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3本字典中找到 188 条与“无常”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10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146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无常 常无常 二无常 三无常 无常刀 无常风 无常观 无常虎 无常偈 无常见 无常讲 无常经 无常狼 无常灭 无常鸟 无常磬 无常色 无常使 无常堂 无常相 无常想 无常行 无常性 无常依 无常义 无常院 无常钟 八种无常 变异无常 变易无常 别离无常 剎那无常 成无常品 当有无常 法性无常 垢净无常 观色无常 观身无常 合会无常 坏灭无常 俱分无常 苦空无常 六种无常 灭分无常 灭坏无常 念念无常 七种无常 起尽无常 入无常性 三种无常 散坏无常 刹那无常 生分无常 生起无常 世间无常 四无常偈 所有无常 无常故苦 无常观门 无常卽苦 无常皆苦 无常苦想 无常杀鬼 无常盛火 无常行相 无常迅速 无常依经 无常有三 无性无常 现随无常 相续无常 一期无常 有为无常 暂住无常 诸行无常 转变无常 毕竟无常住 常无常二身 此觉观无常 佛说无常经 空无常六譬 去来行无常 三启无常经 无常不恒欲 无常及苦空 无常行如电 无常义差别 无常有为相 一切行无常 诸行无常印 二因悟入无常 苦空无常无我 器世间无常性 世间我常无常 死与无常差别 外道七种无常 无常所作众苦 无常相十二种 一切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决定 祇园精舍无常院 无常差别有多种 无常性见有六种 五种修无常想行 一旦无常万事休 有情世间无常性 变异无常有十五种 乘事变异无常之性 地事变异无常之性 光明变异无常之性 库藏变异无常之性 三种无常所作众苦 山事变异无常之性 生老住无常非实有 十八界常无常分别 水事变异无常之性 死想与无常想差别 无常苦及无常故苦 无常无智有七种因 无常有为思愿缘生 无常与苦二句分别 严具变异无常之性 业事变异无常之性 一切种行无常苦想 一切诸行皆是无常 衣事变异无常之性 饮食变异无常之性 园事变异无常之性 诸欲无常虚伪不实 资具变异无常之性 非择灭与无常灭差别 等随观色乃至识有无常 无常(anitya) 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一切自体诸行皆悉无常 于怨害有情所修无常想 三法是无常性观趣入上首 无常苦想有六种所对治法 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男女承奉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十六外事种种变异无常之性 舞歌乐事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香鬘涂饰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择灭非择灭无常灭三种差别 一切法常或无常或非常非无常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 ▲ 收起
法相辞典 【163】业事变异无常之性

瑜伽三十四卷九页云:云何观察业事变异无常之性?谓先一时、见彼种种徇利牧农工巧正论行船等业、皆悉兴盛。复于一时,见彼事业、皆悉衰损。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4】一切种行无常苦想

  瑜伽八十六卷十七页云:复次由四差别,当知修习一切种行无常苦想。何等为四?一、果差别故,二、自性差别故,三、品类差别故,四、方便差别故。果差别者:谓修此想,能遣一切欲贪、色贪、及无色贪、掉、慢、无明。当知此中显示三种本烦恼断,及显三种随烦恼断。欲贪烦恼,掉为助伴。色贪烦恼,慢为助伴。无色贪惑,无明为伴。复有差别。谓于此中,显示下分上分结尽。自性差别者:谓于此中,由正修习闻所成慧,说名亲近。由正修习思所成慧,能入修故;说名修习。由正修习修所成慧,名多修习。又由修习了相作意故,名亲近。唯除加行究竟作意,由正修习诸余作意故;名修习。修习加行究竟作意,名多修习。是名第二三种差别。又由所依、所缘、作意,随其次第,当知是名为乘为事为随建立。又由长时串修习故;说名纯熟。数数无倒修方便故;说名善受,及与善发,品类差别者:谓修如是无常想时,速能永拔一切随眠;弃舍下地一切善法;摄受上地一切善法。于余一切不净想等,最高广性,能善住持,遍行一切。犹如观察所取之事,卽如是观能取之事。彼相解脱,能得无漏无常之想。若有漏想,若无漏想,如是一切,皆于涅盘,善能随顺、趣向、临入。皆能对治无明大暗,一切永断。永断彼故;清净鲜白诸无学想,皆由一切无漏学想增上故得。方便差别者:谓独处空闲,以无颠倒数数作意,观察诸行无常之性。由无常想,住无我想。于见道中,既住无漏无我想已;于上修道,由有学想,永害我慢;随得涅盘,二种皆具。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5】一切诸行皆是无常

