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Karma,譯曰作業。作授戒忏悔等業事之一種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鈔上一曰:“明了論疏翻爲業也,所作是業,亦翻爲所作。百論雲事也。若約義求,翻爲辦事。”玄應音義十四曰:“羯磨此譯雲作法辦事,優婆離問經作劍暮,此梵言之訛也。”慧苑音義上曰:“羯磨此雲辦事,謂諸法事由玆成辦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舉行之作法也。名之爲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實也。叁,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數也。四,界。行羯磨處之結界也。見行事鈔上一。又其秉法有叁種:一,心念法。二,對首法。叁,衆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時,或界中無人,雖無衆僧及對首,亦獨發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則其事成辦,謂之獨秉。此心念法又有叁: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說,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對之,如忏輕微之突吉羅罪。二,對首心念法。原是對首之法,由界內無人而佛開心念,說淨受藥等之事也。叁,衆心法念。原是衆僧法。但界內無人,故開獨秉之心念。二,對首法。對首者對一人已上叁人之比丘而說之也。此有二:一,但對首法,爲當分之對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對首于一人乃至叁人即事足也。受叁衣等事是也。二,衆法對首,可爲衆僧法者,由界中無人而開對,與前心念同。叁,衆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爲僧所秉,故曰衆僧法,亦雲僧秉(慈恩以叁人以上爲衆,南山以四人以上爲衆)。此有叁:一單白,或曰白一Jñaptikarma,巴Natti(此爲唱言,以爲白一不可也,此實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與決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嚴製,一說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ñapti-dvitiya&mdotabv; Karmav&amacron;c&amacron;,巴Natti duttiy&amacron; Kamma-v&amacron;c&amacron;,由參涉而宜通和。故先爲表白,舉事告知,後舉一羯磨,量處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謂之白二。叁白四Jñapti-caturtka&ndotabv; Karma-v&amacron;c&amacron;,巴Natti-catutth&amacron; Kamma-v&amacron;c&amacron;,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後舉叁回羯磨,量處可不也。一白叁羯磨合爲白四。見行事鈔上一。據上行事鈔之說觀之,則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簡單自由者。事事必規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衆僧法之一,爲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須一定之人衆。此人衆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數。必取清淨同見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須比丘之同數者列坐。故爲上數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無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無不和合(同一結界內僧之意見缺一致者)。
(術語)金剛界五部之一。金剛界五大月輪中,北方名羯磨部。爲衆生垂慈悲成種種事業之部分也。佛爲不空成就如來(釋迦之別名),智爲成所作智,應形爲鬼神。秘藏記本曰:“爲衆生垂悲愍,成辦一切事業,雲羯磨部。”潮音之辯天經略疏一曰:“羯磨部謂諸鬼神咒。”
