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334 条与“般若”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的查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般若

  (人名)Prajñ&amacron;,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囗@又](术语)Prajñ&amacron;,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般若

  (术语)大别一切经,总称诸种之般若经曰般若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般若

  (譬喻)般若之智慧,渡生死海之船筏也。千手经曰:“愿我速乘般若船。”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般若

  (譬喻)般若之空慧,能断尽烦恼,故譬之于锋刃。证道歌曰:“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般若

  (行事)读诵大般若经之法会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般若

  (经名)说般若波罗蜜深理之经典总名也。旧译曰般若波罗蜜经。新译曰般若波罗蜜多经。有数十部。其中除仁王般若经一部外,其他皆玄奘所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之支流重译也。参照大般若经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般若

  (书名)金刚般若论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般若

  (术语)天台所立五时之一。见五时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般若

  (堂塔)见八大灵塔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般若

  (杂名)禅林酒之隐辞也。东坡志林曰:“僧谓酒为般若汤,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般若

  (职位)禅林司般若经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2】般若

  (术语)悉昙文字有般若字,三昧字,般若三昧共通之三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般若

  (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4】般若

  (名数)一共般若,即台宗之通教也。通声缘菩三乘说之,三乘共修证之,故曰共般若。二不共般若,台宗之别圆二教也。唯对于别圆之二菩萨说之,不共于声缘之二众,故曰不共般若。见智度论百。[囗@又]一世间般若,未行寂静真实之般若,常行有见有相之般若也。二出世间般若,于其中心如虚空,平等寂灭而离诸名相也。见地藏经十。[囗@又]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此三般若中之前二者也。见华严大疏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5】般若

  (术语)般若经中有浅深二说,于声闻与初心之菩萨共通说其浅义,是曰共般若,单对上位之菩萨,说其深义,是曰不共般若。由天台之四教言之,则共般若为通教,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也。智度论百曰:“如先说般若,有二种:一者共声闻说,二者但为十方住十地大菩萨说。”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6】般若

  (名数)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一觉有三德:一实相般若,为般若之理体,本来为众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为所证之理体。二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三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见金光明玄义上。[囗@又]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诠上二般若之言教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等般若经是也。见肇论,法藏般若心经略疏。仁王经良贲疏上一曰:“明此经者题云般若,即以为宗。观如来品别明三种,实相观照及以文字。慈恩三藏更加二种,境界眷属,通前五法,般若性故,般若相故,般若因故,般若境故,般若伴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7】般若

  (名数)见般若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8】八部般若

  (名数)般若经之部类有八部。见般若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9】八部般若

  (名数)又以八部总该般若。金刚仙论一曰:“有感应应世,故说八部般若。以十种义,释对治十。其第一部十万偈(大品是),第二部二万五千偈(放光是),第三部一万八千偈(光赞是),第四部八千偈(道行是),第五部四千偈(小品是),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天王问是),第七部六百偈(文殊是),第八部三百偈(金刚般若)。”如经本所见,阅藏知津所云之大品,放光,光赞,其文虽有具异,然为同一经本,以之配于三部,非也。故天台之金刚疏及嘉祥之仁王经疏,皆以为八部中第一第二之经本未渡,取第三之光赞亦名之曰大放光。是为第三部。又八部中第四之道行与第五之小品为同本异译。大般若之第四分也。故嘉祥名第四分为小品或道行云。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0】般若跋摩

  (人名)Prajñ&amacron;varman,高僧名。译曰慧甲。见求法高僧传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1】般若灯论

  (书名)又曰般若灯论释,十五卷,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分别明菩萨释龙树之中论五百偈者,较释青目之五百偈者(即中论也)详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2】般若多罗

  (人名)Prajñ&amacron;t&amacron;ra,禅家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七祖也。东天竺人。已得道,至南天竺香至国,度王之第三子菩提多罗(后改为菩提达磨)而付法。五灯会元(达磨章)曰:“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此四句偈为达磨东来化益之谶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3】般若佛母

  (杂语)智度论三十四曰:“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为母。”同百曰:“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若师在母存不名为失利。”大品般若萨陀波仑品曰:“摩诃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母,能生诸佛,摄持菩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4】般若羯罗

  (人名)Prajñ&amacron;kara,小乘三藏法师名。译曰慧性。见慈恩寺传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5】般若拘罗

