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

  (术语)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摩经弟子品曰:“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同注“肇曰: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空义也。”大乘义章二曰:“空者就理彰名,理寂名空。”同二曰:“空者理之别目,绝众相故名为空。”万善同归集五曰:“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无实性故,是不断灭之无。”梵Ś&umacron;nyat&amacron;。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

  (术语)诸法本来性空,非始于今名为本空。无量寿经下曰:“净慧知本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

  (人名)三藏法师之名。梵名阿目佉跋折罗AmoghaΛajra,此言不空金刚,略云不空。北天竺之婆罗门族,幼失父,随叔父来住东海,年十五,师事金刚智三藏,遂受五部之灌顶。及开元二十年,金刚智示寂,奉遗旨往五天并师子国,广求密藏,天宝五年还京,入内立坛,为帝灌顶。后祈雨止风有验,赐号曰智藏。天宝八年许还国,至南海郡,有敕再留。十五年,有诏还京,使住大兴善寺。自天宝至大历六年译出密部之经轨,凡七十七部,一百二十余卷,密教之盛,此时为最。代宗永泰元年特进试授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大历九年示疾,敕使劳问,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六月十五日寂,寿七十,赠司空,谥大辩正广智三藏。详见宋僧传一,不空传。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

  (术语)对于小乘之偏空,而谓大乘究竟之空寂为大空。空亦为空。是为究竟之大空。即大乘之涅槃也。密教以阿字为此大空。证之谓为大空智。宝积经二十二曰:“广大空寂名曰虚空,涅槃空寂亦复如是,为大空寂,无有主宰亦无我所,一切众生没入其中,无能摄取一毛端量,广大空寂广大无量名大涅槃。”入楞伽经三曰:“何者第一义圣智大空?谓自身内证圣智法空离诸邪见熏习之过,是为第一义圣智大空。”无尽灯论上曰:“后来重说般若法门,二乘三藏上下混杂,淘汰空法,所谓引小空归大空。呵偏空而入圆空,破假空而达真空。”又,十八空中,无东西南北等方位之实体。谓为大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

  (术语)大小乘所见之空理有二种,小乘分析诸法,但见空而不见不空,故云但空。大乘之菩萨,分析诸法,不使归空,诸法如幻如梦,其当体见空,空之中自有不空之理,故谓之不但空。天台分配之于二教,以但空为藏教,以不但空为通教。法华玄义一曰:“三藏二乘,明但空为极。譬颇梨珠,一往似真,再研便伪。”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

  (术语)等于虚空也。大日经一曰:“等虚空无边一切佛法依此相续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

  (术语)随事缘而说诸法之空,然空理是一,名之为一空或独空。止观七曰:“一切法趣十八空,历十八缘名十八空,但是一空。方等云:大空小空,皆归一空。一空即法性实相诸佛实法。大品云:独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

  (名数)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于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为之说五蕴之自性皆空,菩萨悟之,入于诸法皆空之理,谓之法空。唯识论一曰:“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执我法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囗@又]一、性空,法无实性也。二、相空,法既无实性,但有假名字之相,此相亦非实,故名为相空。止观五曰:“当知无生之心,不自不他,不共不离,无四性,无四性故名性空,性空即无心,而言心者但有名字,名字不在内外,是名相空。”又曰:“如是破已,三假四句阴入皆无实性,即是性空,但有名字,名字即空,是名相空。”[囗@又]一但空,二不但空。为台家之所明。凡于四教各说空理,藏通二教之空,谓为但空,别圆二教之空,谓为不但空。七帖见闻二末曰:“但空不但空有二义:一、藏通,不明三谛,但计空理,谈为至极之理。故名但空也,别圆非但为空,亦为假中,故三谛中之空,名不但空也。二、别圆之空,为三谛相即之空,故为不但空。藏通之空,为假中不具之空,故名但空也。”又就藏通二教言之,藏教所诠析空之空曰但空。通教所诠体空之空曰不但空。以体空之内暗含中道故也。止观三曰:“大论云:空有二种:一但空,二不但空。大经云:二乘之人,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智者非但见空,能见不空,不空即大涅槃。”[囗@又]一、如实空,谓真如体内无一切之妄染也。二、如实不空,谓真如体内具一切无漏之功德也。起信论曰:“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囗@又]希麟续音义曰:案瑜伽持明仪,作诸印契,用五轮十波罗蜜。五轮谓地水火风空,两手各以小指为头,依次轮上。经言并二空,即并竖二大拇指也。经作两腔,音苦江反,乃羊腔字,书写误也。甚乖经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

