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住一境而不散乱。
- 梵心居士编
色界的四禅定与无色界的四空是,合称为八定。
四禅定是初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
四空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过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 梵心居士编
即界中人,欲离烦恼,以思惟研修为因而得定者,名思惟修;定是梵语三昧的译语,是止心於一境而离散乱的意思。却一心研修为禅,一念静止为定。合称为禅定。
- 梵心居士编
没有智慧的禅。
- 梵心居士编
禅定能生一切的功德,故名根。
- 梵心居士编
禅定与智慧。收摄散乱的心为定,观察照了一切的事理为慧。
- 梵心居士编
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的乱想,为五力之一。
- 梵心居士编
常住不变的形相及入定的相状。
- 梵心居士编
指只有声闻或缘觉或菩萨之一种的种子的众生。才有定性。
- 梵心居士编
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的静虑澄心。
- 梵心居士编
三字之一,三藏法数云:“定者禅定也,谓能摄散澄神,见性明道,故名定学”。
- 梵心居士编
一定受报的业,定业有善恶两种,善的定业,定受乐果,恶的定业,定受苦果。
- 梵心居士编
禅定与智慧的意思。
- 梵心居士编
持戒与禅定。定即禅定。简称戒定。
- 梵心居士编
观察空性的禅定。
- 梵心居士编
正念与正定。
- 梵心居士编
摄心正念,清净无染。
- 梵心居士编
正确的禅定,亦即把心安住於一境,不乱不动,为八正道之一。
- 梵心居士编
又名大寂定三昧,或大寂静妙三摩地,即如来所入的禅定。因此禅定脱离一切的散动,究竟而寂静,故名大寂。
- 梵心居士编
亦叫燃灯佛,释迦佛在因地时曾五朵莲花奉献此佛,因而获得未来成佛的记别。
- 梵心居士编
又名三学,或三无漏学。戒是戒止恶行,定是定心一处,慧是破妄证真。持戒清净心则安,心安则可得定,得定则可观照分明而生智慧。
- 梵心居士编
又名悭执定。即取著禅定所说的种种异境,以为特殊微妙。
- 梵心居士编
大定是指能断一切妄惑的定。大定、大智、大悲是佛的三德。佛心澄明寂静叫做大定;因澄明的缘故,遍照一切法界,叫做大智;因遍照一切法界的缘故,对於痛苦的众生生起救济心,心做大悲。
- 梵心居士编
以定慧二种法来配於人的在右手,则左手为定手,右手为慧手。
- 梵心居士编
即定性声闻与定性缘觉。
- 梵心居士编
有可修成佛果者的无漏种子者,名定性菩萨。
- 梵心居士编
有可修成阿罗汉果的无漏种子者,名定性声闻。
- 梵心居士编
有可修成辟支佛的无漏种者,名定性缘觉。
- 梵心居士编
佛菩萨为了济度众生,而示现不一定的身体。
- 梵心居士编
简称邪性定、邪定、邪定聚、邪聚等。
- 梵心居士编
在人间修得这种禅定的人,死后便生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
- 梵心居士编
即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此五者叫做五分法身。戒者防身止恶;定者使心不乱;慧者破妄证真;解脱者离诸缠缚而证涅槃;解脱知见者,即涅槃起的智慧。前三为修因,后二为结果。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