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佛教的唯識學,把一心分八識。茲列表說明如下:
┌1眼識──眼根緣色塵┐
│2耳識──耳根緣聲塵│
│3鼻識──鼻根緣香塵├識(了別爲義)──────────────┐
│4舌識── - 陳義孝編
所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一切種子,都收藏在第八識裏,遇到緣,就會發行現行,像是田地放下了種子就會生出果來一樣,所以叫做田。 - 陳義孝編
即阿賴耶識,華譯爲藏識,因它能含藏諸法的種子。 - 陳義孝編
五識與八識。五識是眼、耳、鼻、舌、身;八識即第八阿賴耶識。 - 陳義孝編
所有八識的體性各別不同,這是唯識宗的正義。 - 陳義孝編
所有八識的體性都是一體,這是唯識宗的異義。 - 陳義孝編
心王是能緣外境的精神主體,爲慮知的根本,也是識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種識,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識,故又名八識心王。 - 陳義孝編
八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即一心有八個了別作用的識。這了別作用是雜染知見,要轉八識成四種清淨智,才是清淨正智,即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第七末那識爲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識爲大圓鏡智。能轉八識爲四智,便可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