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译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又译为灭度。灭是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又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 梵心居士编
成佛。
- 梵心居士编
涅槃乃是圣者所居的都城,智度论说:“诸法实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
- 梵心居士编
佛的应身度生机缘尽了,便示现灭度,叫做涅槃佛。为华严经所说的十佛之一。
- 梵心居士编
谓乐著涅槃而不思利益众生,这是小乘的境界。
- 梵心居士编
追悼佛入灭的法会。
- 梵心居士编
不生不灭的境界。
- 梵心居士编
化身佛八相之一,亦即世尊入灭的相状。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说法四十九年,到处随缘教化众生,化缘尽了便在中印度的拘尸那拉城跋提河岸沙罗双树间,说大般涅槃经毕,即头北面西,右肋而卧,最后入灭。
- 梵心居士编
涅槃寂静印的简称。是就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 梵心居士编
涅槃所具有八种法味,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快乐。
- 梵心居士编
见涅槃印条。
- 梵心居士编
二涅槃或三涅槃之一。
- 梵心居士编
法相宗所立四种涅槃。
1、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虽有种种的烦恼,但其性清净,湛如虚空,离诸一切分别之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圣者能亲证,其性原是寂静。
2、有余依涅槃。生死之因与惑业虽尽,然犹余有漏依身的苦果。
3、无余依涅槃,不但生死之因与惑业已尽,同时连依身的苦果已灭,使之毕竟不生。
4、无住处涅槃。是断所知障所显的真如,所知障是智知障,二乘人因有所知障,不明白生死涅槃无差别的道理,所以固执生死为可厌,涅槃为可欣,佛断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时,对生死与涅槃无厌欣之情,但有大智,故住於生死,为有大悲,故不住於涅槃,以利乐尽於未来际之有情,故谓之为无住岁。利乐之用虽常起,而亦常寂,故谓为涅槃。
- 梵心居士编
大乘的涅槃。
- 梵心居士编
四种涅槃之一。是断所知障所显的真如,所知障是智之障,二乘人因有所知障,不明白生死涅槃无差别的道理,所以固执生死为可厌,涅槃为可欣,佛断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时,对生死与涅槃无厌欣之情,但有大智,故住於生死,为有大悲,故不住於涅槃,以利乐尽未来之际之有情,故谓之无住岁。利乐之用虽常起,而亦常寂,故谓为涅槃。
- 梵心居士编
法华涅槃二经同属醍醐昧,故合为一时。
- 梵心居士编
生死即涅槃与烦恼即菩提二语,是大乘家常说的话,从世间有为的相对法说,生死是染污的,涅槃是清净的,两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即;若从出世无为的绝对法说,烦恼性空即菩提,生死性空即涅槃,非从生死烦恼之外另求菩提涅槃。这是从诸法平等说,不是从相差别说的。
- 梵心居士编
华译为大灭度,或大圆寂入。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