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施慈悲之恩德于人也。無量壽經下曰:“蠕動之類,皆蒙慈恩。”[囗@又](人名)唐法相宗窺基,住京兆大慈恩寺,後世稱之曰慈恩大師。見窺基條。
(書名)大慈恩寺叁藏法師傳之略名。
(流派)唐慈恩大師窺基,以法相宗成一家謂之慈恩家。
(術語)稱唐慈恩大師弘闡之法相宗。
(寺名)唐高宗爲太子時,爲文德皇後所創建,十大寺之一。在陝西長安縣東南,曲江北。隋無量寺地。南臨黃渠。竹松森邃。爲京師最。西院浮圖七級。崇叁百尺。永徽叁年沙門玄奘立。東有繙經院。摭言曰:“進士自神龍後,期集慈恩寺塔下題名。”按唐杜甫岑參等並有登慈恩寺塔詩。
(流派)佛教之一派。天竺有性相二宗,性宗即叁論宗,相宗則從楞伽深密密嚴等經流出。有瑜伽顯揚諸論,而以成唯識論爲最。唐玄奘至中印度,就學于戒賢論師。歸譯傳,以玄奘住慈恩寺,故號慈恩宗。明季此宗大振,一名法相宗,又名唯識宗。
(流派)慈恩大師于佛教判別八宗。我法空有宗,指犢子部等。有法無我宗,指有部宗等。法無去來宗,指大衆部等。現通假實宗,指說假部等。俗妄真實宗,指說出世部等。諸法但名宗,指一說部等。勝義皆空宗,指般若等空宗龍樹系。應理圓實宗,指華嚴法華等經及無著系之說。
(術語)一、有觀,觀依他圓成之二性爲有也。二、空觀,觀遍計之一性爲空也。叁、中觀,觀諸法以遍計性之故非有,以依他圓成之故非空,即非有非空之中道也。然此中道有二。對望中道者,如上所雲,叁性對望立非有非空之中道也。一法中道者,叁性一一有非有非空中道之義也。其先遍計性爲情有理無之法,故以情有之故非空,以理無之故非有,即非有非空之中道也。其次依他圓成之二性爲情無理有,妄情所執之依圓,其體性非有,離迷情之聖智之境,體性宛然,而非空,故亦非有非空之中道也。見義林章一本,觀心覺夢鈔。
(寺名)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皇太子治,爲文德皇後于長安創大慈恩寺,高宗永徽叁年,玄奘叁藏奏請建大塔,奉安西來之經論梵本佛舍利,塔高二百尺。見稽古史略叁。
(人名)唐法相宗之開祖,玄奘叁藏,住大慈恩寺,因名慈恩寺叁藏。
(人名)玄奘叁藏嘗住大慈恩寺,故有此號。
(書名)十卷,唐慧立本,彥琮箋。玄奘叁藏之傳記也。
(書名)十卷,唐慧立本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