  (名数)一生空,言众生之空无。二法空,言事物之空无。见智度论十八及二十。又,此二者,又名我空法空。见唯识论。又,此二者,名人空法空,见法藏心经略疏。[囗@又]一内空,言内身之空无。二外空,言外器之空无。见般若经五,杂阿毗昙论七,吉藏仁王经疏二。[囗@又]一但空。小乘之空,但见空也。二不但空。大乘之空,不但见空,见空亦为空,即归于中也。见止观三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

  (术语)二空或三空之一。色心之诸法为因缘生之俗法而无实体,谓之法空。法华经曰:“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同安乐行品曰:“菩萨观一切法空。”十地论一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法藏之心经钞曰:“般若妙行有其二种:一浅,即人空般若。二深,即法空般若。”[囗@又]有以对于有之空,比虚空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

  (术语)观照诸法之空相也。仁王经一有观空品。天台仁王经疏中曰:“言观空者,谓无相妙慧照无相境,内外并寂,缘观共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

  (术语)三谛中之空谛。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即空。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玄义四曰:“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拾遗记下曰:“三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三谛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

  (术语)悟解诸法之空相也。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注维摩经三曰:“肇曰:须菩提,秦言善吉,弟子中解空第一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

  (术语)我与法俱空也。三空之一。见三藏法数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

  (术语)外道观空,则必存空相,而堕于空见,此空见尘,属于六尘中之法尘,故曰空尘。即示外道之空观为法尘而非正观也。止观五下曰:“观心推画,发一分细定,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何关无生?”次文曰:“即是向者,所发空尘,谓为涅槃。”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6】

  (界名)无色界总无形色,故谓为空处。此有四处之别,曰四空处,又名四无色处。见法界次第上之下。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7】

  (术语)五大之一。虚空之体性广大,周遍于一切处,故曰空大。楞严经三曰:“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

  (术语)天台所立三谛之一。一切世间之法,不论有情非情,总为因缘生者,因缘生之法,自体不实,故曰空,此理为真,故曰谛。依中论偈之“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二句而立之。见三谛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

  (术语)在梵字顶上之圆点,发痕&mdotabv;字之音者。此点为总示诸法皆空之理者,是名空点。此空点为白,阿&DF-8740;a,诃&DF-8770;ha,及仰&DF-8754;&ndotabv;a,壤&DF-8759;ña,儜&DF-875E;&ndotblw;a,曩&DF-8763;na,莽&DF-8768;ma,之五字而生者。大日经疏七释经之仰壤儜曩莽五字曰:“涅槃经,此五字亦具明字义。今毗卢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证处,无法可说,故但以圆点表之。”理趣释上释吽字&DF-87A4;h&umacron;&mdotabv;曰:“其字头上有圆点半月,即谓&DF-8768;ma摩字。”吽字义曰:“此吽字上有空点,是空点者摩字所生,摩字兼人法二空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0】

  (术语)观空相之禅定。通于内外。内道之空定,三三昧是也。外道之空定,四无色定是也。亦曰四空定。是虽空诸法,而独不能空我,故还轮回于三有。大日经疏七曰:“若深求此中至[泳-永+颐],自然拨除因业,唯我性独存,乃至无一法入心,而证空定,最是世间究竟之理。是故垂尽三有,还堕三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1】

  (术语)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理之法。般若经说之。宝积经七十八曰:“欲除如是过,当离诸利养。远离在空闲,修习于空法。”中论二曰:“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法华经弟子授记品曰:“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囗@又]谓小乘之涅槃。法华经譬喻品曰:“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2】

