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4本字典中找到 15 条与“大日经”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中国百科全书】的查询结果:
中国百科全书 【1】大日经

  Darijingshu

  《大日经》的注释书。有《本疏》、《大疏》、《无畏疏》等异称。唐一行撰。通行本为20卷。异本多种,卷数各不相同。崔牧在《大日经序》中说,一行在助善无畏译毕《大日经》后,“重请三藏和尚敷畅厥义,随录撰为记释十四卷”。一行临终时命弟子智俨、温古等改治疏文,更名《大日经义释》。后因传抄有异,经名、卷数遂有不同,理论上并无出入。据称日本现存有两种版本:一是弘法携回的《大日经疏》20卷本,系东密专弘;二是慈觉携回的《大日经义释》14卷本,为台密所依。

  该疏为一行的重要著作。由于他善释经文,阐明教相和事相,对早期密宗理论体系有许多发挥。他视《大日经》为统领一切佛教的经典,认为该经第一、第二品贯串了全经主题,其余各品都是第一、第二品的演绎和引申。《大日经疏》详释善无畏所传曼荼罗,即世称胎藏曼荼罗。20卷中,第1卷至第3卷上半,释本经《住心品》,谓之口疏,是统论全经大意,为初学者所讲说的教相。第3卷下半以下,释本经《具缘品》至《嘱累品》,谓之奥疏,专释事相,未灌顶者不予传授。

  《大日经疏》对中国密宗的贡献,除了详解经中“文有隐伏,前后相明,事理互陈”各点,保存了善无畏所传的图位,注明许多事相的作法与意义外,并发扬了大乘佛教世、出世间不二的精神,使密宗教理更趋完备。其注释中国不多见,日本则甚多。主要有空海、信坚、圆仁、信日、觉阿、观贤、济暹、杲宝、赖瑜、宥快、信证、道范、宥详、宥范等人的著作多种。(苏渊雷)

中国百科全书 【2】大日经(Mahavairocana-sutra)

  Darijing

  佛教密宗根本经典之一。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亦称《毗卢遮那成佛经》。唐善无畏等译。7卷。“大毗卢遮那”,意为“大日”。据佛教传说,此经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主等所说,原有广本十万颂,系龙猛菩萨入南天竺铁塔,亲承金刚萨埵的传授后诵出。龙猛又撮取十万颂本要义,编成略本三千余颂。

  唐开元四年(716),善无畏来长安弘法,偕弟子一行往华严寺,拣出无行游学天竺那烂陀寺搜集的龙猛所传略本,于开元十二年在洛阳奉(福)先寺译出此经前6卷,由沙门宝月译语,一行笔受,兼缀辞理。翌年,又译出善无畏自己带来的梵本(一说为善无畏自撰),是为第7卷,前后合为一经,共三十六品,以前6卷三十一品为正经。约在汉译本问世30年后,又有印度戒王菩提论师和西藏的翻译官德积的藏译本出现。藏译分为内外两编,其中内编和汉译的前6卷相当,内容亦大同小异,但品目的废立和次第互不相同(仅二十九品),文字方面亦略有出入。外编在世出世护摩法品之后,有寂静护摩仪轨等七品,全经亦为三十六品。但藏译外编,汉译全无;而汉译第7卷,藏译也付阙如。

  该经第1卷主要讲述密教的基本教义,第2卷至第6卷为密教的各种仪轨、行法等;第7卷主要为供养念诵三昧耶法门(供养方式、方法)。全经于所说诸曼荼罗(坛场)中,特以大悲胎藏生曼荼罗为正式灌顶曼荼罗,所传密教胎藏部大法即从此出。它开示一切众生本有的净菩提心所持无尽庄严藏的本有本觉的曼荼罗,并宣称能悟入这本有净菩提心的身、语、心三密方便。此经所说不出三句法门,更以菩提即是如实知自心,众生自心即一切智,须要如实观察、了了证知。从因到果,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阐扬了说理平等法门。经内所有密咒,全都写出梵字,并逐字用汉音对译。

  汉文注疏有一行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疏》20卷,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收有佛密《毗卢遮那现等觉大怛荼罗注释》一书。一行和佛密都是注疏此经的前6卷。第7卷有新罗不可思议的《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2卷。日本重要注疏有空海的《大日经开题》1卷,圆仁的《大毗卢遮那成道经心目》1卷。此外,观贤、信正、实范、高辨、圆尔等,也有注疏之作。(苏渊雷)

中国百科全书中的【2】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