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5本字典中找到 144 條與「羅漢」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查詢結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羅漢

  (術語)Arhat(N.sg.m.Arh&amacron;n),阿羅漢之略。小乘之極果也。見阿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羅漢

  (術語)Arh&amacron;ñ,小乘極悟之位名。一譯殺賊。殺煩惱賊之意。二譯應供。當受人天供養之意。叁譯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報之意。智度論叁曰:“阿羅名賊,漢名破。一切煩惱破,是名阿羅漢。複次,阿羅漢一切漏盡,故應得一切世間諸天人供養。複次,阿名不,羅漢名生,後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羅漢。”又譯曰應真,真人。法華文句一上曰:“阿颰經雲應真,瑞應雲真人。”四果之一。參照阿盧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羅漢

  (術語)大阿羅漢之略。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羅漢

  (名數)見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羅漢

  (儀式)供養五百羅漢之法會。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羅漢

  (儀式)講贊五百羅漢之法會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羅漢

  (術語)悟位謂之果。以是爲對于修行之因之結果也。阿羅漢爲小乘之極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羅漢

  (術語)四向之一。不還之聖者,進斷余殘之煩惱而向于阿羅漢果者。見俱舍論二十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大阿羅漢

  (術語)阿羅漢中年長德高者。稱爲大阿羅漢。阿彌陀經曰:“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慈恩疏曰:“大者名稱位高,善見律雲:僧中功德極大者爲大阿羅漢。”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二種羅漢

  (名數)一,時解脫羅漢。純根之羅漢,待衣食住處師友等好緣具足,方證羅漢之機根也。二,不時解脫羅漢。利根之羅漢,不待衣食等事緣具足,自解法之道理,隨時證羅漢之人也。見俱舍論二十五。[囗@又]一,慧解脫羅漢。但得慧障解脫,發得無漏地,即證涅槃之羅漢也。二,俱解脫羅漢,解脫慧障,定障亦解脫,于爲定之極處之滅盡定,得出入自在者也。此人兼好事用之功德,故練習禅定,得種種之神通等也。見俱舍論二十五。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二種羅漢

  (名數)見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2】九種羅漢

  (名數)稱之爲九無學。經論所說,其位次名稱雖異,其體則一也。俱舍論之說:于前七種加第八慧解脫與第九俱解脫者,慧解脫爲但依慧力而離煩惱障者,俱解脫爲兼離定障而得滅盡定者。成實論之說:一,退相,俱舍九無學之第一退法也。二,守相,九無學中之第叁護法也。叁,死相,九無學中之第二思法也。四,住相,九無學中之第四安住法也。五,可進相,九無學中之第五堪達法也。六,不壞相,九無學中之第七不退也。八,不退相。九無學中之第六不動也。八,慧解脫,九無學中之第八慧解脫也。九,俱解脫,九無學中之第九俱解脫也(大乘義章十一本)。中阿含福田經之說:一,思法,是前俱舍之第叁死相也。二,升進法,是第五可進相也。叁,不動法,是前第七不退相也。四,退法,是前第一退相也。五,不退法,是前第六不壞相也。第六,護法,是前第二守相也。第七,住法,是前之住相也。第八,慧解脫,第九,俱解脫,此二者與前同(大乘義章十一本)。此九無學加十八有學稱爲二十七賢聖。見賢聖條附錄。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3】六種羅漢

  (名數)一,退法羅漢。一旦得羅漢果,遇些惡緣,便退失所得者。二,思法羅漢,懼將退失所得之證果,恒思自害而入無余涅槃者。叁,護法羅漢。于所得之證果,能自防護者。四,安住法羅漢。不退不進,安住于當位者。五,堪達法羅漢,能修練根而達于不動羅漢之性者。六,不動羅漢,根性最爲殊勝,遇無論如何之逆緣,亦不動轉所得之法者。見俱舍論二十五。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六種羅漢

  (名數)見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羅漢比丘

  (術語)比丘爲男僧之梵名,羅漢比丘者羅漢之男僧。別于菩薩之男僧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6】名字羅漢

  (術語)無羅漢之實,而昌羅漢之名者。法華經安樂行品曰:“破戒比丘,名字羅漢。”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7】七種羅漢

  (名數)于前六種羅漢,加不退羅漢之一也。是前之第六不動,有練根不動與本住不動二種。因而以練根者爲不動,本住者爲不退也。練根者,原爲劣之五種,更加修練,而成不動種性者。本住者,爲生就之不動種性,不要修練者。婆沙開之。正理俱舍合之。見俱舍論二十五。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8】叁種羅漢

  (名數)見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9】叁種羅漢

  (名數)就修叁種之四念處,而分叁種之羅漢:一,慧解脫羅漢,修性念處,而破一切智外道之人也。二,俱解脫羅漢,修共念處,而破神通外道之人也。叁,無疑解脫羅漢,修緣念處而破韋陀外道(又曰文字外道)也。是通于一切之外道而無所疑,故曰無疑,羅漢中之最勝也。見四教儀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0】十八羅漢

  (名數)此有二種:一,于前之十六加慶友尊者爲第十七,加賓頭盧尊者爲第十八。然慶友爲難提蜜多羅之譯名,即法住記之說者,賓頭盧即第一尊者之寶度羅跋啰隋阇。是由不知經典不解梵語而致此訛也。如洪覺範蘇轼,亦依十八羅漢而爲頌贊,何耶?(然則十八中前十六爲貫休之實迹,他二者後人添加,轼不辨之。)清乾隆帝考證曰:“良由此土僧伽未能深通貝莢,展轉傳訛,博辨如轼,亦不免因人致誤耳。”(引于羅漢圖贊集)。二,蜀金水張氏所畫之十八羅漢,爲東坡之頌贊者。此于十六羅漢之前,加迦葉尊者,軍徒缽歎尊者之二爲十八,且記各尊之示神通靈感。是更不可解者(西藏所傳有加佛母摩耶夫人與彌勒之圖)。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1】十六羅漢