  (术语)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中观论四谛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谓空谛之理,观此空谛之理曰空观。此空观有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故谓为析空。通教不要分析,譬之幻梦之体,而直证空,故谓为体空。别教于假中之外观空,故谓为偏空。圆教观假中即空,故谓为圆空。有如此四种之别者,以机有利钝之别故也。利钝之机虽有别。而以空观为入理之门则一也。演密钞三曰:“三乘之人,同以空为门,入诸法真实之性。”其解圆空者,则如三藏法数十曰:“空者离相离性之谓也。谓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名之为空。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光明玄义拾遗记五曰:“三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三谛故。初云即空,非即偏空,乃观一念即圆空也。此空能破三谛相着,故云一空一切空也。”止观五上曰:“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3】

  (譬喻)虚空之果实。以譬无法。圆觉经曰:“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4】

  (术语)虚空与大海。文句三上曰:“当知今品乃是如来方便摄一切法,如空包色,若海纳流。”同记曰:“总包诸经色流,咸归今经空海。”[囗@又](人名)日本真言宗之开祖,弘法大师,名空海。入唐,就青龙寺慧果阿阇梨,悉传受密法,归国后,弘通密典,遂启日本所谓东密之一派。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5】

  (譬喻)空中之华。病眼者,于空见有华也。虚空原无华,只是病眼之所见,以譬妄心所计之诸相无实体也。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传灯录十(归宗语)曰:“一翳在眼,空华乱坠。”梵Khapu&sdotblw;pa。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6】

  (术语)观空理之智慧。嘉祥法华经疏二曰:“经论之中多说,慧门鉴空,智门照有。”安乐集上曰:“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璎珞本业经下曰:“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开空慧道,入法明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7】

  (术语)涅槃之异名。涅槃为空寂之际极,故名空际。又曰实际。楞伽经三曰:“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注解“如如即真如,空际即实际,涅槃即究竟大涅槃,法界即佛法界,此是一体异名。”见实际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8】

  (术语)无诸相曰空,无起灭曰寂。维摩经佛国品曰:“不着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心地观经一曰:“今者三界大导师,座上跏趺入三昧。独处凝然空寂舍,身心不动如须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9】

  (术语)拨无因果之理之邪见。诸见中空见之过最重。又着于空法之见。无上依经上曰:“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怖,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发作十六分,我不许可。”楞伽经三曰:“我说宁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止观十上曰:“天竺诸见,空见最重。”止观十下曰:“诸见之中,空能坏一切,一切不能坏空。”止观四上曰:“当知邪僻空心,甚可怖畏。若堕此见,永沦长没。尚不能得人天涅槃,何况大般涅槃耶?”止观十下曰:“空心无畏,不存规矩,恣情纵欲。破正见威仪净命,死皆当堕三恶道中。”参照空心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0】

  (术语)法相宗立三时教,以一切之小乘教为世尊初时之说法有教,诸部之般若经为第二时之说法空教,华严法华等之诸经为第三时之说法中道教。空教谓明诸法皆空之理之教法也。唯识述记一本曰:“彼闻四谛,虽断我愚,而于诸法,迷执实有。世尊为除彼法有执,次于鹫岭,说诸法空,所谓摩诃般若经等。”八宗纲要法相宗曰:“二者空教,于第二时,为发趣大乘者,明诸法皆空旨,以破前实法之执。”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1】

  (术语)四劫之一。此世界坏灭已,二十中劫之间,唯为空空云。俱舍论十二曰:“谓此世间,灾所坏已。二十中劫,唯有虚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2】

  (术语)着于空理之知解。即空见也。止观五下曰:“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同十上曰:“或作幻本无实,无实故空,空解明利。”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3】

  (界名)六界之一。谓无边之虚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4】

  (术语)般若部之经。以说诸法皆空之旨,故曰空经。法鼓经下曰:“佛告迦叶:一切空经是有余说。”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

