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石,其性堅利,堅故不爲他物所壞,利故能損壞他物,故佛經常以之比喻堅利。 - 陳義孝編
真言教的別名。 - 陳義孝編
兵器的名稱,就是現在寺院裏韋缈菩薩手裏所拿的東西。 - 陳義孝編
金剛界諸經諸會的通名。 - 陳義孝編
又名金剛叁昧,即菩薩于最後位時,斷除最後一切最細微之煩惱而得的禅定。 - 陳義孝編
通達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諸相的智慧。 - 陳義孝編
開顯大日如來智德的部門。如來的智慧,能破諸惑障,而證實相之理,堅固銳利,有如金剛,故稱爲金剛界。 - 陳義孝編
1.金剛的法輪,指密教。2.五輪之一,即金輪。 - 陳義孝編
寺的別名。 - 陳義孝編
1.環繞世界的鐵圍山。2.須彌山。 - 陳義孝編
(喻)佛身堅固,好像金剛不可壞。 - 陳義孝編
執金剛神的簡稱,又名金剛手,或金剛力士等,即手執金剛杵以保護佛法的神祇。 - 陳義孝編
手執金剛杖或金剛杵的菩薩。 - 陳義孝編
好像金剛一般堅固的身體,即佛的身體。 - 陳義孝編
菩薩的大心,因菩薩的大心堅固不能壞好像金剛。 - 陳義孝編
1.(喻)好像金剛一般堅固的智慧,亦即佛的智慧。2.人名,爲南印度光明國人,幼年出家,後受具戒,于中印那爛陀寺,廣學大小乘,叁藏兼通,叁十一歲,禮龍智爲師,經七年,于密法無所不通,嘗于作法中,感見觀自在菩薩現身,證明其學成就,令往東土弘密乘,乃航海來華 - 陳義孝編
手執金剛杵的神祇衆類,亦即金剛神的眷屬。 - 陳義孝編
佛成等正覺時的座位,在摩羯陀國菩提伽耶菩提樹下。 - 陳義孝編
八大金剛明王的簡稱,又名八大明王。見八大明王條。 - 陳義孝編
地藏菩薩的密號。 - 陳義孝編
大日如來的密號。 - 陳義孝編
菩薩于最後位,斷最極微細煩惱之定,智用堅利,譬如金剛,叫做金剛定。有入住出叁心,入時尚居衆生位,出時則成佛,當住位完滿,將屆出定時,名金剛後心。 - 陳義孝編
與金剛叁昧同義。 - 陳義孝編
菩薩名,因執持金剛杵,故又名金剛手菩薩,密宗以大日如來爲初祖,此金剛薩埵爲第二祖。 - 陳義孝編
又名金剛定。見金剛定條。 - 陳義孝編
不出聲的默誦經文。 - 陳義孝編
十種像金剛寶石一樣晶瑩銳利的心,即覺了法性、化度衆生、莊嚴世界、善根回向、奉事大師、實證諸法、廣行忍辱、長時修行、自行滿足、令他願滿。 - 陳義孝編
金剛界爲始覺上轉之法門,轉在迷之九識,成五種之果智,故分類爲五部。一、蓮華部,衆生心中有本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猶如蓮華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蓮華部;二、金剛部,衆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經無數劫,不朽不 - 陳義孝編
大乘五十二個階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薩,叫做等覺,意思是此覺已經與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時若回顧第十法雲地,已經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則還差一點,所以只叫做金剛心菩薩,或無垢地菩薩。 - 陳義孝編
十種回向的法門。梵網經心地品說:“十金剛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叁回向心,四達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心,十不壞心。諸佛當知,從是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