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20 條與「成佛」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成佛

  (術語)菩薩因位之萬行究竟而成辦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謂爲成佛。真言立叁種之即身成佛,天臺立四種之成佛,占察經說四滿成佛。見四種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成佛

  (堂塔)八塔之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滿成佛

  (術語)見四滿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本來成佛

  (術語)立于萬物一如之見地時,衆生如來,同一無異,故悟即煩惱爲菩提,衆生即如來,故衆生之心性謂爲本來成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草木成佛

  (術語)天臺真言兩宗立草木成佛之義。天臺于臺宗二百題七有草木成佛之論目。依法華經諸法實相,涅槃經佛性體遍之教文,由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圓實之意,謂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隔有情無情,無情已有佛性,豈無成佛之理乎。然如華嚴謂真如隨緣在有情之邊爲佛性,在無情之邊爲法性。如是差別佛性法性,故不成非情成佛之義。荊溪于金錍論中詳細破之,極論爲“木石無心語。生乎小乘。”以其是不知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之理,依凡情之迷見,故敢執木石無心也。荊溪釋本經諸法實相之文謂實相必諸法。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身土既爲實相,何不能成佛耶?又四明之言,謂:“欲顯真修,須依理性。理非古今,不簡古今。一成一切成,故說無情成佛也。”又真言宗之意,則據大日經所說六大周遍之理而立之。大日經阿阇梨真實智品曰:“我即同心位,一切處自在。普遍于種種,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嚩字名爲水,啰字名爲火,[合*牛]字名忿怒(風),佉字同虛空。”此中初句我即同心位說識大,後五句說五大,中間之一切處自在等叁句,說六大之自在無礙。蓋六大爲大日之禮性,周遍于有情非情,故一切草木瓦礫,悉爲如來之叁昧耶身也。而有情既由于此六大周遍而往生,則非情亦此六大周遍。豈不能成佛耶。故據六大周遍之文,而草木成佛之義成立也。見秘藏記鈔七。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成佛得道

  (術語)成佛,即得道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成佛得脫

  (術語)脫者涅槃叁德之一,解脫之德也。得解脫之德,即成佛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二乘成佛

  (術語)謂舍利弗等二乘之人,既于阿含經說時,得二乘之極果,而中間緣于大乘諸經,其機調熟,終至法華,回其小心而發大菩提心,由佛受未來成佛之記也。相性二宗,各有異義,法相宗謂五姓各別,定性二乘,永無歸涅槃而成佛者,法華于聲聞授成佛之記者,爲欲引一類漸悟之機之方便也。華嚴天臺等之法性宗,謂一切皆成佛,即得小果者,又其身已死,入無余涅槃者,亦更回小向大,成萬行,得佛果,法華之授記,非方便,乃真實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非情成佛

  (術語)圓教之極說,立草木國土悉皆成佛之義,是曰非情成佛。圓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問有情無情也。但由迷情故,見二法之差別,然色心依正,只爲一大覺,一佛成道,則無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義,若成佛得道,由于發心修行,草木之非情無此義者,是見色心依正之差別權教之意也。金錍論一部盛論此義,又天臺二百題中以草木成佛之題目,詳細問答此義,密教謂萬有本來,爲六大所成,不見有情非情之別。非情成佛,爲當然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即身成佛

  (術語)真言宗所談。謂此肉身可成佛也。菩提心論曰:“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故叁摩地,于諸教中阙而不書。”又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加持成佛

  (術語)謂依修行之功,爲佛力所加持,現成佛之相也。真言叁種成佛之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2】見聞成佛

  (術語)華嚴宗所立,叁生成佛各生成佛之一。見叁生條附錄。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3】見性成佛

  (術語)見見性項。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解滿成佛

  (術語)四滿成佛之一。見四滿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理具成佛

  (術語)真言宗所立叁種成佛之一。謂一切衆生本具兩部之曼荼羅而本覺常住也。見即身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6】叁生成佛