  (术语)无人之聚落。维摩经弟子品曰:“以空聚想入于聚落。”[囗@又](譬喻)人身之六根,假和合而无实主,譬之无人之聚落。涅槃经二十三曰:“空聚落者,是六入。”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金光明经一曰:“是身虚伪,犹如空聚。六入村落,结贼所止。”六十华严经二十四曰:“依六入空聚,四大毒蛇所侵害。”止观七下曰:“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何处有人及以众生?业力机关,假为空聚。”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

  (术语)十八空之一。空之亦空曰空空。智度论四十六曰:“何等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嘉祥仁王经疏二曰:“空破五阴,空空破空。如服药能破病,病破已,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即复是病。以空破诸烦恼病,恐空复为患。是故以空舍空,故名空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

  (术语)观人与法为空所显之真理。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8】

  (界名)此世界最下底之虚空也。轮为圆满之义。佛祖统纪三十一曰:“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成大地依于水轮风轮空轮,空无所依,众生业感,世界安住。”俱舍论十一曰:“诸有情业增上力,先于最下。依止虚空,风轮有生。”[囗@又](术语)空大曰空轮,五轮之一。[囗@又](物名)塔上所安之轮相也。又书九轮,经曰相轮。见九轮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9】

  (术语)为破常有之见,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相之法门也。智度论十八曰:“空门者,生空法空。”[囗@又]四门之一。有空四句分别之论法,第一为有门,第二为空门,第三为亦有亦空门,第四为非有非空门。天台于自家之四教尽有此四门云:五教章上曰:“法鼓经中,以空门为始,以不空门为终。”[囗@又]佛教之总名。以佛教主以空法为涅槃之门故也。智度论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0】

  (异类)拨无因果之空见恶魔。楞严经九曰:“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信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1】

  (譬喻)发空空之声之鸟也。以譬不知真空妙理而滥言空。止观八上曰:“诸位全无,谬谓即是,犹如鼠唧,若言空空,如空鸟空。”同辅行曰:“不达谛理,谬说即名,何异怪鼠作唧唧声,即声无旨。滥拟生死即涅槃,亦如怪鸟作空空声,岂得滥同重空三昧。”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2】

  (杂语)空手作拳以诳小儿也。宝积经九十曰:“如以空拳诱小儿,示言有物令欢喜,开手拳空无所见,小儿于此复号啼。如是诸佛难思议,善巧调伏众生类,了知法性无所有,假名安立示世间。”智度论二十曰:“我坐道场时,智慧不可得。空拳诳小儿,以度于一切。”证道歌曰:“空拳指上生实解。”梵Riktamu&sdotblw;&tdotblw;i。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3】

  (术语)无形曰空。有形曰色。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止观五曰:“金錍抉膜,空色朗然。”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4】

  (人名)须菩提之翻名。四教仪集注上曰:“须菩提,翻空生,解空第一。”见须菩提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5】

  (杂名)得圣者之名,无圣者之实德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6】

  (术语)佛之异名。法曰空法。佛曰空王。以空无一切邪执,为入涅槃城之要门故也。圆觉经曰:“佛为万法之王,又曰空王,”沈佺期诗曰:“无言诵居远,清净得空王。”颂古联珠集曰:“空王以此垂洪范,锦上敷华知几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7】

  (术语)一切事物个个无自性也。注维摩经九曰:“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注“肇曰:诸法之相,唯空唯无,然不以空无舍于大悲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8】

  (术语)诸法皆空之相状。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是空之相状也。智度论六曰:“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同五十三曰:“须菩提常行无诤三昧,与菩萨同事,巧便乐说一种空相法门。”[囗@又]真空之体相,名为空相。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法藏略疏曰:“辨此空状,故云空相,或真空体相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9】

  (术语)着空之思想。止观五下曰:“着此空想,诸佛不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0】

  (术语)观空理之心。否定因果理之心。止观十下曰:“空心无畏,不存规矩,恣情纵欲。”即执空见之心也。见空见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1】