(術語)此爲金剛界九會曼陀羅之中央會。亦曰根本會,成身會。此爲示諸尊之本體者,故名成身會。于四曼中爲大曼(爲身相之全體故),然名之爲羯磨會者,以于真實之人體上,作業之義勝故也。秘藏記鈔二說此會中有叁十七尊,賢劫千佛二十天,四執金剛,一千六十一尊。
(物名)謂羯磨金剛。
(雜名)見四輪條附錄。
(植物)木名。譯曰香花。翻梵語九曰:“竭摩羅,應雲犍陀摩,譯曰香花。增一阿含第二十九。”
(術語)四人已上之比丘,居同一結界內,行羯磨之作法者。大乘義章七曰:“羯磨僧出家之中具戒比丘四人已上,不簡凡聖,在一界內。于彼百一羯磨之法,同遵不乖,名羯磨僧。”
(術語)密教對于顯教之法報應叁身,而立種子,叁昧耶,尊形之叁身。以尊形名爲羯磨身。種子身爲阿等字,叁昧耶身爲獨钴等器,羯磨身爲諸尊之形體。是由微赴顯,法報應之次第也。但名尊形不以大曼之名,而以羯磨曼者,與成身會謂爲羯磨會同。上已辨之。
(書名)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之略名,四卷,南山律叁大部之一。
(印相)無論何尊,結顯其尊威儀之印也。
(術語)羯磨者梵語,授戒時所用表白文之名。見羯磨條。
(術語)律之罰法有謂爲滅擯者。行滅擯之作法曰滅羯磨。
(名數)治罰比丘之七種作法:一诃責,二擯出,叁依止,四不至白家,五不見舉,六不忏舉,七惡見不舍舉也。後叁者謂之叁舉,舉棄于僧外也。見行事鈔上二。巴Kammav&amacron;c&amacron;。
(術語)一白叁羯磨也。與白四羯磨同。見羯磨條。
(修法)衆僧法叁種之一。僧中辨事爲一表白與一羯磨也。合白及羯磨而曰白二。又一白與一羯磨。故曰白一羯磨。資持記上一之五曰:“一白牒事告知,一羯磨量處可不?便辨前務,通白及羯磨,故曰白二。”參照白二羯磨項。
(術語)Jñapticaturtha&mdotabv;,僧中行事務,如授戒之重法,向僧衆先告白其事,曰白。次叁問其可否而決其事曰叁羯磨T&rdotblw;t&imacron;ya karmav&amacron;can&amacron;,合一度之白與叁度之羯磨曰白四羯磨。是最重之作法也。羯磨疏一上白:“若情事殷重,和舉轉難。如受忏大儀,治擯重罰。故須一白牒陳,叁羯磨量可,方能成遂,故曰白四。亦以一白叁羯磨通爲四也。”行事鈔資持記上一之五曰:“白四受戒、忏重、治舉、诃谏等,事通大小,情容乖舛。自非一白告知,叁法量可,焉能辨得?以叁羯磨通前單白故雲白四。”
(術語)又曰白二羯磨。戒律之法,將于寺中行法務,隨事而集寺中之僧衆。先示其事,表陳其次第,是曰白,更使量事之可不,方能成立,曰羯磨。羯磨譯言作業,言使有作業之功之言辭也。以如是一白辭與一羯磨辭而成事,故曰白一羯磨。又合白與羯,故又曰白二羯磨。白一白二,其意一也。業疏上曰:“初牒事表陳,勸僧和忍,名之爲白。即是成遂有作業之功,名爲羯磨。(中略)須一白牒事陳情,一羯磨量其可不方能成遂,故曰白二羯磨。計又應名白一羯磨,以白與羯磨雙建其功,故曰白二也。”梵Jñapt&imacron;dvit&imacron;y&amacron;-karmavacan&amacron;。
(書名)百一之義,如百一供身之百一,其法數多,故曰百。其數多之法各有一種之羯磨,故曰百一羯磨,羯磨者。僧中作事,求衆同意贊成,而成就其事之作法也。有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之二部。
(術語)二種羯磨之一。見羯磨條。
(術語)連續十字金剛而作大圓輪也。瑜只經曰:“當觀吽一字成大羯磨輪。”
(印相)五股印之稱。瑜只經曰:“決誦一字明,結大羯磨印。”
(術語)毗尼母論所說二羯磨之一。比丘犯法而未忏悔,則凡飲食坐起語言一切僧事,皆不得與衆共。以使犯者自悔過也。譯曰羯磨作法。于衆中行如此調伏之作法也。
(名數)有二種之羯磨。見羯磨條。
(名數)一,治罪羯磨。比丘犯罪,則大衆作法,治定其罪也。二,成善羯磨。比丘有犯戒之罪,許對衆發露,得滅其罪,而成就善根也。見四分律忏六聚法篇。[囗@又]一,永擯羯磨。佛在世時,若比丘犯罪,不見自過,其性剛強,永無改悔,即作法白衆,隨即擯黜,盡此一身,不複再同僧事也。二,調伏羯磨。比丘犯法,未曾忏悔,則凡飲食坐起言語一切僧事,皆不得與衆共之,以使調停攝伏,自能知過改悔,求僧忏,不複犯罪也。見毗尼母論二。
(術語)與羯磨阿阇梨同。是爲授戒時之師,故雲戒師。
(物名)法器名。橫叁股作十字者。于修法用之。羯磨者,必以金屬製,謂之羯磨金剛。大日經五曰:“以本性清淨故,羯磨金剛所護持故。淨除一切塵垢我,乃至株杌過患。”疏十六曰:“金剛有二種:一者智金剛,二者業金剛。此梵雲金剛羯磨,謂所作事業也。以此金剛業而加持故,得淨除其心地。”金剛頂義決曰:“若欲種族得增長,爐內作羯磨印相,謂叁股十字形。”此形爲叁股與叁股相突貫之相,正示金剛杵之作業者。
(職位)Karmad&amacron;na,舊稱維那。譯曰授事。寺役名。求法高僧傳上曰:“若鳴犍稚,及監食者,名爲羯磨陀那,譯爲授事,言維那者略也。”見維那條。
(書名)菩薩戒羯磨文釋之略名。
(天名)Viśvakarman,又作毗守羯磨。新雲毗濕縛羯磨。帝釋之臣,化作種種工巧物,又司建築之天神也。毗首羯磨,譯種種工業。因之西土之工巧者祭此天雲:智度論四曰:“巧變化師毗首羯磨天。”順正理論十二曰:“毗濕縛羯磨天。”玄應音義二十五曰:“毗濕縛羯磨天,此譯種種工業,案西國工巧者多祭此天也。”起世因本經七曰:“時帝釋天王欲得璎珞,即念毗守羯磨天子,時彼天子即便化作衆寶璎珞奉上天王。若叁十叁天眷屬等須璎珞者,毗守羯磨悉皆化作而供給之。”止觀五曰:“譬如毗首羯磨造得勝堂。”同輔行曰:“毗首,是天家巧匠也。”