  (術語)華嚴宗所立,成佛有二義:一、以此叁生配于過現未之叁世,于過去生見佛聞法,植佛種子,于今生全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于來世之生證入果海,即以叁生而成佛,故謂之叁生成佛,是爲通途之義。二、見聞等叁生各自其一生成佛也。本經隨好品記地獄天子于前生見聞華嚴大經之正法而毀謗之,故今雖處于地獄,而爲佛光所照,由前之見聞力即脫地獄之苦,而生于兜率天,于此一生成就十地解行遂得成佛。是見聞之一生成佛也。又本經入法界品謂善財童子于福城之東始見文殊,自此南詢,最後見普賢菩薩,一切解行于此一生得圓滿成就。是解行之一生成佛也。又本經入法界品謂舍利弗等于逝多林使六千比丘觀察文殊師利。文殊爲彼等說大法。使彼等證入法界。是證入之一生成佛也。說見華嚴大疏鈔叁。參照叁聖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7】叁世成佛

  (術語)與叁生成佛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8】叁種成佛

  (名數)見即身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9】四階成佛

  (名數)與四階成道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0】四滿成佛

  (名數)一信滿成佛,于十信之滿位,決定信諸法之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可願求,名爲信滿成佛。二解滿成佛,于十住(舊雲十解)之滿位,深解法性,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無所怖,亦無所欣,是名解滿成佛。叁行滿成佛,于十地之滿心,能除一切無明諸惑,菩提之願行皆具足,是名行滿成佛。四證滿成佛,于妙覺之佛地得無分別寂靜法智及不可思議之勝妙功德,是名證滿成佛。見占察經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1】四種成佛

  (名數)一信滿成佛,依種性地之決定,信于諸法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可願求,是爲信滿成佛。二解滿成佛,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無造無作,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無所怖,亦無所欣,是爲解滿成佛。叁行滿成佛,依究竟之菩薩地,能除一切無明法障,菩提之願行,悉皆具足,是爲行滿成佛。四證滿成佛,依淨心地,得無分別之寂靜法智,及不可思議勝妙之功德,是爲證滿成佛。見占察經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2】無情成佛

  (術語)見非情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3】顯得成佛

  (術語)密教謂叁密行業相應,修行圓滿具足,心中自開顯內證之無量功德,于意證得依正無礙十界平等之佛身。真言名目曰:“加持內證,唯獨自明了,余人所不見,故開示自身之萬德,出現佛相,地地升進,十一地所顯圓極是也。”叁種即身成佛之一,參照即身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4】信滿成佛

  (術語)占察經所說四種成佛之一,華嚴宗唱導之。彼宗之行位,有行布圓融之兩門。行布門,自十信至佛果,六位之次第不同,其圓融門則得一位隨得一切位也。其義以六相圓融十玄緣起而知之。故經中說十信之滿心勝進分上,得一切位及佛位(舊經第六第七新經第十四第十五賢首品),謂之信滿成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5】行滿成佛

  (術語)見四滿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6】證滿成佛

  (術語)四滿成佛之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7】證入成佛

  (術語)華嚴宗所立叁生成佛各生成佛之一。見叁生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8】富樓那成佛

  (雜語)法華經五百弟子品曰:“過無量阿僧祇劫當于此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號曰法明如來。”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9】彌勒成佛

  (經名)彌勒大成佛經之略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0】女人成佛

  (術語)女人往生願之別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1】十界皆成佛

  (雜語)法華經迹門中說地獄等十法界之衆生成佛。其中佛界爲已成,故不言之,序品五佛開顯中,過去佛章若有衆生類以下之文,明人界天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五界五乘之成佛,又譬喻品之首法說段之終,四衆領解之文具出八部衆。八部中,天與修羅,天界修羅界也,龍與迦樓羅及摩睺羅伽,畜生界也,夜叉與幹闼婆及緊那羅,鬼界也,故此中有四界之成佛。又提婆達多品,提婆授天王如來之記別,地獄界之成佛也。以提婆既造五逆罪,先墮地獄故也。又同品明龍女成道,畜生界之成佛也。是曰迹門之十界皆成。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2】轉女成佛

  (經名)佛說轉女身經之異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3】畢竟成佛道路

  (術語)謂絕對不二之一乘法。成佛之道雖多而結局唯歸入于一道路者也。謂其終局成佛之一道。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4】大乘二種成佛

  (術語)于大乘之法,立一切衆生悉皆成佛上,有二種之別。生得成佛者。言衆生之心性清淨。自可成佛也。修得成佛者。言遇教化。始修佛道。而得成佛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觀身成佛儀軌

  (經名)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觀身成佛儀軌之略。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6】華藏世界成佛