  (术语)修空法之行。空法有大小浅深,以为大乘小乘菩萨声闻之别。涅槃经一曰:“为欲利益安乐众生,成就大乘第一空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2】

  (术语)真如之异名。梵语舜若多Ś&umacron;nyata,译曰空性。真如为离我法二执之实体,故修空观而离我法二执之处,真如之实体跃然而显,即依空而显之实性,谓为空性。非谓真如之体是空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言舜若,可说如空,名舜若多。如是空性,即是二空所显实性。故言空者,从能显说。二空之性,依士释名。言真如空,未善理故。”同序曰:“空性了义,几乎息矣!”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3】

  (术语)遮遣曰空。建立曰有。论理上正反对之二门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4】

  (譬喻)物之不坚实,譬之空中之浮云。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智者见水中月,(中略)如空中云,(中略)菩萨观众生为若此。”新译仁王经中曰:“三世善恶,如空中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5】

  (术语)偏空之执念。谓固执偏空之理,拨无因果之理也。与空见同。见空见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6】

  (术语)以空理为旨之宗。小乘之成实宗,大乘之三论宗是也。原人论于大乘中分三教,一为大乘法相教,二为大乘破相教,三为一乘显性教。宗镜录三十四谓此三宗如其次第,为有宗空宗性宗,而立十异,分别空性二宗曰:“上之三教,摄尽一代经论所宗。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迢然易见。唯第二第三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俱迷为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即为真性,故今广辩空宗性宗,有其十异:空相唯破相,性宗唯显性,权实有异,遮表全殊。不可以遮诠遣荡破执之言,为表诠直示建立显宗之教。又不可以逗机诱引一期权渐之说,为最后全提见性真实之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7】

  (术语)有漏果报四相之二。有漏之果报。为三苦八苦之性,故云苦。无男女一异等诸实相,故曰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8】

  (名数)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天台之仁王经疏中,引智度论以之为六空:一果报空,五蕴空是也。二受用空,十二入空是也。三性别空,十八界空是也。四遍到空,六大空是也。五境空,四谛空是也。六义空,十二因缘空是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9】

  (术语)谓内之六根无神我也。天台仁王经疏中曰:“内空者,六入无神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0】

  (术语)谓小乘所谈之空理。以其偏于空之一边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1】

  (名数)见空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2】

  (名数)楞伽经一说七空:一相空,求生相不可得之空。二性自性空,性自之空。三行空,三业之所作不可得。四无行空,缘起之自性空,故行即无行。五一切法离言说空,一切法不可言说。六第一义圣智大空,佛之圣智,见思空,能空之智亦空,此毕竟空谓之大空。七彼彼空,是假空,如空舍之空,舍体非空也。又智度论三十六有七空。广说十八空,略说七空(一)性空(二)自相空(三)诸法空(四)不可得空(五)无法空(六)有法空(七)无法有法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3】

  (术语)又名生空、我空,二空之一。观人为五蕴之假和合,又为因缘所生,知中无常一之我体,故云人空。证此人空之理因而断一切烦恼,终得涅槃果,是乃小乘之至极也。又大乘立一切法有真如性,空人我之执者,言人空之显真如也。孔目章三曰:“我执无处所显真如名人空。”唯识述记一本曰:“智缘空起为所由门,显二真如名二空理。(中略)如是空性,即是二空所显实性。”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4】

  (术语)如者平等之义,平等真空谓之如空。吽字义曰:“如空四智似金埋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5】

  (术语)分析诸法或了因缘之生义,悟入诸法实性无之真理也。此中分析诸法,初知空理,为析色入空,小乘人之空观也,因缘生之法知事体为为空,以分析事体为要,称为体色入空,大乘人之空观也。而此二者总为出虚假境界而入真谛空理之观法,故谓之从假入空观,即璎珞经所观三观之一也。四教仪曰:“小析色入空故拙。(中略)巧谓体色入空。(中略)用从假入空观,见真谛理。”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6】

  (名数)一我空,二法空,三俱空,我法俱空也。见金刚经刊定记一,三藏法数十。又,三解脱门曰三空。见大乘义章二及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7】