(術語)二種破僧之一。見破僧條。
(術語)羯磨者謂授戒之作法。璎珞經大衆受學品所明授戒之作法也。是爲梵網戒宗之相宗,天臺一乘家之所遵由者。
(術語)Yogakarman,瑜伽論所明之授戒作法,法相叁乘家之所相承也。授戒之作法,謂爲羯磨。
(術語)Karma&amacron;c&amacron;rya,授戒叁師之一。授戒時讀羯磨文之人。受者請其人而定之。行事鈔上叁請羯磨阿阇梨之文曰:“今請大德爲羯磨阿阇梨,願大德爲我作羯磨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
(菩薩)住于金剛界曼荼羅中央如來北方之尊。密號曰妙用金剛。或曰作業金剛。四波羅蜜之一。大日如來之侍女也。聖位經曰:毗盧遮那佛于內心證得羯磨金剛大精進叁摩地智,自受用故,成羯磨波羅蜜形,住于毗盧遮那如來左邊月輪。大日如來入北方釋迦如來叁摩地,出生此波羅蜜。
(術語)四曼之一。諸佛菩薩等身體手足動作之形。秘藏記本曰:“羯磨曼陀羅威儀也,謂木像泥等作業之義。”辨惑指南叁曰:“羯磨曼陀羅,羯磨梵語,此翻事業。謂諸佛菩薩金剛明王天等揚手申足傾頭等諸威儀,取舍屈申行等。”凡四曼之釋有二:一,就木佛畫像釋,一就實體生身釋。秘藏記之釋,但就木佛畫像上釋之。指一繪像之全體,謂之大曼。指其所持之器具,謂之叁昧耶曼。指其種子,謂之法曼。指其威儀之姿,謂之羯磨曼。
(名數)見羯磨條。
(名數)一、大日,智拳印也。二、阿閦佛,觸地印也。右手垂而觸地。叁、寶生佛,施願印也,仰右手掌。四、阿彌陀佛,叁摩地印也,舒右之五指安于左掌上。五、不空成就佛,羯磨印也。見瑜只經。
(術語)授戒之作法也。略作白四。亦謂之白四羯磨。白者表白,一白者,一讀表白文也。羯磨梵語,譯曰作業,即爲授戒作業之義,是亦一種表白之文。叁羯磨者,叁讀羯磨之表文也。雖均是表白。而最初對大衆告白某行授戒作法之表文,謂之白。其次記授戒法于受者之表文,謂之羯磨。是爲完全受戒。然則白四,亦曰白四羯。表白與羯磨。讀四度表文之意也。是授戒之作法上最爲鄭重者。其白文如下:“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爲和尚,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叁衣缽具。若僧時到,僧忍聽授某甲,具足戒某甲爲和尚。白如是。”其次羯磨“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此某甲今從衆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爲和尚,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叁衣缽具。僧今授某甲受具足戒,某甲爲和尚,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受具足戒。某甲爲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見行事鈔資事記上叁之二羯磨條。
(術語)略雲降叁世會。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之一。降叁世住于事業具足身降伏魔王之諸尊會場也。
(書名)一卷,唐愛同錄。五部律所用僧中之羯磨法也。
(書名)一卷,彌勒菩薩說,唐玄奘譯。受戒羯磨第一,忏罪羯磨第二,得舍差別第叁,由瑜伽論別行。
(印相)左手安于臍,右手垂觸地。見圖印集四。
(印相)左拳置于臍,右手爲施願印。見圖印集四。
(印相)見羯磨印條附錄。
(印相)左手作金剛拳,置于左胯,右手爲擲金剛杵勢。見圖印集二。
(傳說)天帝釋欲試屍毗王之檀波羅蜜,使毗首羯磨變身爲鴿,自變鷹逐之。鴿飛來,入于王腋下,王以身施鷹而救鴿命。見智度論四。
(經名)一卷,失譯。十誦律即薩婆多部之百一羯磨也。
(印相)先舒左手五指,以智押慧之甲,方願力之叁指如叁钴之形。右手同作此印,以右押左而交臂。見圖印集叁。
(書名)一卷,宋僧璩撰出。說有部律之羯磨法。
(書名)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之異名。
(經名)一卷。元拔合思巴集記。受具足戒之作法。
(傳說)止觀輔行一曰:“如阿含雲:佛升忉利以神足力製諸弟子不令知處,二王(優填王與波斯匿王)憶佛,因成大患。大臣白王,造像供養,優填王以栴檀香作,匿王以紫磨金作,悉高五尺。初召工匠,與重寶償,無能造者。毗首羯磨化爲人,來爲王造像。下斧之聲,上至忉利,聞者解脫。”(二王造佛之事,出增一阿含經二十八。而無毗首羯磨造佛之事)。
(書名)十卷,唐義淨譯。揭受戒說戒忏悔等諸種所關之一一羯磨法者。其事數多,故曰百。就其事爲一一之羯磨別,故曰一。梵EkaśataKa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