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4本字典中找到 286 條與「涅槃」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佛识慧集】的查詢結果:
佛識慧集 【1】涅槃

華譯圓寂。圓是圓滿一切智德,寂是寂滅一切惑業。又譯爲滅度。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叁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又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2】涅槃

成佛。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3】涅槃

涅槃乃是聖者所居的都城,智度論說:“諸法實相是涅槃城。城有叁門:空、無相、無作”。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4】涅槃

佛的應身度生機緣盡了,便示現滅度,叫做涅槃佛。爲華嚴經所說的十佛之一。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5】涅槃

謂樂著涅槃而不思利益衆生,這是小乘的境界。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6】涅槃

追悼佛入滅的法會。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7】涅槃

不生不滅的境界。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8】涅槃

化身佛八相之一,亦即世尊入滅的相狀。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說法四十九年,到處隨緣教化衆生,化緣盡了便在中印度的拘屍那拉城跋提河岸沙羅雙樹間,說大般涅槃經畢,即頭北面西,右肋而臥,最後入滅。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9】涅槃

涅槃寂靜印的簡稱。是就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爲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10】涅槃八昧

涅槃所具有八種法味,即常住、寂滅、不老、不死、清淨、虛通、不動、快樂。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11】涅槃寂靜

見涅槃印條。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12】清淨涅槃

二涅槃或叁涅槃之一。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13】四種涅槃

法相宗所立四種涅槃。

  1、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雖有種種的煩惱,但其性清淨,湛如虛空,離諸一切分別之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唯聖者能親證,其性原是寂靜。

  2、有余依涅槃。生死之因與惑業雖盡,然猶余有漏依身的苦果。

  3、無余依涅槃,不但生死之因與惑業已盡,同時連依身的苦果已滅,使之畢竟不生。

  4、無住處涅槃。是斷所知障所顯的真如,所知障是智知障,二乘人因有所知障,不明白生死涅槃無差別的道理,所以固執生死爲可厭,涅槃爲可欣,佛斷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時,對生死與涅槃無厭欣之情,但有大智,故住於生死,爲有大悲,故不住於涅槃,以利樂盡於未來際之有情,故謂之爲無住歲。利樂之用雖常起,而亦常寂,故謂爲涅槃。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14】無上涅槃

大乘的涅槃。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15】無住涅槃

四種涅槃之一。是斷所知障所顯的真如,所知障是智之障,二乘人因有所知障,不明白生死涅槃無差別的道理,所以固執生死爲可厭,涅槃爲可欣,佛斷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時,對生死與涅槃無厭欣之情,但有大智,故住於生死,爲有大悲,故不住於涅槃,以利樂盡未來之際之有情,故謂之無住歲。利樂之用雖常起,而亦常寂,故謂爲涅槃。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16】法華涅槃

法華涅槃二經同屬醍醐昧,故合爲一時。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17】生死即涅槃

生死即涅槃與煩惱即菩提二語,是大乘家常說的話,從世間有爲的相對法說,生死是染汙的,涅槃是清淨的,兩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即;若從出世無爲的絕對法說,煩惱性空即菩提,生死性空即涅槃,非從生死煩惱之外另求菩提涅槃。這是從諸法平等說,不是從相差別說的。

- 梵心居士編

佛識慧集 【18】摩诃般涅槃

華譯爲大滅度,或大圓寂入。

- 梵心居士編

佛识慧集中的【18】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