  (名数)言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也。此三者共明空理故曰三空。见三三昧条。[囗@又]布施行,言受者施者布施物三相之空也。少室六门二种入曰:“行檀舍施,心无怖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8】

  (术语)大乘菩萨二阿僧祇劫之终,于第七地专修无相观,上无菩萨之可求,下无众生之可度。于是钝根怯弱之菩萨,着此空相而废自他之大行,谓之七地沈空之难。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9】

  (术语)二空之一。又曰我空。亦曰人空。众生为五蕴假和合,无实体之众生,谓之生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0】

  (术语)诸法为因缘生,无自性,谓之实空。智度论十九曰:“一切诸法因缘生故,无有自性,是为实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1】

  (术语)三轮体空之一。见三轮相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2】

  (名数)又云四无色。无色界之四空处也。菩萨本业璎珞经上曰:“上至四空。”见四空处与四空定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3】

  (名数)一法相空,言有法之空无。二无法空,言无法之空无。三自法空,言自性之空无。四他法空。言他法之空无。见大乘义章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4】

  (术语)经中所明之空理,有二种:一者体空,二者拆空,如分拆人而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分拆色而至于极微,分拆心而至于一念,分拆之结果,始观空,谓之拆空,是一切小乘教之空理也。体空者,无须分拆之,真押法之体而观如幻如梦是空,存体随显之空理也。如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喻,说此体空,是大乘之所明。此体空中自含中道之理,故谓之不但空亦曰含中空。不但空者谓非如拆空之但空(分拆,诸法而但使归空,故云但空)也。含中空者谓含中道之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5】

  (术语)斥方广道人之恶取空为秃空,法界之万德一无所具,故名为秃。止观七曰:“正法大城金刚宝藏,具足无缺何所而无,岂容秃空而已!”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6】

  (术语)十八空之一。身外之诸物,悉为实体不可得。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7】

  (术语)又曰生空人空。众生虽尽有心身,而是为五蕴之假和合者,无常一之我体,故谓之我空,又云众生空。十地论一曰:“无我智者有二种:我空法空,如实知故。”三藏法数十曰:“我空,谓于五蕴法,强立主宰,名为我执。若推求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无自性,不见我体,是名我空。”同六曰:“人空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名人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8】

  (人名)唐京兆云阳陕西省西安府泾阳县人。俗姓车氏。名法界。悟空其字。后魏拓跋氏之胤裔。天宝九年,罽宾大首领萨波达干与三藏舍利越魔来求和,朝廷遣中使张韬光等四十余人,师时授左卫,与其行焉。取道安西,经历诸国,至罽宾东都城干陀罗国。张韬光等既毕使命,将归。师病不能随,仍留彼国,后疾渐痊,遂投三藏舍利越魔落发,号达摩驮都(译云法界)。贞元五年,随中使段明秀归国,进佛舍利及所译经。奉敕正度,赐名悟空。后不知所终。敕使翻经三部十一卷,编入贞元录。圆照录其行状。见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宋高僧传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9】

  (术语)诸法有性相二者,性之空无云性空,相之空无云相空。小乘教之所明者为性空之分,般若经等之所说者为相空之分。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0】

  (术语)小乘所说之空理也。是灭有之空,索然但为偏空,故名小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1】

  (术语)斥方广道人之大虚空曰邪空。三论玄义曰:“学大乘者名方广道人,执邪空不知假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2】

  (术语)心性广大,含容万象,譬之于大虚空。故曰心空。吽字义曰:“无始以来,本住心空。”[囗@又]心离自障,而空寂无相,故云心空。仁王经中曰:“空慧寂然无缘观,还照心空无量境。”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3】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空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4】