  (名數)見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2】十六羅漢

  (名數)以賓頭盧尊者爲始。十六大阿羅漢,受佛敕,永住此世,濟度衆生者。其名字住處等,詳于法住記。此法住記爲佛滅後八百年中師子國(今之錫蘭)阿羅漢難提蜜多羅尊者之說。記初,有“尊者告曰:汝等谛聽,如來先己說法住經,今當爲汝粗更宣說。”則原爲佛說,彼惟述說耳。其名第一賓度羅跋羅惰阇尊者Pi&ndotblw;&ddotblw;olabharadv&amacron;ja(舊稱賓頭盧頗羅墮誓),第二迦諾迦伐蹉尊者Kanakavatsa,第叁迦諾迦跋厘隋阇尊者Kanakabharadv&amacron;ja,第四蘇頻陀尊者Suvinda,第五諾距羅尊者Nakula,第六跋陀羅尊者Bhadra(一作跋陀婆羅,今諸寺之浴室,多安其像,其因由出楞嚴經),第七迦理迦尊者Karika,第八伐阇羅弗多羅尊者Vajraputra,第九戍博迦尊者Śvaka,第十半托迦尊者Panthaka,第十一啰怙羅尊者R&amacron;hula(舊稱羅雲),第十二那伽犀那尊者N&amacron;gasena,第十叁因揭陀尊者I&ndotabv;gata,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Vanav&amacron;sin,第十五阿氏多尊者Ajita,第十六注荼半托迦尊者C&umacron;dapanthaka(Śuddhipanthaka)(一作朱利槃陀迦,即周利槃特之轉音)。梁貫休,夢裏感見其像而畫之。宋之東坡,明之柴柏之,作贊。有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一卷,阇那崛多迦譯,雖載宋苑文正公之序。然不入藏中。恐爲唐代之作。偈頌皆押韻,語義俱妙。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3】五百羅漢

  (名數)像器箋十四曰:“五百羅漢名,莫聞藏乘說。近有南宗江陰軍乾明院羅漢尊號碑一卷刊布,亦不載本據矣。”案殆因佛滅後第一結集之五百羅漢或毗婆沙論結集之五百羅漢等數目而私舉其名號耳。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4】五百羅漢

  (雜語)法苑珠林,記過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羅門,好學廣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羅漢是。又,爾時賈客五百衆者,則五百羅漢是。今佛寺中每有五百羅漢。考之佛經,其說不一。蓋佛既累次轉生,此五百人者。亦累次轉生,故所見非一也。余見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5】雲居羅漢

  (雜語)居于雲上之羅漢,形容遠超脫于俗界者。碧岩十一則著語曰:“也是雲居羅漢。”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6】住法羅漢

  (術語)六種羅漢之一。中根之羅漢止住于所證之法不退不進者。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7】住果羅漢

  (術語)聲聞乘之人,得涅槃果,安住于其果,無更進求佛道之心,謂之住果羅漢。羅漢者,聲聞乘極果之名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8】不動阿羅漢

  (術語)六種阿羅漢之一。阿羅漢中根性最利,而不爲煩惱所動亂者。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9】護法阿羅漢

  (術語)六種阿羅漢之一。于自己所證之法,心生愛樂,而常護持者。不然,則有退失所得阿羅漢果之恐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0】慧解脫羅漢

  (術語)二種羅漢之一。見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1】進法阿羅漢

  (術語)六種阿羅漢之一。積功行,精進而將至不動阿羅漢之阿羅漢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2】六種阿羅漢

  (名數)見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3】漏盡阿羅漢

  (術語)斷盡一切煩惱而住于阿羅漢之位者。法華經序品曰:“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同方便品曰:“漏盡阿羅漢阿若憍陳如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4】七種阿羅漢

  (名數)六種阿羅漢中不動阿羅漢別爲不動阿羅漢與不退阿羅漢之稱。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5】千二百羅漢

  (名數)法華經之會座,成千二百之羅漢一類,于第叁周之說法得授記,是常列于諸經首之千二百五十比丘也。方便品曰:“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又“千二百羅漢,悉亦當作佛。”五百弟子授記品曰:“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6】思法阿羅漢

  (人名)二十七賢聖之一。六種阿羅漢之一。恐證果退轉而自殺欲入無余涅槃之羅漢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7】退法阿羅漢

  (術語)六種阿羅漢之一。最鈍根之羅漢,一旦證羅漢果後時逢惡緣退沒自果者。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8】羅漢具德經

  (經名)佛說阿羅漢具德經,一卷,宋法賢譯。是說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德者。與增一阿含經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9】十六大阿羅漢

  (名數)即十六羅漢也。見羅漢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0】五百雁爲五百羅漢

  (本生)報恩經四謂“昔有國王,欲得雁肉,使獵師捕雁。時有五百雁過虛空,雁王誤落網中。獵師大喜,將取殺之,有一雁來悲鳴投于雁王。五百雁亦徘徊虛空不去。獵師見之,不忍殺雁王,放之使去,國王聞之斷雁肉。爾時之王即今阿阇世王,雁王爲佛,一雁爲阿難,五百雁爲五百羅漢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41】羅漢所不習十一法

  (名數)一舍戒,二不淨,叁殺生,四盜,五不食殘食。六妄語,七群黨,八惡言,九狐疑,十恐懼,十一受余師及受胞胎。見增一阿含經四十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41】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