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44 條與「五蘊」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三藏法数】的查詢結果:
叁藏法數 【1】五蘊

  [出大乘廣五蘊論]  蘊者積聚之義。謂衆生由此五法積聚成身。複因此身積聚有爲煩惱等法。能受無量生死也。亦名五陰者。陰即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也。翻譯名義雲。積集有爲。蓋覆真性。是也。一色蘊色即質礙之義。謂眼耳鼻舌身諸根和合積聚。故名色蘊。二受蘊受即領納之義。謂六識與六塵相應而有六受。和合積聚。故名受蘊。(六識六塵六受者。眼識受色塵。耳識受聲塵。鼻識受香塵。舌識受味塵。身識受觸塵。意識受法塵也。)叁想蘊想即思想之義。謂意識與六塵相應而成六想。和合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 【2】五蘊

  [出大莊嚴經]  五蘊。色受想行識也。蘊以積聚爲義。謂一切衆生。皆由此五法積聚而成身也。故佛爲瓶沙王說世間諸法皆非堅實。而以此五種爲喻焉。(梵語瓶沙。亦名頻婆娑羅。華言模實。謂身模充實也。)一色如聚沬喻色即衆生色身。沬即水沬。謂沬因風吹水成聚。虛有相狀。體本不實。以譬衆生色身。亦如聚沬。虛假不實也。二受如水泡喻受即領受之義。水泡即浮漚也。謂水因風動。或因物系。忽爾成泡。須臾即沒。以譬衆生所受苦樂之事。亦如水泡。起滅無常也。叁想如陽焰喻想即想念之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 【3】五蘊實相

  [出大般若經]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也。蘊者積聚之義。謂由積聚色等五法。以成色身也。實相者。真如無妄之理也。即此五蘊而是實相之理。故名五蘊實相也。一色蘊實相色即質礙之義。謂色是質礙幻色。實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蘊實相。(梵語般若。華言智慧。)二受蘊實相受即領納之義。謂受是六根幻受。實是般若真空。即幻受而明真空。是名受蘊實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叁想蘊實相想即思想之義。謂想是緣思幻想。實是般若真空。即幻想而明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 【4】五蘊成叁德

  [出攝大乘論]  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脫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會真之智。解脫即自在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轉五蘊而成也。(五蘊者。蘊乃積聚之義。謂衆生積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解脫即自在之義。謂解脫業惑之縛也。)一轉色蘊成法身色即質礙之義。謂佛身相好。無邊音聲。無見頂相。悉由轉色蘊而成。故雲轉色蘊成法身也。二轉受蘊成解脫受即領受之義。謂佛無量廣大自在法樂。悉由轉受蘊而成。故雲轉受蘊成解脫也。叁轉想蘊成解脫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 【5】五蘊成五分法身

  [出請觀音經疏]  蘊即積聚之義。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義。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謂衆生若能持戒修習定慧。行諸淨業。則能轉此五蘊色身。而爲五分法身也。涅槃經雲。因滅是色。獲得常色。乃至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是也。一轉色蘊成戒身色蘊者。即眼耳鼻舌身諸根積聚之名。戒。防止身叁口四之法。謂衆生若能持戒堅固。得身清淨。則戒體成就。無持無犯。此即轉色蘊而成戒身也。(身叁者。殺盜淫也。口四者。妄言。绮語。惡口。兩舌也。)二轉受蘊成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中的【5】個結果已顯示完畢,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