  (菩萨)Prajñ&amacron;k&umacron;&tdotblw;a,菩萨名。译曰智积。慧琳音义二十八曰:“般若拘罗,正梵云钵罗吉娘拘,唐云智积,菩萨名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6】般若毱多

  (人名)Prajñ&amacron;gup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毱多,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三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7】般若流支

  (人名)Prajñ&amacron;ruci,三藏法师名。译曰智希,慧爱。续高僧传一曰:“般若流支,魏言智希。”二十唯识上曰:“魏时有居士名般若流支,此云慧爱。”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8】般若菩萨

  (菩萨)Prajñ&amacron;-bodhisattva,胎藏界持明院(又云五大院)五尊中之中尊也。为天女之形,有六臂,其左一手持梵箧,于此纳般若之真文,开其法味与其余之四大明王(五尊中之四尊),故以般若为名。密号为智慧金刚。是与大日四波罗蜜中之金刚波罗蜜同体,大日之正法轮身也。仁王经仪轨曰:“金刚般若波罗蜜者,即般若菩萨也。”秘藏记末曰:“五大院中坐般若菩萨,天女貌,白肉色,并有六手。左一手持梵箧,五手信契印。”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并陀罗尼集经三有般若波罗蜜多大心经。具说印咒坛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9】般若淘汰

  (术语)依天台所立之教判,谓般若经说诸法皆空之理者,欲以遗荡淘汰声闻之法执故也,又会一切法悉为摩诃衍(大乘)者,欲以融通二乘之执情故也。因而释般若之部意,以融通淘汰之四字。四教仪集注上曰:“以空慧水荡其执情,故曰淘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0】般若提婆

  (人名)Prajñ&amacron;deva,高僧名。译曰慧天。见求法高僧传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1】般若无知

  (术语)肇论有般若无知论。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2】般若心经

  (经名)有数本:一罗什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经秘键,即此本之解释也,但其题号为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华严之贤首释之,谓为心经略疏。慈恩又有般若心经幽赞一卷。其他有唐利言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法月重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宋施护译之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此中举世流通者,罗什译之本也。说般若之心要,故题为心经。略疏曰:“般若等是所显之法,心之一字是能显之喻,即大般若内统摄要妙之义,况人之心藏。”余详心经条,诸家之注述如下:心经注一卷,中天竺提婆注。心经赞一卷,唐圆测撰。心经疏一卷,唐明旷述。心经疏一卷,唐慧净作。心经疏一卷。唐靖迈撰。心经幽赞二卷,唐窥基撰。心经略疏一卷,唐法藏述。心经略疏显正记三卷,唐法藏宋仲希述。心经略疏连珠记二卷,唐法藏述,宋师会述记。心经略疏小钞二卷,唐法藏述,明钱谦益集。心经三注一卷,唐慧忠宋道楷怀深述。心经注解一卷,大颠祖师注解。心经注解一卷,无垢子注。心经注解二卷,心经注解一卷,孚佑帝君注解。心经疏一卷,宋智圆述。心经疏诒谋钞一卷,宋智圆撰。心经颂一卷,宋光睦撰。心经注一卷,宋道隆述。心经幽赞添改科一卷,宋守千添改。心经幽赞崆峒记三卷,宋守千集。心经注解一卷,明真可撰。心经直谈一卷,明真可撰。心经要论一卷,明真可撰。心经说一卷,明真可说。心经释义一卷,明观光释。心经释疑一卷,明观光释。心经直说一卷,明德清述。心经概论一卷,明观光释。心经说一卷,明洪恩述。心经注解一卷,明宗泐如玘同注。心经斲轮解一卷,明通容述。心经正眼一卷,明大文述。心经开度一卷,明弘丽着。心经发隐一卷,明正相解。心经际决一卷,明大慧释。心经添足一卷,明弘赞述。心经贯义一卷,明弘赞述。心经释要一卷,明智旭述。心经小谈一卷,明观衡述。心经一贯疏一卷,明益证疏。心经指掌一卷,明元贤述。心经事观解一卷,续法述。心经理性解一卷,续法述。心经如是经义一卷,行敏述。心经注讲一卷,行敏述。心经句解一卷,净挺着。心经请益说一卷,道霈说。心经论一卷,函是撰。心经口义别一卷,大瑸着。心经注解一卷,敬止撰。心经解义节要一卷,明宋濂文句。心经提纲一卷,明李贽撰。心经释略一卷,明林兆恩撰。心经注解一卷,明诸万里注。心经句解易知一卷,王泽注注解。心经解义一卷,徐槐廷解义。心经易解一卷,谢承谟注释。心经大意一卷,王起隆述。心经解一卷,徐昌治解。心经注疏一卷,仲之屏纂注。心经汇纂一卷,孙念劬纂。心经心得一卷,叶锡凤着。心经笺注,心经详注,丁福保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3】般若之夕

