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陀罗尼的别名,千手经说:“若能称颂大悲咒,淫欲火灭邪心除”。
- 梵心居士编
自己虽未断烦恼,却运用大悲以救济众生。
- 梵心居士编
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萨,因他们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无尽,故成佛亦无期,阐提极难成佛的意思。
- 梵心居士编
指观世音菩萨,诸佛菩萨都有伟大的悲心,但是观世音菩萨是慈悲门之主,故独得大悲之称呼。
- 梵心居士编
伟大的慈心和悲心。给众生乐叫做慈,拔众生若叫做悲。
- 梵心居士编
佛以大悲摄化众生,常住於三种之念,名大悲三念住。
一是众生信佛,佛不生欢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智,是第一念住;
二是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忧恼,常安住於正念正智,是第二念住;
三是同是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与忧戚,常安住正念正智,是第三念住。
- 梵心居士编
大悲神咒的来因。出大藏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尔时佛在补陀落伽山宝庄严道场,与诸三乘八部诸神俱,时观世音菩萨放神通光明,照十方刹土皆作金色,合掌白佛: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今当欲说,令诸众生皆得安乐,除病延年,富饶益善,逐心希求,故佛许之。菩萨云: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千光王静住如来,为吾说此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时我住初地,一闻此咒,顿超八地。(初地:是菩萨乘五十二阶位中十地的第一地,名欢喜地,也就是入圣位而欢喜之意。八地即不动地,再经九地十地,即到等觉位。等觉位以后,便是妙觉、佛果。)即发大愿:若能当来利益众生者,令我身生千手千眼,发此愿已,果皆俱足,又愿云:若人诵咒满七遍,能除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命终时十方诸佛授手,往生净土。若诵此咒堕三恶道者、不生诸佛国者、不能无量三昧辩才者、所求不果遂者,不得称为大悲心陀罗尼。唯除不善心,不至诚,少有疑者,不即有马念。若其十恶五逆谤法破戒、污染梵行、乃到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等诸重罪,一持此咒,悉皆消灭。若遇种种恶难,诵此咒即得解脱,凡有所求,悉皆果遂。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