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陵伽」或爲「迦達利鹿」的對譯,「迦達利鹿」是一種可製成貴重皮毛的鹿,「波和(罕)【和+心】邏」爲音譯,和(罕)【和+心】讀作「湖」,義譯爲「最上好的」,「波遮悉多羅那」爲音譯,義譯爲「覆蓋用物」。整句另譯作「迦屍迦嬌奢耶衣」。 - 莊春江居士編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佛住楞伽山頂,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衆俱。大慧菩薩以偈問百八句?佛以偈領。並爲出所未問,總以一切句非一切句答之。次答諸識生住滅有二種。次明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次答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次明上聖智叁相。次答所問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次答淨除自心現流頓漸之問。次答常不思議非同外道之問。次明五無間種性,及菩薩一闡提。次明叁自性。次明二種無我相。次答離建立,誹謗,見。次答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之問。一切佛語心品之二,答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次答修行者大方便。次答一切諸
法緣因之相。次答言說妄想相心經之問。次答自覺聖智所行之問。次明四種禅。次答般涅盤問。次明二種自性相,二種神力建立。次答緣起不同外道因緣之問。次答常聲爲惑亂。次明一切法如幻。次明當善觀名,句,形,身。及四種計論。次答四果差別通相之問。次明有二種覺。次明當善四大造色。次明當說諸陰自性相。次明外道有四種涅盤。次說妄想自性分別通相。次答自覺聖智相,及一乘之問。 一切佛語心品之叁,說叁種意生身。次答五無間不入地獄之問。次答佛知覺問。次答諸佛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次答不說是佛說問。次答離有無有相問。次答宗通相問。次答不實妄想問。次答善語義問。次明智識相。次明外道九種轉變論。次答一切法相續義,解脫義。次答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問。次明一切法不生不應立宗。次答智不得問。次分別說通及宗通。次答勿習近世間論問。次答外道妄想涅盤,非順涅盤。 一切佛語心品之四,答如來爲作爲不作等問。次答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問。次答不生不滅無奇特問。次答外道七種無常,非是佛法。次答滅正受次第相續問。次答如來非常非無常。次因誰生誰滅之問,明如來藏是善不善因。次答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分別相。次答如恒河沙問。次答一切法剎那問。次答六波羅密有叁種分別。次答種種相違問難。次答不食肉義。
達磨大師指此可以印心,故獨流通于世。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修行方便道安那般那念退分第一。修行勝道退分第二。修行方便道安般念住分第叁。修行勝道住分第四。修行方便道升進分第五。修行勝道升進分第六。修行方便道安般念決定分第七。修行勝道決定分第八。修行方便道不淨觀退分第九。住分第十。升進分第十一。決定分第十二。修行觀界分第十叁。已上皆五言頌。修行四無量叁昧第十四。修行觀陰分第十五。修行觀入分第十六(外六入如賊,內六入如空聚,亦說內外入爲此彼岸)。修行觀十二因緣第十七。已上皆長文。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多羅菩薩說一咒。自在天說一咒。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多羅菩薩,說一咒,自在天王,說一咒。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前後皆有偈,持者亦得生極樂。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說十六大阿羅漢名,並眷屬數目住處,及明末法之中,于叁寶所種善根者,叁會得度。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Mah&amacron;vaipulyabuddha-ga&ndotblw;&ddotblw;avy&umacron;ha-s&umacron;tra,譯曰大方廣覺者雜華嚴飾經。即華嚴經之具名也。華嚴玄談九曰:“依今梵本,雲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拏骠诃修多羅,此雲大方廣佛雜華嚴飾經,今略雜飾字耳。”同鈔曰:“若別對者,摩诃言大,毗佛略雲方廣,勃陀雲覺者,即是佛字,略存梵音故。健拏言雜華,骠诃雲嚴飾,修多羅雲經。”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在給孤獨園,觀自在菩薩說真言曰:唵,阿噜力迦(半音呼之)娑頁(二合引)诃(引)此是一切蓮華部心,次說種種曼荼羅法,畫像法,護摩法,持者生極樂國。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