  (杂语)依天台所立五时之释,则自第一时之华严经至第四时之般若经为化仪之方便说,第五时之法华经涅槃经为出世本怀之真实说,盖般若经为方便说之终,故曰般若之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4】般若转教

  (术语)般若经,佛之自证少。多使须菩提舍利弗等声闻弟子,对诸菩萨说诸法皆空之理。是曰转教。是佛于彼等声闻欲附属大乘法财之密意,故曰转教付财。四教仪曰:“次说般若转教付财。”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5】不共般若

  (术语)佛说般若经有共与不共之二者,说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三人之法,谓之共般若。唯谈菩萨所行之法,不共通于声闻缘觉,谓之不共般若天台以共般若为通教,以不共般若为别圆二教。智度论百曰:“如先说般若。有二种:一者共声闻说,二者但为十方住十地大菩萨说。(中略)般若波罗蜜总相是一,而深浅有异。”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6】达磨般若

  (人名)Dharmaprajña,优婆塞名,译曰法智。见续高僧传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7】般若

  (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8】方便般若

  (术语)方便智与般若慧也,证实理曰般若慧,通权谋之智曰方便智。往生论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9】观照般若

  (术语)三种般若之一。观照实相之理之智慧,即般若之身体也(般若译曰智慧)。肇论曰:“观照般若,照事照理故。”法藏心经疏曰:“观照能观妙慧。”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0】光赞般若

  (经名)光赞般若波罗蜜经之略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1】境界般若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一切诸法为般若所对境界(般若为能缘之智,诸法为所缘之境),故指一切诸法曰境界般若。见三藏法数二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2】眷属般若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无相之真智为观照般若,是般若之自性也。助发此般若,又自此般若流出之戒定慧等诸法,总云眷属般若。见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二,三藏法数二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3】六喻般若

  (名数)金刚般若经说梦幻等六喻,谓之六喻般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4】梦行般若

  (传说)舍利弗问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梦中入三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宁于般若波罗蜜有益耶?”须菩提报舍利弗:“若菩萨于昼日入三三昧,则于般若波罗蜜有益,夜梦中亦当有益。何以故?昼夜梦中,等而无异。”见大品般若经梦行品,智度论七十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5】摩诃般若

  (术语)Mah&amacron;prajñ&amacron;,译曰大慧。涅槃三德之一。照了诸法实相之智慧也。唯识枢要上本曰:“真如上慧本性故名摩诃般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6】实相般若

  (术语)二般若之一。见般若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7】提云般若

  (人名)Devaprajñ&amacron;,比丘名。译曰天智。开元录九曰:“沙门提云般若,或云提云陀若那。唐云天智,于阗国人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8】文字般若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文字能诠般若之法,又文字之性空寂而本来解脱,故为般若。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49】五部般若

  (名数)一摩诃般若,二金刚般若,三天王问般若,四光赞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为我等大众,二十九年说摩诃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赞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若。”嘉祥仁王经疏一曰:“五部如此经说。”此中第一摩诃般若,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曰大品般若),二十七卷,是大般若之第二会也。西晋无罗叉译之放光般若三十卷及西晋竺法护译之光赞般若十卷(经文未尽),与之同本。第二金刚般若,罗什译之金刚般若经一卷是也。元魏菩提留支译之金刚般若一卷,陈真谛译之金刚般若一卷,隋达磨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一卷,唐玄奘译之能断金刚般若一卷(大般若之别抄)。义净之能断金刚般若一卷,皆同本也。是为大般若之第九会。第三天王问般若,月婆首那译之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是也,为大般若之第六会。第四光赞般若,梵本未渡,在今藏中之光赞经及放光般若,皆与什译之摩诃般若同本,三部共为大般若之第二会。第五仁王般若,佛最后所说之本经是也,有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大般若之别部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0】五种般若

