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876 条与“”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三藏法数】的查询结果:
三藏法数 【1】

  [出华严经疏]  觉犹念也。因此八种。引起一切烦恼。即恶觉也。一欲觉欲即贪欲。谓贪欲心起。常念可意之事。故名欲觉。二嗔觉嗔即嗔恨。谓嗔恚心起。常念忿恨于他。故名嗔觉。三恼觉恼即恼害。谓憎嫉心起。常念恼害于他。故名恼觉。四亲里觉谓常忆念亲戚乡里。故名亲里觉。五国土觉谓常念国土安危。故名国土觉。六不死觉谓因多财资养。常念不死。故名不死觉。七族姓觉族即姓族。姓即种姓。谓矜诞心起。常念世族种姓。有高有下。故名族姓觉。(矜诞者。夸大之谓也。)八轻侮觉侮即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2】

  [出翻译名义]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能自开觉。故名自觉。二觉他谓自既觉已。运无缘慈。广说诸法。开悟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故名觉他。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3】

  [出起信论]  一本觉谓众生心体。灵明虚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处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是名本觉。二始觉谓众生本觉心源。由无明熏动。觉成不觉。多劫在迷。今始觉悟。是名始觉。始觉究竟。即成佛也。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4】

  [出翻译名义]  觉有三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唯妙觉果佛。具足三觉。故华严经云。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是也。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道证圆。故名自觉。二觉他谓运无缘慈。度诸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故名觉他。(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三觉行圆满谓三惑净尽。众德悉备。位登妙觉。行满果圆。故名觉行圆满。(三惑者。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也。)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5】

  [出圆觉经疏并起信论]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体。本来觉了。离诸妄念。故名本觉。二始觉谓本觉之体。忽起妄念而成不觉。今始觉了一切诸法。即是真如平等不二。故名始觉。三究竟觉究竟即决定终穷。同于本觉。故名究竟觉。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6】

  [出起信论]  一本觉本即真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之不为下。生佛不二也。)二始觉始觉者。谓本觉心源之体。从真起妄而成不觉。若能返妄归真。本觉体显。说名始觉。三相似觉谓十信位人。以舍粗分别执着相故。无明之惑将破。本觉之体将显虽未真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7】

  [出起信论]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
  为不觉。三乘之人。断惑证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佛亦名众生者。佛为无上众生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8】

  [出法界次第]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三觉分属慧。除舍定三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善能简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分。二精进觉分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三喜觉分喜即欢喜。谓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9】三恶

  [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觉即知觉。宗镜录云。若唯修事定。但习世禅。虽曰修行。犹生恶觉。以不制意地。未断其原故也。经云。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犹故生于三种恶觉。是也。一欲。觉欲即贪欲。谓一切凡夫之人。不了五尘过患。而于顺情之境。种种贪求而生恶觉。故名恶觉。(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二恚觉恚即嗔恚。谓一切凡夫之人。不了五尘过患而于违情之境。种种忿怒而生恶觉。故名恚觉。三害觉谓一切凡夫之人。常为觉观怨贼之所侵害。故名害觉。(觉观者。初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10】八大人

  [出佛遗教经论]  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一少欲觉谓人寡欲。乃得心安。是则卧觉一榻之宽。覆觉一衾之温。食觉一餐之饱。处觉容膝之适。心无过想。是名少欲觉。二知足觉谓人虽贫乏。常知止足。是则虽服粗弊。而有狐貉之温。虽食蔾糗。而有膏梁之美。虽居蓬荜。而有厦屋之安。是名知足觉。三寂静觉谓人离众愦闹。闲居独处。厌世缠缚。思灭贪欲之苦本。而能断除烦恼。寂静其心。是名寂静觉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11】二种独

  [出析玄记]  大论云。独觉出无佛世。观外因缘。无师自悟。故名独觉。(观外因缘者。谓观外物之凋零。觉内心之生灭也。)一部行部即部类。谓此独觉。稍有为人之心。如鹿行走而能回顾后群。故名部行。二麟。喻谓此独觉。但欲自度。略无为人之心。譬如麒麟。唯有一角。故名麟喻。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12】起信四

  [出起信论]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即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三随分觉谓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中。分破无明之惑。故旬分分。是真本觉。故名随分觉。(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13】三观

  [出圆觉经略疏]  一奢摩他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静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即是体真止。义当空观。故经云。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体真止者。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也。)二三摩钵提梵语三摩钵提。华言等持。昏沉掉举皆离曰等。令心专注一境曰持。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而有。遂起幻起幻修以除诸幻。即是方便随缘止。义当假观。故经云。所圆妙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 【14】观三种发相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曰观。一明利心中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现修定时。善法不起。但觉观攀缘。念念不住。三毒之中。或缘贪。或缘嗔。或缘痴。如是经年累月而不得定。此为明利心中觉观发相。二半明半昏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于摄念时。虽了觉观烦恼念念不住。但随所缘。或明或昏。明则觉观攀缘。起诸思想。昏则无记瞪矒。无所觉知。是为半明半昏觉观发相。三一向沉昏觉观发相谓修禅之人。于修禅定时。心虽一向昏阇。犹如睡眠。然于昏昏之中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中的【14】个结果已显示完毕,您可以: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