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十八卷八頁雲:今我大師、昔菩薩位、于叁無數劫,供養幾佛耶?頌曰:于叁無數劫,各供養七萬。又如次供養五六七千佛。論曰:初無數劫中,供養七萬五千佛。次無數劫中,供養七萬六千佛。後無數劫中,供養七萬七千佛。 - 朱芾煌
凡叁卷。唐代善無畏譯。又作蘇悉地供養法。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冊。系記述蘇悉地經供養持誦之法,其內容包括贊歎法、忏悔、歸命叁寶、發菩提心、發勝願、灌頂印、四種念誦、二種成就物、觀心、請火天等諸真言。另有善無畏所譯二卷之別本,亦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冊。本書在開元釋教錄與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中均未見載,故或謂本書乃善無畏所撰著者。
(經名)二卷,唐善無畏譯。說蘇悉地之供養法。
瑜伽四十四卷四頁雲:已得衆具自在菩薩,化作化身,或一,或二,或複衆多,乃至百千俱胝等數。此一切身、皆于如來及製多所,恭敬禮拜。複從如是一一化身,化出多手,或百,或千,或過是數。此一切手、皆持無量出過諸天上妙華香殊勝可愛種種珍寶,奉散如來及製多所。複從如是一切化身,化出無量上妙音聲,歌贊如來廣大甚深真實功德。複從如是一切化身,化出無量最上最妙環钏璩印寶莊嚴具幢蓋旛燈種種供具,供養如來及以製多。如是等類已得衆具自在菩薩所設供養,皆屬自心。如是菩薩,不更希求如來出世。何以故?由此菩薩、已得證入不退轉地;一切佛土,往來供養,皆無礙故。 - 朱芾煌
全一卷。唐朝不空譯。又稱阿■供養法、阿■如來念誦法、阿■念誦儀軌、阿■軌。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冊。即勸請供養阿■如來之法。內容敘述行者先入本尊之精舍,面向東方,長跪合掌、忏悔、隨喜、勸請、回向、發願,其次于本尊像前結跏趺坐,或半跏坐,爲救濟安樂一切有情,令速證無上菩提悉地,明示誦諸真言等法。[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五]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秘密部。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初有偈,總攝行法,後一一別出。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出增壹阿含等見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略稱十二天報恩品。屬于密教雜密經十二天法之經軌。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冊。經末題名“十二天儀軌”。十二天系指總攝一切天、龍、鬼、神、星宿、冥官等護持世間之諸尊。本經內容即依十二天之喜怒而述二利二損,行者可隨所祈願之種類而行不同之供養法。此外,大正藏第十八冊另收有供養儀式一卷,內容依大日經法摘錄供養儀式之要旨,略述二十四法,並圖示手印及真言。然譯者不詳,或謂亦系不空所譯。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地天水天等十二天之供養法者。
(經名)金剛頂瑜伽經文殊師利儀軌供養法之略名。
凡二卷。唐代不可思議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九冊。略稱供養次第法疏、不思議疏。隨文解釋大日經疏卷七供養念誦叁昧耶法門一卷五品。初揭七言四句之歸敬頌,其次分爲:述大意、說來由、釋題目、隨文解釋等四門。撰者生平不詳,依本書卷末所載,僅知其爲新羅零妙寺之沙門,且曾親炙受教于善無畏叁藏。[大日經義釋演密鈔卷七、諸阿阇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卷上、秘密儀軌隨聞記卷二十叁]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阿彌陀如來之陀羅尼及供養法,教人證念佛叁昧則必生淨土。
瑜伽四十四巻二頁雲:此中菩薩、唯供現前佛及製多,應知獲得廣大福果。若唯供養不現前佛、及以製多,應知獲得大大福果。若俱供養現不現前佛及製多,應知獲得最大福果,爲無有上。 - 朱芾煌
集論七卷七頁雲:聲聞藏法、菩薩藏法、等從如來法身所流;何因緣故,以香鬘等供養恭敬菩薩藏法,便生廣大無邊福聚;非聲聞藏法?以菩薩藏法,是一切衆生利益安樂所依處故。能建大義故。無上無量大功德聚所生處故。 - 朱芾煌
(經名)一卷,失譯。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軍荼利之印咒觀門者。
唐中印度沙門善無畏譯
說護身,灑身,塗地,除萎華,叁摩耶灌頂,結發,獻水,乃至五淨等。各有真言,手印,叁部或通或別之不同。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