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 陈义孝编
非小乘之偏空,而是大乘究竟之空寂,谓之大空,亦即大乘之涅槃境界。 - 陈义孝编
小乘人分析诸法时,但见空而不见不空,叫做但空。大乘菩萨却说诸法如幻如化,当体即空,但在空中自有不空之理,叫做不但空。 - 陈义孝编
1.我空和法空。我空又名人空或生空,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即悟诸法缘起性空的真理。2.性空和相空。性空是说诸法皆众缘和合而生,根本没有自性;相空是说诸法缘生的相,都是虚空不实的。 - 陈义孝编
诸法缘起性空,为二空或三空之一。缘起性空是说宇宙间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诸法,其性本空,无真实的自体可得。菩萨得此法空智慧,就能破除法执。 - 陈义孝编
观察诸法体空的道理。 - 陈义孝编
一切法不是灭了之后才空,而是其自性本来就是空,叫做即空。心经说:“色即是空”。 - 陈义孝编
了解诸法的空相。佛弟子中以须菩提为解空第一。 - 陈义孝编
我与法皆空,为三空之一。 - 陈义孝编
无色界的一切都没有形色,叫做空处,因共有四处的分别,所以又叫做四空处,或四无色处。 - 陈义孝编
五大之一,因虚空的体性广大,周遍于一切处。 - 陈义孝编
天台宗所立三谛之一。见三谛条。 - 陈义孝编
观察空相的禅定。 - 陈义孝编
观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理之法。 - 陈义孝编
观察诸法皆空的道理。 - 陈义孝编
虚空与大海。 - 陈义孝编
观察空理的智慧。 - 陈义孝编
1.拨无因果的邪见。2.执着于空的见解。 - 陈义孝编
说明诸法皆空的道理的教法,指般若经。 - 陈义孝编
四劫之一,即此世界坏灭之后,二十中劫间,只有虚空的时期。 - 陈义孝编
指般若部的经典。 - 陈义孝编
1.指此世界最底层的虚空轮。2.空大亦叫做空轮。 - 陈义孝编
1.佛教的总名,因佛教阐扬空的道理,并以空法作为进入涅槃之门。2.四门之一。见四门条。 - 陈义孝编
无形叫做空,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陈义孝编
佛的别名,因佛空无一切邪执。 - 陈义孝编
谓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 - 陈义孝编
诸法皆空的相状。因缘生的一切法,无有自性,此即是空的相状。 - 陈义孝编
依空而显的实性,即真如的别名。 - 陈义孝编
空与有。一切法缘生无有实体,叫做空;虽然性空但有假相,叫做有。 - 陈义孝编
以空理为宗的派别,如小乘的成实宗和大乘的三论宗是。 - 陈义孝编
苦与空。见苦空无常无我条。 - 陈义孝编
偏重于空,指小乘所说的空理。 - 陈义孝编
又名生空,或我空,即观人身是五蕴假合而有,其性本空,亦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 - 陈义孝编
悟入诸法性空的道理。 - 陈义孝编
1.指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因此三者都是阐明空的道理,故名三空。见三三昧条。2.指布施时,应观受者施者与所施物之相皆空。 - 陈义孝编
又名我空,或人空,谓众生为五蕴假和合,无有实体,是因缘所生法,当下即空。 - 陈义孝编
一切法皆因缘生,无有自性,故谓之实空。 - 陈义孝编
三轮体空之一。见三轮体空条。 - 陈义孝编
又名四无色,即无色界的四空处。见四空处条。 - 陈义孝编
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当体即空。 - 陈义孝编
谓身外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假不实,为十八空之一。 - 陈义孝编
又名生空,或人空,众生虽然都有一个心身,但那是五蕴假合而成的,没有实在常一的我体,叫做我空。 - 陈义孝编
一切法都有性和相的两方面,性方面的空无叫做性空,相方面的空无即叫做相空。 - 陈义孝编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 陈义孝编
虚与空。虚与空都是无的别名。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 - 陈义孝编
一切法的自性皆空。 - 陈义孝编
执着于空叫做偏空,连空亦空,更无所执着,叫做圆空,亦名第一义空。 - 陈义孝编
1.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境界,亦即小乘的涅槃。2.非空之空,叫做真空,这是大乘至极的真空。 - 陈义孝编
一切有为诸法的体性毕竟空寂。 - 陈义孝编
二乘人观察一切事物,只见但空而不见不空,所以叫做但空,亦名偏空;菩萨不但见但空,而且也见不空,所以叫做不但空,亦即中道之空,这是天台四教中通教的空观。 - 陈义孝编
拨无因果的道理而说彼此皆空。止观说:“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恶取空。” - 陈义孝编
人空观和法空观。观五蕴之中无人我故,不见有众生相,名人空观;观五蕴诸法,但有假名,并无实体,不见有法相,名法空观。 - 陈义孝编
二空观之一,即观色(物质)心(精神)等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作者,无受者,这是大乘菩萨的观慧。 - 陈义孝编