  (術語)丈六之釋迦在摩揭陀國菩提樹下成佛時,小機所感見,謂之化身佛。大機所見,爲報身之毗盧舍那佛,于十八圓滿之蓮華藏世界成正覺也。但菩提樹下與蓮華藏世界並非異處,穢土即淨土也。探玄記二曰:“或雲:此界唯是娑婆。此約叁乘說。或雲:即是華嚴,約別教一乘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7】理具即身成佛

  (術語)見即身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8】彌勒大成佛

  (經名)一卷,秦羅什譯,佛因舍利弗之問,說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之事。與彌勒下生經大同小異。疏一卷,唐憬興撰。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9】叁種即身成佛

  (名數)見即身成佛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0】叁種即身成佛

  (名數)一理具之即身成佛。一切衆生之身心,本來爲兩部之體,身爲五大,是胎藏界本有之理體也,心爲識大,是金剛界本有之智德也,身心即爲兩部,故凡夫肉身之外,更無本覺之體性,肉身之當相爲大日法身,是曰理具之成佛。二加持之即身成佛。衆生本覺之功德,與如來叁密之加持力相應而成辦一切佛事者,依加持之因緣而成佛,是曰加持之成佛。叁顯得之即身成佛。自身成就叁密之修行而顯現法性之萬德者,是乃真實之證悟也。此叁種配于通途之位,則理具成佛爲一切之凡夫,加持成佛爲叁信已上乃至十回向之行者,顯得成佛爲初地以上乃至佛位也,叁種通爲即身成佛者,猶如臺家之六位,通雲即佛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1】釋迦密教成佛

  (本生)一切義成就菩薩,既依顯教,經叁無數劫修行,坐于色究竟天金剛座而證無上菩提,住于空觀而作佛果圓滿之思。然猶未見自心之本性,因是而遍空之諸佛來集,驚覺之使自禅定起,授五相之觀門,使得五智圓滿之佛果。見金剛頂經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2】四種即身成佛

  (名數)演奧鈔四十叁曰:“即身成佛有四重:一修生即身成佛(世間成就品),二本有即身成佛(悉地出現品),叁本修不二即身成佛(成就悉地品),四絕待即身成佛(轉字輪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3】彌勒當來成佛

  (經名)羅什譯,彌勒下生經之異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4】彌勒下生成佛

  (經名)一卷,唐義淨譯,彌勒下生經之異譯。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5】釋迦觀唵字成佛

  (雜語)守護國經九載釋迦成佛記內雲:“于鼻端想淨月輪,于月輪中作唵字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6】彌勒釋迦成佛前後

  (雜語)二菩薩皆在底沙佛所修行,釋迦菩薩以極爲精進超九大劫而成佛。見底沙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7】田夫即身成佛秘法

  (修法)先本尊加持,爲智拳印,次一印叁明,先于內五股印大咒叁返,次以同印二頭指招中咒(口傳)叁返,次以同印二大指押二無名,小咒(口傳)叁返。見日本心舟七刀印田五。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8】顯必圓通成佛心要

  (書名)二卷。宋北遼五臺山金河寺沙門道[辰*殳]集。本是一卷,後人分之。宣政殿學士陳覺序之雲:文成一卷,理盡萬途,會四教總歸于圓宗,收五密鹹入于獨部。蓋此書于顯教闡揚賢首宗四法界之理,于密教則獨明持准提神咒之種種行法,而廣贊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9】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佛在摩伽陀國清淨園白蓮池側七寶如意樹王下,住于如意寶珠王叁摩地,而說佛設利之神咒及修法。經題之寶,即如意寶珠,標衆生心性之寶珠,且標佛舍利之寶印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0】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經名)大日經之具題。經文六卷,供養次第一卷,共七卷,唐善無畏譯。真言叁部經之一。胎藏界密部之本經也。見大日經條。謂大日如來自成佛以不思議之加持力說內證法之經典也。離神力之加持。不能說。不能聽。就此真言一宗有自證說法,加持說法之大論,遂分古義新義之兩派。見法身條。玆將本經各家之著述列之如下。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二十卷(唐一行記),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十四卷(唐一行述記),大毗慮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演密鈔十卷(遼覺苑撰),大毗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二卷(唐不可思議撰)。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1】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觀身成佛儀軌

  (經名)一卷,趙宋慈賢譯。依經具說課誦之法。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2】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以七段之即真言,說念誦大日經之法。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3】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處念誦成佛儀軌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一字頂輪王之修法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53】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