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諸經說十二因緣。其言如此)無明緣行。于緣不了名爲無明。以無明故發生于行。無明與行二種是過去二因也。行者生死業也。行緣識。以有過去行業。發起現在生識。神初受生之時。名之爲識。識緣名色。以有受生之識。發起名色。名色者五陰也。受想行識四陰名爲名。色之一陰稱爲色。受等四陰總爲名者。以心道冥隱無形可見但可障其名字故。謂之名也。此謂在胎之時。六根未用五陰初具故雲名色。名色緣六入。由名色故發生六入。六入者六根也。通生識道故名爲入。此謂出胎在外六根開顯時也。六入緣觸。由六入故發生于觸。根塵識等之事和合觸對前境。名之爲觸。觸緣受。由觸境故發生受。于境領納名爲受也。從識至受五種是現在果也。受緣愛。由受納故發生于愛。于緣起染名爲愛也。此是現在第一因。愛緣取。由染愛故發生于取。緣染入有所執惑名爲取也。此是現在第二因。取緣有。由取著故發起于有。身口造作能招來有。以果自因故名有也。此是現在第叁因。有緣生。由現在起有令未來受生。于法始起名之爲生。生緣老死。由有生故起于老死。是老死之緣故雲生緣老死。余皆類此。生與死是未來二報。夫十二因緣者生死系縛之因緣也。必須滅此因緣。乃得免于生死。是故經雲。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是也。若叁世分之。過去二種。中間有八。未來有二。過去唯因。未來唯果。中間現在因果合說。所以然者。既前有二因故。以五果往酬。未來二果故。須叁因往克 - 唐·李師政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