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摩诃衍,華譯爲大乘,即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爲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從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發心住內,分開另立的,若將其縮入發心住內,則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 - 陳義孝編
菩薩所修的道法。 - 陳義孝編
大乘的教法,亦即說明六度萬行的法門。 - 陳義孝編
又名菩薩戒,即菩薩僧所受持的戒,如梵網經中所說的十重禁四十八輕戒,及善戒經中所說的叁聚淨戒是,天臺宗謂之圓頓戒,真言宗謂之叁昧耶戒,禅宗謂之無相心地戒。 - 陳義孝編
說明成佛之道的經典,如華嚴般若等諸經是。 - 陳義孝編
合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心等叫做大乘心。 - 陳義孝編
佛滅後,諸宗紛紛成立,其中求羅漢之證悟者爲小乘宗,求作佛者爲大乘宗。 - 陳義孝編
大乘的經律論叁藏,華嚴經等爲經藏,梵網經等爲律藏,阿毗達磨經等爲論藏。 - 陳義孝編
叁論宗的別名,因叁論宗是以空理無相爲宗。 - 陳義孝編
天臺大師選定下列五部爲大乘經,即華嚴經、大集經、大品般若經、法華經、涅槃經。 - 陳義孝編
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滅生死而涅槃;大乘的涅槃,生死本來就是涅槃。又小乘的涅槃,只斷界內分段生死而已;大乘的涅槃,同時也斷界外之變易生死。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