观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智慧。 - 陈义孝编
诸法的自性本空。 - 陈义孝编
四无色定之一,厌色缘空而入定,此定与无边的虚空相应,所以叫做空处定。 - 陈义孝编
天台宗所立的三谛与三观。见三谛或三观条。 - 陈义孝编
凌空而处的天,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等四天,及色界的诸天是。 - 陈义孝编
三三昧之一。 - 陈义孝编
佛名。据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曾经一起在空王佛所发心学道。 - 陈义孝编
1.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我我所。2.无我所叫做空,无我见叫做无我。3.空与无我。 - 陈义孝编
观察人空道理的行法。 - 陈义孝编
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因真如实相离一切妄染和离一切法差别之相,有如虚空,不受一尘,故谓之如实空。 - 陈义孝编
三解脱门的别名。 - 陈义孝编
观察一切众生都无实在的我体的智慧。 - 陈义孝编
胜义就是涅槃,胜义空就是涅槃微妙的空性,为十八空之一。 - 陈义孝编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 - 陈义孝编
又名四无色,或无色界,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乃修四空处定的人所得的正报,因此四处的众生于五蕴中无色蕴,只有受想行识的四蕴,亦即无物质的色身,而只有微妙的精神存在,亦无依报的国土宫殿,故名无色界,或四空处。 - 陈义孝编
又名四无色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空无边处定是修行人心想出离患难重重的色(色蕴物质)的牢笼,于是舍色想而缘无边的虚空,做到心与空无边相应;识无边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外在的虚空,于是舍虚空而缘内在的识,做到心与识无边相应;无 - 陈义孝编
又名空处天,即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等四天。此四天但有定果色,无业果色,故无身质,又正报无有色蕴,依报亦无国土宫殿,故曰无色界。 - 陈义孝编
彻见体空的观法。 - 陈义孝编
阐明体空的教门,如方等部般若部及涅槃经等是。 - 陈义孝编
于善不善皆不可记别的空。 - 陈义孝编
无始以来就是空,为十八空之一。 - 陈义孝编
一切无为法皆空无和不可得的意思,为十八空之一。 - 陈义孝编
南山所立三观之一。 - 陈义孝编
南山所立三教之一。 - 陈义孝编
南山三观之一,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 - 陈义孝编
南山三教之一。见三教条。 - 陈义孝编
菩萨名,因此菩萨含藏一切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 - 陈义孝编
指眼睛所看到的天空。 - 陈义孝编
十八空之一,谓一切有为的事物,其本性皆空。 - 陈义孝编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见三观条。 - 陈义孝编
重空是空之又空,重空观就是空之又空的观法。 - 陈义孝编
十八空之一。 - 陈义孝编
谓诸法皆无自性,当体即空。 - 陈义孝编
见四劫条。 - 陈义孝编
谓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成,其本体本来就是空无。 - 陈义孝编
指大乘至极的涅槃,因大乘的涅槃与小乘的涅槃不同,小乘的涅槃偏真但空,大乘则连空亦空,为中道实相之空,故名第一义。 - 陈义孝编
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二乘圣者,悟人我空无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菩萨悟法空之理,悟后所证的真如境界,即法空真如。 - 陈义孝编
也不是有也不是空,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也是中道的道理。 - 陈义孝编
谓一切有为法,其自性本来就是空,不是经过坏灭法之后才是空。 - 陈义孝编
尽十方虚空以为界,虚空无界,故无穷尽。 - 陈义孝编
印度的小乘学者诽谤大乘是空华外道,非佛所说。 - 陈义孝编
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则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陈义孝编
三解脱门之一。见三解脱门条。 - 陈义孝编
无色界之第一天名。 - 陈义孝编
又名空遍处,禅定的名字。 - 陈义孝编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因为这些颜色是须弥山四方天空所显的颜色,所以叫做空一显色。 - 陈义孝编
空观与有观。观无实我实法,叫做空观,此观能破我执;观有因果及涅槃,叫做有观,此观能破空执。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