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3本字典中找到 20 條與「戒壇」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戒壇

  (術語)授戒之壇場也。梵雲曼陀羅,譯曰壇。高築之,故雲壇。資持記上二之一曰:“法既尊特,常地莫行。如持秘咒必結壇場,羯磨咒術,其類頗固。”其濫觞,在天竺者,樓至菩薩請築戒壇爲比丘受戒,佛許之,使于祇園精舍外院之東南建壇。見釋氏要覽上。在支那者,曹魏嘉平正元中,昙柯迦羅,昙帝皆于洛陽立大僧羯磨之法,支那之有戒壇自此始。南朝永明中,叁吳初作戒壇,是爲吳中立壇之初。唐初,靈感寺南山律師按法立壇。撰戒壇經一卷。見僧史略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戒壇

  (物名)禅律諸寺門有大書“禁葷酒入山門”之碑石也。爲立于戒壇前之石,故雲戒壇石。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戒壇

  (雜名)叁戒壇之作法,宜標准四分律,此雖爲小乘法,然戒無大小,一般大乘僧亦就之。是南山律宗及法相宗等之意。天臺宗亦然。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戒壇

  (雜語)小乘之叁戒壇加大乘圓頓戒壇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大乘戒壇

  (雜名)授受大乘戒之壇場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方等戒壇

  (術語)依大乘方等之文所立之戒壇也。與南山所製之小乘戒壇相對立,攝人最爲寬大者。唐代宗永泰元年始于京城建之,其後至宣宗朝,承武宗破佛之後,使于方等戒壇盛度僧尼。僧史略下曰:“代宗永泰元年叁月二十八日,敕大興善寺,方等戒壇所須,一切官給。至四月,敕京城僧尼,臨壇大德各置十人,永爲常式。所言方等戒壇者,蓋以壇法本出于諸律,律即小乘教也。小乘教中須一一如法,片有乖違,則令受者不得戒,臨壇人犯罪,故謂之律教也。若大乘方等教,即不拘根缺緣差,並皆得受,但令發大心而領納之耳。方等者即周遍義也。(中略)禀順方等之文而立戒壇,故名方等壇也。既不細拘禁忌,廣大而平等,又可謂之廣平也。宣宗承會昌沙汰之後,僧尼再得出家,恐在俗中,甯無諸過,乃令先忏深罪後得戒品。若非方等,豈容重入?取其周遍包容,故曰方等戒壇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方等戒壇

  (術語)大乘戒壇也,方等者,大乘之別名。蓋壇法出自諸律,律即小乘之教。小乘教中宜一一如法,稍有乖違,則令受者不得戒。而臨壇之人爲犯罪。如大乘方等即不拘根缺緣差,並得受戒,但令發大心領納之耳。此准于大乘方等之教文而立戒壇,故名方等戒壇。唐代宗永泰元年,敕大興善寺立之。見僧史略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戒壇圖經

  (經名)一卷,唐道宣撰。僧史略上曰:“唐初靈感寺,南山宣律師,按法立壇,感長眉僧(即賓頭廬身也),隨善贊歎:立壇應法,勿過此焉!宣撰戒壇經一卷,今行于世。”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四所戒壇

  (名數)見戒壇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圓頓戒壇

  (術語)依法華圓頓之旨而立者。即是純一之大乘戒壇也。爲大乘僧者,必當就之受戒。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叁昧耶戒壇

  (術語)行授叁昧耶戒式之道場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11】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