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名)清淨而無垢染也。又曰無漏。
(界名)南方無垢世界也。
(人名)維摩居士之翻名。舊作淨名,新作無垢稱。西域記七曰:“毗摩羅诘Vimalakirti,唐言無垢稱,舊曰淨名。然淨則無垢,名則是稱。義雖取同,名乃有異。舊曰維摩诘,訛略也。”
(術語)離垢地之異名。離垢地爲菩薩第二地之名,又謂等覺之菩薩曰無垢地菩薩。四教儀五曰:“等覺位即是等覺性。若望菩薩名等覺佛,若望佛地名爲金剛心菩薩,亦名無垢地菩薩也。”
(術語)清淨之法輪也。即說法是。
(人名)經中有數無垢女,一爲維摩居士妻之名。見月上經。一爲須達多婆羅門女之名,在母胎中聞佛說出生後至佛所變爲男子。見無垢賢女經。一爲舍婆提城優婆夷之名,問佛早起拂佛塔之功德。見無垢優婆夷問經。
(術語)維摩經曰:“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
(術語)璎珞經所說六忍之第五、等覺地之菩薩斷除無明之惑染,于自性清淨之心體安住不動之位也。因雲無垢菩薩。
(術語)波斯匿王女之名。梵名維摩羅達。譯曰離垢施,又曰無垢施。年始十二歲,容貌端正,時八大聲聞八大菩薩皆被诘問。離垢施經曰:“城中波斯匿王有女,曰維摩羅達,晉言離垢施。”梵Vim&amacron;ladatt&amacron;。
(術語)梵名阿末羅Amala。譯曰無垢識。舊譯家以爲第九識之稱,新譯家以爲第八識淨分之稱,是不別立第九識故也。唯識論叁曰:“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二乘及異生位持有漏種,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同述記叁末曰:“唯無漏依,體性無垢,先名阿末羅識,或名阿摩羅識。古師之爲第九識者非也。”
(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唯識論叁曰:“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述記叁末曰:“唯無漏依,體性無垢,先名阿末羅識,或名阿摩羅識。古師立爲第九識者,非也。”
(雜名)後夜由井中汲出爲阏迦供用之水也。真言修行鈔二曰:“終南山道宣雲:後夜水未生蟲,故雲無垢水。”
(術語)以&DF-87A9;覽字置于兩眼,轉肉眼爲法眼,謂之無垢眼。大日經七曰:“安立無垢眼。”大疏四曰:“首中置百光遍照王,而以無垢眼觀之。”同二十曰:“無垢,覽字也。”
(衣服)袈裟之總名。言無煩惱之垢染也。釋氏要覽上曰:“如幻叁昧經雲無垢衣。”
(經名)說無垢稱經之略名。玄奘譯維摩經之經題也。
(術語)佛菩薩清淨叁昧之總稱。叁昧者禅定也。
(經名)離垢施經之異名。
(界名)龍女成佛之世界名。法華經提婆品曰:“當時衆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
(經名)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譯。大寶積經二十叁,無垢施菩薩應辯會第叁十叁之異譯。
(經名)六卷,玄奘所譯之維摩經也。
(菩薩)胎藏界文殊院之尊。文殊師利菩薩之眷屬。
(菩薩)文殊八大童子之一。即無垢光菩薩,密號曰離塵金剛。顯文殊之空智,無垢而放光明。爲叁髻童子形,黃色,左持未敷蓮,右捧寶缽,安于臍下,坐于赤蓮。
(修法)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所說,造塔滅罪之法也,陀羅尼中以阿彌陀佛爲本尊。
(菩薩)又曰虛空無垢菩薩。在胎藏界虛空藏院虛空藏菩薩之左第一位,密號曰明徹金剛。主五大虛空藏之德,明星天子之本地也。見胎藏曼陀羅大鈔五。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轉女身經之異譯。
(界名)龍女成佛之淨土名也。法華經提婆品曰:“當時衆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
(雜語)大日經成就悉地品曰:“啰字爲眼界,輝燭猶明燈。俯頸小低頭,舌近于齶間。而以觀心處,當心現等引。無姤妙清淨,圓鏡常現前。如是真實心,古佛所宣說。”
(經名)一卷,後魏般若流支譯。有無垢優婆夷,賢優婆夷等,問佛拂佛塔地,乃至四梵行叁歸戒之功德差別。佛決之。
(菩薩)梵名Gagan&amacron;mala-vajradhara,又雲虛空無垢執金剛。胎藏界金剛手院第二行東邊第一位之菩薩也。密號曰離染金剛。形像爲肉色,右手屈臂開肘仰掌側,指端向右,左手豎掌,持一[月*古]杵,當左奶房。面向右方,坐赤蓮華。印相爲定慧內縛,舒二風,屈腕,即索印也。
(菩薩)維摩居士之尊稱也。維摩诘Vimalakirti,譯曰無垢稱。優婆塞者,在家之信士也。威德與王者,尊稱也。
(經名)一卷,唐彌陀山等譯,劫毗羅城之戰荼婆羅門,知七日後當命終,恐懼來見佛,佛敕使修理古塔,念誦神咒。因之命根增長,生于極樂國乃至成佛,遂廣說造塔及咒法。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佛,住安樂世界,爲觀自在菩薩初說叁十八吉祥如來之名號,次說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爲十二契諷稱之,分十二段之曲譜。故雲。
(經名)二卷,趙宋施護譯。佛在睹史多天說法,時有忉利天之摩尼藏無垢天子,得炬口天藥叉警告,七日後必死。惶怖求救于帝釋,帝釋伴彼見佛,佛爲說此咒。與尊勝陀羅尼之緣起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