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谷山和尚,僧問:「省要處乞師一言。」師便起去。問:「羺羊挂角時如何?」師曰:「你向甚麼處覓?」曰:「挂角後如何?」師曰:「走。」 - 宋·普濟
潭州靈泉院和尚,僧問:「如何是和尚活計?」師曰:「一物也無。」曰:「未審日用何物?」師便喝。僧禮拜,師便打。問:「先師道:“金沙灘上馬郎婦。”意旨如何?」師曰:「上東門外人無數。」曰:「便恁麼會時如何?」師曰:「天津橋上往來多。」 - 宋·普濟
潭州鹿苑和尚,僧問:「余國作佛,還有異名也無?」師作此○相示之。問:「如何是鹿苑一路?」師曰:「吉獠舌頭問將來。」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南嶽石橋。」曰:「如何是出門合轍?」師曰:「拄杖頭鞋。」上堂,展手曰:「天下老和尚、諸上座命根,總在這裏。」有僧出曰:「還收得也無?」師曰:「天臺石橋側。」曰:「某甲不恁麼。」師曰:「伏惟尚飨。」問:「如何是世尊不說說?」師曰:「須彌山倒。」曰:「如何是迦葉不聞聞?」師曰:「大海枯竭。」 - 宋·普濟
潭州嶽麓山和尚,上堂,良久曰:「昔日毗盧,今朝嶽麓。珍重!」僧問:「如何是聲色外句?」師曰:「猿啼鳥叫。」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五音六律。」問:「截舌之句,請師舉揚。」師曰:「日能熱,月能涼。」 - 宋·普濟
魏府大覺和尚,參臨濟。濟才見,豎起拂子。師展坐具,濟擲下拂子。師收坐具,參堂去。時僧衆曰:「此僧莫是和尚親故,不禮拜又不吃棒?」濟聞說,令侍者:「喚適來新到上來。」師隨侍者到方丈,濟曰:「大衆道汝來參長老,又不禮拜,又不吃棒,莫是老僧親故?」師乃珍重下去。師住後,僧問:「如何是本來身?」師曰:「頭枕衡山,腳踏北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良馬不窺鞭,側耳知人意。」問:「如何是鎮國寶?」師曰:「穿耳賣不售。」問:「香草未生時如何?」師曰:「嗅著腦裂。」曰:「生後如何?」師曰:「腦裂。」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十字街頭,望空啓告。」問:「如何是大覺?」師曰:「惡覺。」曰:「乖極。」師便打。問:「忽來忽去時如何?」師曰:「風吹柳絮毛毬走。」曰:「不來不去時如何?」師曰:「華嶽叁峰頭指天。」問:「一飽忘百饑時如何?」師曰:「縱遇臨岐食,隨分納些些。」臨終時謂衆曰:「我有一只箭,要付與人。」時有一僧出,曰:「請和尚箭。」師曰:「汝喚甚麼作箭?」僧喝,師打數下,便歸方丈。卻喚其僧入來,問曰:「汝適來會麼?」曰:「不會。」師又打數下,擲卻拄杖。曰:「已後遇明眼人,分明舉似。」便乃告寂。 - 宋·普濟
蘇溪和尚,僧問:「如何是定光佛?」師曰:「鴨吞螺師。」曰:「還許學人轉身也無?」師曰:「眼睛突出。」 - 宋·普濟
襄州曆村和尚,僧問:「如何是觀其音聲而得解脫?」師將火箸敲柴曰:「汝還聞麼?」曰:「聞。」師曰:「誰不解脫?」師煎茶次,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舉起茶匙。僧曰:「莫只這便當否?」師擲向火中。 - 宋·普濟
新羅大茅和尚,上堂:「欲識諸佛師,向無明心內識取。欲識常住不凋性,向萬物遷變處識取。」僧問:「如何是大茅境?」師曰:「不露鋒。」曰:「爲甚麼不露鋒?」師曰:「無當者。」 - 宋·普濟
新羅國龜山和尚,有人舉裴相國啓建法會,問僧:「看甚麼經?」曰:「無言童子經。」公曰:「有幾卷?」曰:「兩卷。」公曰:「既是無言,爲甚麼卻有兩卷?」僧無對。師代曰:「若論無言,非唯兩卷。」 - 宋·普濟
新羅國雲住和尚,僧問:「諸佛道不得,甚麼人道得?」師曰:「老僧道得。」曰:「諸佛道不得,和尚作麼生道?」師曰:「諸佛是我弟子。」曰:「請和尚道。」師曰:「不是對君王,好與二十棒。」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夜半石牛吼。」曰:「來後如何?」師曰:「特地使人愁。」問:「既是普眼,爲甚不見普賢?」師曰:「只爲貪程太速。」 - 宋·普濟
興元府大浪和尚,僧問:「既是喝河神,爲甚麼被水推卻?」師曰:「隨流始得妙,住岸卻成迷。」 - 宋·普濟
凡十卷。又稱虛堂智愚禅師語錄、虛堂禅師語錄、虛堂錄、虛堂語錄。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爲臨濟宗之重要語錄。集錄臨濟宗楊岐派虛堂智愚之法語、偈頌、詩文。前七卷于虛堂在世時,其門人已刊行,後叁卷則爲宋代鹹淳五年(1269),妙源所輯集刊行。
(書名)十卷,門人等編。編錄臨濟宗揚岐派虛堂智愚之法語偈頌詩文者。前七卷,虛堂在世已被刊行,續集叁卷,系妙源所輯集刊行者。
懷州玄泉二世和尚,僧問:「辭窮理盡時如何?」師曰:「不入理豈同盡。」問:「妙有玄珠,如何取得?」師曰:「不似摩尼絕影豔,碧眼胡人豈能見?」曰:「有口道不得時如何?」師曰:「叁寸不能齊鼓韻,啞人解唱木人歌。」 - 宋·普濟
全一卷。日本臨濟宗僧雪江宗深(1408~1486)撰,禅悅編。又稱佛日真照禅師雪江和尚語錄、雪江錄、佛日真照禅師語錄。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冊。編錄大德寺語、瑞泉寺語、龍安寺語、龍興寺語、升座、立地、秉炬、像贊、自贊、法語、偈頌、字說、行狀、附錄等。
楊州豐化和尚,僧問:「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時如何?」師曰:「莫飄露麼?」問:「不具得失時如何?」師曰:「道甚麼?」 - 宋·普濟
袁州仰山東塔和尚,僧問:「如何是君王劍?」師曰:「落纜不采功。」曰:「用者如何?」師曰:「不落人手。」問:「法王與君王相見時如何?」師曰:「兩掌無私。」曰:「見後如何?」師曰:「中間絕像。」 - 宋·普濟
凡四卷。又作義堂錄、空華錄。日本臨濟宗僧義堂周信(1325~ 1388)撰,中圓、中季等編。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冊。編集海雲山善福禅寺語錄、瑞龍山太平興國南禅寺語錄、升座、拈香、小佛事、道號、佛祖贊等,及無著道忠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