  (术语)虚与空者,无之别称也。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此虚空有体有相,体者平等周遍,相者随于他之物质而彼此别异也。依有部之宗义分之为虚空与空界之色,以其体为虚空,以其相为空界之色。以此虚空为一无为法,数于三无为之一而摄于法处之中,空界之色者,为眼所见之色法而摄于色处之中,即有为法也。世人以此空界之色为虚空,故世人所谓虚空者为妄法,而不免生灭。楞严经六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同九曰:“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同十曰:“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起信论曰:“虚空相是其妄法,体无不实,以对色故有,是可见相,令心生灭。以一切色法,本来是心,实无外色。若无色则无虚空之相。”大乘义章二曰:“虚空有体有相,体则周遍,相则随色,彼此别异。”此体之虚空无为,有部立为有法,大乘立为无法。见虚空无为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5】

  (术语)三藏法数四曰:“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寂调音所问经五曰:“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止观七上曰:“方等云:大空小空,皆归一空。”一空即法性实相。宋高僧传五澄观传曰:“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空之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6】

  (人名)唐代人。乡贯未详。师事盐官齐安,承南宗禅之奥旨。为其上首。应日本橘皇后之请,至彼国,为檀林寺开山。居数岁,归唐。年寿并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7】

  (术语)森罗万象历然谓之有。其实体空虚谓之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8】

  (术语)对于偏空而曰圆空。着于空曰偏空。空亦空,更无所着曰圆空。亦名第一义空。无尽灯论上曰:“呵偏空而入圆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9】

  (人名)日本净土宗之开祖。初受台学,又受密教及圆顿大戒,后见善导观经疏,遂舍所习,专事念佛。撰撰择本愿念佛集。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0】

  (术语)小乘之涅槃也。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谛涅槃,非伪故真,离相故空。”[囗@又]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即起信论所明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三观中之真空观是也。[囗@又]对于非有之有为妙有,谓非空之空曰真空。是大乘至极之真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1】

  (术语)空之又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2】本来

  (术语)谓万象皆假有非本来实有也。未显法性真如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3】毕竟

  (术语)一切之有为法与无为法,毕竟为空,名为毕竟空。智度论三十一曰:“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又曰:“问曰:毕竟空无所有,则是性空。今何以重说?答曰:毕竟空者名为无有遗余。性空者名为本来常尔。”仁王经良贲疏中一曰:“毕竟空者,谓诸法究竟不可得。”法华嘉祥疏九曰:“毕竟空是诸空中之王,故智度论云:性空菩萨所行,毕竟空是佛所行。”华严经离世间品曰:“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放光照三界,心法无不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4】不但

  (术语)二乘之人,观一切法悉皆空,见但空而不见不空,故名但空,即偏空也。菩萨不但见但空,兼见不空,故名不但空,即中道空也。天台四教中通教之空观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5】成坏

  (术语)成住坏空之略,见四劫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6】

  (术语)依大日经所说,则托于&DF-8754;&DF-8759;&DF-875E;&DF-8763;&DF-8740;五字,以显大空之义。若此等字,连于上字则成上字大空之义。而字形以圆点表之。例如&DF-874A;&DF-87A6;等。因而约之于前字谓为闇字轮。大日经二曰:“&DF-8754;仰&DF-8759;若&DF-875E;拏&DF-8763;那&DF-8768;么,于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辨诸事。”同疏七曰:“今毗卢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证处,无法可说,故但以圆点表之。”又吽字义显宗记下曰:“凡空点有七种:仰、让、拏、那、么、佉、也。”余详空点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7】

  (术语)见大空点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8】

  (术语)见大空点项。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9】恶取

  (术语)拨无因果之道理,无着于恶空见也。地持论二曰:“云何为恶取空?若沙门婆罗门,谓彼此都空,是名恶取空。”唯识论七曰:“拨无二谛,是恶取空也。诸佛说为不可治者。”止观五之六曰:“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恶取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0】

  (术语)一、无生观,法无自性而相由故生,虽生而非实有,则是即为空,性自不生,故曰无生。是与南山所立三观中之性空观相同也。二、无相观,性无体,相即无相。见有相,犹凡夫之妄情也。离妄法而无相,如明眼而无空华。是南山所立三观中之相空观也。见游心法界记上。[囗@又]思惟人空我空理之观法也。

当前只显示前100个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搜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100】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