  (名数)见般若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1】五种般若

  (名数)更开五种,该收般若之诸法。一实相般若(如上),二观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如上),四境界般若。为般若之所缘,一切诸法是也。般若之真智,以一切诸法为境界,故名之为境界般若。五眷属般若。煗、顶、忍、世第一法等,诸智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是皆观照般若,即慧性之眷属,故名为眷属般若。见金刚经刊定记二、三藏法数二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2】转读般若

  (仪式)转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也。见转大般若经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3】般若波罗蜜

  (术语)Prajñ&amacron;p&amacron;ramit&amacron;,新译家谓为般若波罗蜜多。于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中,皆为第六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经中,虽说六波罗蜜,然以般若为诸波罗蜜中之最第一、故特标般若波罗蜜之名。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译为度或到彼岸。照了实相之智慧,为度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之船筏,故谓之波罗蜜。智度论十八曰:“问曰:云何名般若波罗蜜?答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4】般若道行经

  (经名)道行般若经之异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5】般若经十喻

  (名数)大乘显诸法之空性有十喻。智度论六曰:“经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6】般若理趣分

  (经名)大般若十六会中第十会,谓之般若理趣分(第五百七十八卷),是为说实相般若之深旨者。故名为理趣分。别行之为教宗之课诵,有慈恩之释三卷。名为理趣分述赞。此经与蜜藏中之般若理趣经其说相酷似。故密家言理趣分说理趣经中浅略之行相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7】般若理趣经

  (经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之异名,般若理趣释为解释此经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8】般若理趣释

  (经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之略名。是不空所译。又有金刚智译之理趣般若经。其异译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9】般若供养

  (修法)谓新书大般若已,设斋会而讲赞之之法事也。唐玄宗初行之。三宝感应录中曰:“玉华寺,都维那沙门寂照,庆贺翻译功毕,以闻皇帝。经既译毕,设斋会供养,皇帝欢喜庄严嘉寿殿设斋会,宝幢幡盖种种供具极妙尽美,即龙朔三年冬十月三十日也。此日请经从肃成殿往嘉寿殿斋会所讲读,当迎经时般若放光照能远近,天雨妙华兼有非常香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0】般若转读

  (修法)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之题目与品名。扩其间经卷而拟于读诵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1】大品般若

  (经名)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二十七卷本与十卷本二经:一曰大品般若经,一曰小品般若经。嘉祥法师吉藏有大品经义疏十卷,缺卷二,又有大品经游意一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2】道行般若

  (经名)具名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大般若第四分同,而有常啼昙无竭二菩萨事,是般若经译本之最古者。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3】放光般若

  (经名)放光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4】佛母般若

  (经名)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5】金刚般若

  (经名)具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名金刚经,金刚般若经。见金刚经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6】金刚般若

  (书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7】仁王般若

  (经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8】十六会般若

  (经名)大般若经有十六会。见大般若经之部。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9】实相般若

  (经名)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0】文殊般若

  (经名)有二译:一梁曼陀罗仙译,题曰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梁僧伽波罗译。题曰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1】转大般若

  (仪式)转读大般若经六百卷也。转读者,唯读每卷之初中后数行。若言读大般若经,即每行通读,因此对于转读而谓之真读。此转读般若之本据,为苏悉地经成就具支法品所谓:“犹不成者,当作是法,决定成就。所谓乞食精勤念诵,发大恭敬,巡八圣迹,礼拜行道。或复转读大般若经七遍,或一百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2】般若波罗蜜多

  (术语)见般若波罗蜜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3】般若尽净虚融

  (术语)谓般若经所说诸法皆空之理也。见尽净虚融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4】般若十六善神

  (名数)见十六善神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5】般若斫羯啰轨

  (经名)摩诃吠室啰末那也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之别名。以此毗沙天王之仪轨,为般若斫羯啰之译故也。梵Prajñ&amacron;cakra(智慧轮)。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6】瞿昙般若流支

  (人名)Gautamaprajñ&amacron;-ruci,瞿昙姓。般若流支名。译曰智希。中印度之婆罗门也。元魏孝明帝熙平元年至洛阳,译诸经论。见续高僧传一(菩萨流支传附),开元释教录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7】摩诃般若心经

