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名)梵語曰疑叻賀缽底D&rdotblw;ha-pati,積財具德者之通稱。如須達長者等。法華玄贊十曰:“心平性直,語實行敦。齒邁財盈,名爲長者。”又,年長者之稱。孟子曰:“徐行後長者。”又,顯貴者之稱。史記曰:“門外多長者車轍。”又,謹厚者之稱。漢書曰:“寬大長者。”
(雜名)長者之女。
(雜名)長者之子也。維摩經佛國品曰:“有長者子,名曰寶積。”
(故事)須達長者。以金布地買只陀之園林,以建祇園精舍奉佛。
(譬喻)就法華譬喻品所說窮子之喻而雲。慈父即長者。以譬如來之大悲大福也。
(人名)給孤獨長者也。
(人名)樹提伽長者之別稱。見樹提迦條。
(菩薩)五十叁善知識之第四十六。
(人名)又作盧志長者,留志長者。佛在世中,舍衛城中有一長者,名盧至。家有巨財而悭貪,服弊衣,食糠菜,常爲世人所笑。偶城中有節會,人民莊嚴舍宅,飲食歌舞,盧至歸家,開寶庫,取五錢,自念若在家食,則有母妻眷屬,不可周遍,即以兩錢買[麸-夫+少],兩錢酤酒,一錢買蔥,自家中取鹽一把,出城外,至一樹下。見樹下烏鳥多,恐來撮,即至冢間,複見豬狗,更逃避至空靜處。酒中著鹽和[麸-夫+少]而飲之,即時大醉起舞。歌曰:“我今節慶會,縱酒大歡樂。逾過毗沙門,亦勝天帝釋。”時天帝釋在佛前,以方便開盧至寶庫,悉施與世人。盧至不知所作,詣佛所。佛爲說法度之。見盧至長者因緣經,法苑珠林七十七。
(人名)給孤獨長者之女修摩提,嫁滿財長者之子,使其家供佛僧,同悟道。見須摩提女經。
(經名)越難經之異名。
(名數)一世長者,二出世長者,叁觀心長者也。文句五曰:“世備十德:一姓貴,二位高,叁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禮備,九上歎,十下歸。(中略)十德具焉,名大長者,出世長者。佛從叁世真如實際中生,功成道著,十號無極。法財萬德,悉皆具滿,(中略)是名出世佛大長者。觀心者,觀心之智從實相出生,在佛家,種性真正,叁惑不起,雖未發真,是著如來衣,稱寂滅忍,(中略)既稱此人爲佛,豈不名觀心長者?”
(人名)摩耶夫人之父名。佛本行集經五曰:“時迦毗羅城相去不遠,複有一城名曰天臂,彼天臂城有釋種豪貴長者,名曰善覺。大富多財積諸珍寶。”同七注曰:“摩诃僧祇師雲:摩耶夫人父名善覺。”
(人名)即須達長者也。見須達條。
(人名)見樹提伽條。
(人名)華嚴經入法界品曰:“于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爲廣大。有鬻香長者,名優缽羅華。”
(人名)毗耶離城之長者子也,五百長者子皆持七寶之寶蓋獻佛,以偈贊佛,請問菩薩淨土之行。見維摩經佛國品。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佛爲須達長者說過去之長者行大施會,及其功德,不如叁歸慈心。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王舍城之音悅長者,得四種之吉祥,佛往贊歎之,使植福。後得四種之不吉祥,尼犍子往贊歎之,乃被痛打。佛因說長者之夙緣。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與佛說逝童子經同本異譯。製爲童子之名。
(人名)佛對此長者,說施食之福報。
(經名)二卷,隋那連提黎耶舍譯。
(人名)中印度憍薩羅國舍衛城之豪商。性慈善,好施孤獨,故得此名。在王舍城聽釋迦說法,深歸依之,請至其國,購太子只多之園林,以贈釋迦,使之說法,由是佛教大行于其地。參照給孤條。
(人名)善見律六曰:“迦蘭陀子者,是時村中有一長者,有金錢四十億。王即賜長者位,因村名故,號迦蘭陀長者。”
(人名)此人之好聲似此鳥,故以爲字。長僅叁尺。上于初果。見中本起經下。
(經名)具名盧至長者因緣經,一卷,失譯,記悭貪之盧至長者得道因緣。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佛爲善樂長者說清淨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
(雜語)本爲長者之子,而犢鼻裈亦不完者。碧岩五十則頌古曰:“個個無裈長者子。”
(經名)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之略。
(經名)一卷,失譯。佛在祇園入城乞食,教化長者法志之妻及其下婢,皆使轉男子得道記。
(人名)慈童女長者之子也,慈童女爲長者之名,非爲女人。雜寶藏經一曰:“佛于過去世爲一慈女,由事發願,願一切受苦者,盡集我身,命終生于兜率。即教父母少爲不善,則得大苦報,少爲供養,則得無量福。”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王舍城中長者子須摩提死。父母痛苦不已,佛說一切法無常開喻之。
(經名)德護長者經之異名。
(經名)一卷,元魏法場譯。佛應長者子之問,答生天乃至佛會各有五事。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舍衛城長者之子死。父母悲哀不止。佛說此子先沒天而生于長者之家,今死而生于龍中,即爲金翅鳥所取食。因而叁處一時啼哭,且說此兒之前因。長者聞之而得法忍。
(經名)一卷,宋慧簡譯。舍衛城僧伽羅摩長者之子,往昔屢出家,今第七次于釋迦佛之所出家學道。佛爲授止觀之法。彼直證阿羅漢。佛言我弟子中降伏魔者,以僧伽羅摩比丘爲第一。
(經名)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叁卷,宋智吉祥等譯。佛爲巨力長者說大乘之深法,長者得無生忍,求出家,佛爲授記。
(經名)菩薩修行經之異名。
(經名)佛說給孤獨長者女得度因緣經,一卷,宋施護譯。說長者女須摩提,嫁于滿財長者子,令其家供養佛僧,同悟道者。出于增一阿含經須陀品第叁十。
(經名)一卷,失譯。佛于長者婆私膩伽之家受供養,其女與夫共見佛,與舍利弗及文殊問答深義。
(經名)一卷,唐般若叁藏譯。佛說那羅延力之量,比較佛力。因說爲施食者得此佛力也。
(經名)一卷,隋瞿昙法智譯。說善惡業報之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