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三藏法数】的查询结果:
三藏法数 【1】

  [出止观]  一但空谓二乘之人。观一切法皆悉虚幻。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故名但空。二不但空谓诸菩萨。非但见空。兼见不空。不空即中道。故名不但空。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2】

  [出法藏般若心经略疏]  一人空人空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生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名人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二法空谓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法实有。佛为破此执。故说般若深慧。彻见五蕴自性皆空。菩萨悟之。入法空理。是名法空。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3】

  [出入楞伽经]  由凡夫执着妄想自性故如来为说空法以破之。诸经所说空义不一。今言七种者。乃赴一时之机。如应病与药也。一相空谓一切诸法之性。自他共离之相皆空。是为相空。(一切性者。即自他共离之四性也。谓如计一念心从根生即自性。从尘生即他性。根尘合生即共性。离根尘生即离性。于此四性之相。皆不执着。是名皆空。)二性自性空谓于当念观一切所生之法。悉由因缘和合而成。本无自生之性。是为性自性空。三行空谓五阴之身。本无有我。亦无我所。众生不了。执阴成我。从我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4】

  [出寂调音所问经]  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经云。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是也。(依者依报。即国土也。正者正报。即众生身也。)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5】二十

  [出般若经]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三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空。五大空谓小乘四谛十二因缘诸法。皆空无有。故名大空。(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竹。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六小空。(亦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6】十八

  [出大智度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三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三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口。大便。小便也。)二外空外即外色。谓愚夫为染故。观所著色。妄以为净。求其净相。亦如我身。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外空。三内外空谓我身不净。外亦如是。外身不净。我亦如是。一等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7】有二执

  [出宗镜录]  一情有理无情有理无者。即空观。对遗有执也。谓观遍计所执。于情则有。于理则无。唯虚妄起。都无体用。正应除遗也。二理有情无理有情无者。即有观。对遗空执也。谓观依他圆成之法。于理则有。于情则无。理本是实。有体有用。正应存留也。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8】三轮体

  [出能断金刚经论]  谓布施时。体达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悉本空。则能摧碾执着之相。是名三轮体空。一施空谓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岂有我为能施。既知无我。则无希望福报之心。是名施空。二受空谓既体达本无我为能施之人。亦无他人为受施之者。是名受空。三施物空物即资财珍宝等物。谓能体达一切皆空。岂有此物而为所施。是名施物空。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9】处定

  [出法界次第]  此四通言空处定者。以其定体无形色故。名之为空。各依所证之境。名之为处。境法持心。心无分散。故名定也。一空处定谓行者厌患色质。有如牢狱。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灭三种色。故不念种种相。入无边虚空处。心与虚空之法相应。是名空处定。(三种色者。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无对色也。)二识处定谓行者复厌虚空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相应。是名识处定。三无所有处定谓行者复厌心识无边。缘多则散。能坏于定。唯有无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10】性虚十义

  [出宗镜录]  谓真如性体。广博无量。犹若虚空。有斯十义也。一无障碍义无障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诸法。圆融通达。悉无障碍也。二周遍义周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世处无不周遍也。三平等义平等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四广大义广大者。谓真如性体。广而无边。大而无外也。五无相义无相者。谓真如性体。圆明寂绝。离诸色相也。有净义清净者。谓真如性体。湛然莹彻。无所染污也。七不动义不动者。谓真如性体。圆常凝静。不迁不变也。八有空义有空者。谓真如性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11】观四句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色无自性。不异于色。色无自性。不异于空。故云明空即色。三色空无碍谓色之体全是真空。真空之体不异于色。若色是实色。即碍于空。空是断空。即碍于色。今既色是幻色。故不碍空。空是真空。故不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12】有各具二义

  [出华严经疏]  一真空二义一谓真空能灭幻有。若幻有不灭。即非真空。二谓真空能成幻有。幻有若碍。亦非真空。是名真空二义。(幻有者。以迷真空之理。而成幻有之事。虚假不实。故名幻有。)二幻有二义一谓幻有必覆真空。比有若现。真空则隐。二谓幻有不碍真空。真空若显。幻有自灭。是名幻有二义。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中的【12】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