婆伽婆入神通大光明藏叁昧,現諸淨土,與大菩薩十萬人俱。文殊普賢等十二菩薩,次第請問因地修證法門。佛一一答之。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瑜伽七十七卷十六頁雲:世尊!雲何菩薩依奢摩他毗缽舍那,勤修行故;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善男子!若諸菩薩、已得奢摩他毗缽舍那;依七真如,于如所聞所思法中,由勝定心,于善審定,于善思量,于善安立,真如性中,內正思惟。彼于真如,正思惟故;心于一切細相現行,尚能棄舍;何況粗相。善男子!言細相者,謂心所執受相,或領納相,或了別相,或雜染清淨相,或內相,或外相,或內外相,或謂我當修行一切利有情相,或正智相,或真如相,或苦集滅道相,或有爲相,或無爲相,或有常相,或無常相,或苦有變異性相,或苦無變異性相,或有爲異相相,或有爲同相相,或知一切是一切已有一切相,或補特伽羅無我相,或法無我相,于彼現行,心能棄舍。彼既多住如是行故;于時時間,從其一切系蓋散動,善修治心。從是已後,于七真如,有七各別自內所證通達智生;名爲見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薩正性離生,生如來家,證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勝德。彼于先時,由得奢摩他毗缽舍那故;已得二種所緣。謂有分別影像所緣、及無分別影像所緣。彼于今時,得見道故;更證得事邊際所緣。複于後後一切地中,進趣修道。卽于如是叁種所緣,作意思惟;譬如有人、以其細楔,出于粗楔,如是菩薩、依此以楔出楔方便、遣內相故;一切隨順雜染分相、皆悉除遣。相除遣故,粗重亦遣。永害一切相粗重故;漸次于彼後後地中,如煉金法,陶煉其心。乃至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又得所作成滿所緣。善男子!如是菩薩、于內止觀正修行故;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 朱芾煌
唐終南山草堂寺沙門宗密述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弗若多羅。此雲功德華。罽賓人也。少出家以戒節見稱。備通叁藏而專精十誦律部。爲外國師宗。時人鹹謂己階聖果。以僞秦弘始中振錫入關。秦上姚興待以上賓之禮。羅什亦挹其戒範厚相宗敬。先是經法雖傳律藏未闡。聞多羅既善斯部。鹹共思慕。以僞秦弘始六年十月十七日。集義學僧數百余人于長安中寺。延請多羅誦出十誦梵本。羅什譯爲晉文。叁分獲二。多羅構疾庵然棄世。衆以大業未就而匠人殂往。悲恨之深有踰常痛。 - 顧偉康編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二冊。略稱金剛頂發菩提心論、發菩提心論、菩提心論、瑜伽總持教門說菩提心觀行修持義。乃密宗所依據之重要論部。立行願、勝義、叁摩地等叁門,記述菩提心之行相。以行願菩提心利益安樂無余有情界;勝義菩提心觀一切法無自性;而以叁摩地觀“行”之相,即指日月輪觀及五相成身觀等。此論依叁摩地之法,故得悟諸佛之法身而證“法界體性智”。
一般皆謂本論系龍樹菩薩所作,然文中多處引用大日經、大日經供養法及大日經疏等之文句,由此推測或系唐代密宗祖師一行以後之著作。[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五]
(書名)一卷,龍樹菩薩作。唐不空譯。常略曰菩提心論。乃真言宗十卷書之一。
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僧宗泐,演福講寺住持僧如卺奉 诏同注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經名)Suvar&ndotblw;aprabh&amacron;o-ttamendrar&amacron;j&amacron;sutra,譯曰金光明帝王經。金光明玄義上曰:“真谛叁藏雲:修跋拏,此言金。婆頗婆,此言光。郁多摩,此言明。因陀羅,此言帝。遮閱那,此言王。修多羅,此言經。都雲金光明帝王經。”
即《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儀軌經》重出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