是要心之願,梵音與求之願不同,如自立志每日念誦叁時,則終竟一期,雖遇種種之異緣,亦無間絕,如是事有終始則善行菩薩之事時,亦不虧本誓,故堪傳法也。然此所說弟子之十德,若兼備者,甚爲希有,但有所偏長,可望匠成,即應攝受。又如聲聞之受具時觀察種種之遮難,如所謂太小太老色貌瑕疵諸病患等。是恐白衣之嫌呵故也。今此摩诃衍,即不如是,但使道機可濟,則雖有諸余過失,亦皆所不觀也。見大日經疏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難陀弟子

  (雜名)此難陀是跋難陀之兄,非佛弟難陀也。根本律雲:難陀有一共住弟子,名達磨,常懷慚恥追悔爲心。于諸學處,愛樂尊重。彼未曾知難陀惡行,與之共住。既知行迹,即便舍之。與善苾刍而爲同住,除叁時禮。除叁時禮者,律製弟子日叁時中,若不禮拜和尚者,得越法罪。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十大弟子

  (名數)大小諸經中常見佛特說十弟子之第一: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連,神通第一。叁、摩诃迦葉,頭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須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樓那,說法第一。七、迦旃延,論義第一。八、優婆離,持律第一。九、羅睺羅,密行第一。十、阿難陀,多聞第一。天臺淨名疏曰:“今十子各執一法者,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隨其樂欲各一法門,攝爲眷屬,雖各掌一法何曾不具十德,自有偏長,故稱第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四部弟子

  (名數)與四部衆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四大弟子

  (名數)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連,須菩提,摩诃迦葉爲四大弟子。智度論謂舍利弗目連爲佛左右弟子。須菩提修無诤定,爲行空第一,摩诃迦葉行十二頭陀,爲頭陀第一。佛在世時,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養此四人。辄得如願。[囗@又]迦葉,賓頭盧,羅雲,君屠盋歎之四人也。法護譯之彌勒下生經曰:“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歲,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遊化,智慧無盡,衆德具足。雲何爲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屠缽歎比丘,賓頭盧比丘,羅雲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槃。”法華文句記一曰:“四大弟子者:迦葉,賓頭盧,羅雲,君屠盋歎。”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叁品弟子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言在家弟子有上中下叁品。而功德罪業不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五百弟子

  (經名)見五百弟子授記品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2】五品弟子

  (術語)天臺所立,圓教八位之第一。修觀行即五品之行之位也。是爲外凡,故曰弟子。見五品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3】弟子死複生經

  (經名)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有優婆塞先事外道,後奉佛戒,死去十日複生,說冥中所見之事,以化一家,使皆見佛得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五百弟子授記品

  (經名)法華經卷四第八品之名,此品說下根之弟子,授成佛之記別者。受記別之弟子,總有千二百人,分之爲二段,初先授記于富樓那一人,後總授記于余人。然則自人數上言之。應言爲千二百弟子授記品也。惟其千二百人中五百人皆爲有同一名號之如來。又此五百人一同有立述領解等之特殊事。故特揭五百爲品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灌頂壇授弟子道具

  (雜名)灌頂前有楊枝,金剛線之二種,灌頂後有金錍,明鏡,寶輪,法螺之四種。見大疏八,演奧鈔叁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6】十大弟子即佛十心數

  (雜語)宗鏡錄二十四謂心王即是師,十數即是十弟子,十弟子各具十德。如十心數,隨有一起,十數即隨起,雖以一數,當名,然實有十數也。對十弟子者,初想數,即對富樓那,想數遍強,從想入道,是故聲聞弟子中說法第一也。成論雲:識得實法,想得假名,富樓那用想數分明,故能分別名相,無礙辯才無滯,于說法人中最爲第一。推之,則欲數對迦葉,更樂數對迦旃延,慧數對舍利弗,念數對優婆離,思數對羅睺羅,解脫對須菩提,作意對阿那律,叁摩地對目犍連,受數對阿難。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7】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五百弟子各說本因。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8】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前二十九品諸弟子各說本因,第叁十品佛說九惱之本因。經文未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9】舍利弗度二弟子說法顛倒

  (傳說)涅盤經二十六說佛言我昔住波羅捺國,舍利弗教二弟子,一令觀白骨,一令數息。經曆多年各不得定。以是因緣即生邪見。言無涅槃無漏之法,設其有者,我應得之。何以故?我能持所受戒故。我爾時喚舍利弗呵責之:汝不善教,爲是二弟子顛倒說法。汝二弟子性各異,一主浣衣,一金師。金師之子應教數息,浣衣之人應教骨觀。以汝錯教,令是二人生惡邪。我于爾時爲是二人說法,二人聞已,得阿羅漢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0】目犍連與舍利弗爲佛左右弟子

  (雜語)目連爲神通第一,神通爲定力所使然。故配之于左方,爲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論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連是佛左面弟子。”天臺淨名疏一曰:“若據勝劣身子爲左,若據定慧身子爲右。”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20】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