  (经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异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8】三昧父般若

  (杂语)智度论三十四曰:“般苦波罗蜜多是诸佛母。父母之中母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为母,般舟三昧为父。三昧能摄持乱心,令智慧得成,而不能观诸法实相。般若波罗蜜能遍观诸法,分别实相,无事不达,无事不成,功德大故,名之为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9】般若波罗蜜多藏

  (术语)六波罗蜜经所说五藏之第四。见五藏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0】般若波罗蜜多咒

  (真言)般若心经中所说之陀罗尼也。陀罗尼集经第三亦说此咒。见心经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1】摩诃般若波罗蜜

  (术语)Mah&amacron;prajñ&amacron;p&amacron;ramit&amacron;,译曰大慧到彼岸。六度之一。大慧为到涅槃岸之要法,故曰到彼岸。智度论十八曰:“摩呵,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心经法藏疏曰:“般若是体,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证真净也。波罗蜜多是用,此云到彼岸,即由此妙慧翻生死过尽至真空之际。即简不到彼岸之慧,故以为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2】仁王般若念诵法

  (经名)一卷,不空译。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详略不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3】仁王般若五坛法

  (修法)设五个坛供养五大力菩萨即五大明王之法也。是仁王经之佛说。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4】胜天王问般若

  (经名)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名)见般若心经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6】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他化自在天为金刚手说诸字之义门并神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7】般若波罗蜜多经

  (经名)常略称为大般若。四处十六会之说,唐玄奘译,六百卷。开元目录一曰:“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缩印揭于目录之首,及十六会有各沙门玄别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十六会说,一万三百三十一纸。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寺译。”Mah&amacron;pr&amacron;jñ&amacron;p&amacron;ramit&amacron;。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8】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术语)诸佛如来自般若波罗蜜多生。般若波罗蜜多为诸佛之母,故称佛母。见佛母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9】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十卷,晋竺法护译。佛自舌根放光照三千世界,光中生莲华,华上诸佛出现,称赞此般若,故云光赞般若。大般若经第二会之别译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0】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金刚经之具名。见金刚经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1】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术语)旧称曰摩诃般若波罗蜜,新称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梵语之具略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2】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有同名二经:一,二十七卷(明本三十卷),罗什译,是与大般若经之第二分同本。一,十卷,同罗什译,是与大般若经之第四分同本。以此二经同名,故分之,二十七卷本称为大品般若经。十卷本称为小品般若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3】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之略称。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4】仁王般若陀罗尼释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解释仁王经所说之陀罗尼。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5】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支译。与不空译之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同本。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6】文殊说摩诃般若

  (经名)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略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7】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罗什译。十卷,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之异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8】般若波罗蜜多根本印

  (印相)以两手背相附,而收二头指,以二小指屈掌中,以二大拇指各压二指之头,置于心上,诵经中之陀罗尼七遍,结此印,诵此陀罗尼,而行法之行者,即变成般若波罗蜜菩萨,为一切诸佛之母。见仁王般若念诵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9】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

  (经名)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之异名。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0】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像

  (图像)于白莲华等上结跏跌坐,身黄金色,众宝璎珞,遍身庄严,首戴宝冠,冠系白绘,两边垂下,左手当心,持般若之梵箧,右手当乳,作说法印,以大拇指压无名指之头是也,即想菩萨顶至于足,身之诸毛孔,流出光明,作种种之色,遍满法界。一一光中,化无量之佛,遍于虚空界之诸世界中。普为众生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之法,皆使悟解也。见仁王般若念诵法。陀罗尼集经三画大般若像法曰:“其菩萨身,除天冠外身长一肘,通身白色,面有三眼,似天女相,形貌端正如菩萨形。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头戴天冠,作簸箕光,其耳中着真珠宝珰,于其项下着七宝璎珞,两臂作屈,左臂屈肘侧在胸上,其左手仰五指申展,掌中画作七宝经函,其中具有十二部经,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藏。右手垂着右膝之上,五指舒展,即是菩萨施无畏手。(中略)菩萨右厢安梵摩天,通身白色,耳着宝珰,其项上着七宝璎珞,立氎毺上。(中略)菩萨左厢安帝释天,通身白色,耳着宝珰,其项上着七宝璎珞,立氎毺上。”

当前只显示前100个在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搜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中的【100】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