  瑜伽四十六卷一页云:云何菩萨等随观察一切诸行皆是无常?谓诸菩萨,观一切行言说自性,于一切时,常无所有。如是诸行,常不可得,故名无常。又卽观彼离言说事,由不了知彼真实故:无知为因,生灭可得。如是诸行离言自性,有生有灭,故名无常。又诸菩萨,观过去行,已生已灭。由彼诸行,无因可得,亦无自性;是故观彼因性、自性,皆无所有。观现在行,已生未灭。由彼诸行,因不可得。已与果故。自性可得。犹未灭故。是故观彼自性是有,而无有因。观未来行,未生未灭。由彼诸行,有因可得。未与果故。无有自性。犹未生故。是故观彼唯有因性,而无自性。菩萨如是见三世中分段诸行相续转已;等随观见一一剎那,有为诸行,皆有三种有为之相。于剎那后,复有第四有为之相。卽于此中,前剎那行自性灭坏无间,非先诸行剎那自性生起;正观为生。诸行生已;卽时未坏;正观为住。此已生行,望前已灭诸行剎那,自性别异;正观为老。从此诸行生剎那后,卽此已生诸行剎那自性灭坏;正观为灭。菩萨观此已生剎那诸行自性,卽是生住老之自性。不见生等,别有自性。如实观见生剎那后,卽此生等诸行剎那自性灭坏,无别有性。如是四种有为之相,总摄诸行。以要言之,二分所显。一者、有分所显,二者、无分所显。此中世尊,依于有分,建立一种有为之相。依于无分,建立第二有为之相。住异二种,俱是诸行有分所显;建立第三有为之相。此中菩萨,观一切时,唯有诸行;除此,更无生住老灭,恒有实物,自性成就。何以故?诸行生时,唯卽如是诸行可得;无别有余生住老灭。如是诸行住老灭时,唯卽如是诸行可得;无别有余生住老灭。又诸菩萨,以理推求,生等实物,亦不可得。如是推求不可得者:谓若离彼色等诸行,别有生法;是卽应如色等诸行,自体有生;如是此生,亦应有生。如是卽应有二种生。一者、行生,二者、生生。如是行生,与彼生生,为一?为异?若言一者;计生实有,卽为唐捐。言别有生,是实物有;不应道理。若言异者;如是卽应非行生生。是行生生,不应道理。如说生相,如是广说住老灭相,当知亦尔。谓若灭法,别有自性,是实成就;卽应此灭,有生有灭。若灭生时;一切诸行,皆应同灭。如是卽应少用功力,如入灭定,诸心心所,一切皆灭。若灭灭时;一切诸行,虽皆已灭;复应还生。以灭无故。是故言灭有生有灭,不应道理。又善男子,或善女人,于一切时恒有实物自性成就,观为假有;而能修厌离欲解脱;不应道理。与此相违,是应道理。由此行相,是诸菩萨,如实了知一切诸行皆是无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6】衣事变异无常之性

  瑜伽三十四卷九页云:云何观察衣事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种种衣服,一时新成,一时故坏;一时鲜洁,一时垢腻。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7】饮食变异无常之性

瑜伽三十四卷九页云:云何观察饮食变异无常之性?谓由观见种种饮食、一时未办,一时已办:一时入口,牙齿咀嚼,和杂涎唾,细细吞咽,一时入腹,渐渐消化,一时变为屎尿流出。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8】园事变异无常之性

瑜伽三十四卷八页云:云何观察园事变异无常之性?谓先观见诸园苑中,药草丛林、华果枝叶、悉皆茂盛;青翠丹晖,甚可爱乐。复于后时,见彼枯槁,无诸华果,柯叶零落,火所焚烧,水所漂荡。见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9】诸欲无常虚伪不实

瑜伽八十四卷一页云:诸欲无常虚伪不实者:谓于诸欲,宣说颠倒。以是四种颠倒事故。当知此中虚故无我,伪故不净;不实故苦。由于是处乐非实故。然彼诸欲,似常等现;说名妄法。颠倒事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0】资具变异无常之性

瑜伽三十四卷十页云:云何观察资具变异无常之性?谓观见彼、未造已造,成满破坏,前后变异。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1】非择灭与无常灭差别

  大毗婆沙论三十一卷十二页云:非择灭,无常灭,何差别?答:非择灭者:不由择力,解脱疫疠灾横愁恼,种种魔事,行世苦法;非于贪欲调伏断越。无常灭者:诸行散坏破没亡退。是谓二灭差别。此中解脱疫疠、灾横、愁恼、种种魔事。苦法者:显有漏法非择灭。解脱行世法者:显无漏法非择灭。非于贪欲调伏断越者:显异择灭。
  二解  发智论二卷二页云:非择灭,无常灭,何差别?答:非择灭者:不由择力,解脱疫疠、灾横、愁恼、种种魔事,行世苦法;非于贪欲调伏断越。无常灭者:诸行散坏破没亡退。是谓二灭差别。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2】等随观色乃至识有无常

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页云:问:世尊依何密意,说等随观色乃至识有无常耶?答:依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何以故?欲说等随观常无有,故说等随观有无常。 - 朱芾煌

中国百科全书 【173】无常(anitya)

  wuchang
  佛教教义。三法印之一。指世界万有(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永恒的实体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都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佛典中常提到的有:1、刹那无常。谓一切有为法,刹那之间,有生、住、异、灭的变化;2、相续无常。谓一切有为法在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佛教不仅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认为有其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相承的阶段或呈现为四种相状,所谓“四相迁流”,即生、住、异、灭,一种现象的生起称生,事物或现象形成后有其相对的稳定性称住,在相对稳定中又无时不在变异称异,现象的消灭称灭。任何事物和现象在一刹那中都具有生、住、异、灭四相。但有时又将无常分为:1、众生无常。谓人生都是无常的,终归要变化以至于消灭的;2、世界无常。谓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变迁中,最后归于消灭;3、诸念无常。谓人们的思维概念都是瞬息万变的,所谓“念念生灭”。佛教这种无常学说,主要是为反对当时婆罗门教主张宇宙的最高主宰---梵是永恒常住的理论而提出的。

法相辞典 【174】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三种

辩中边论中卷二页云:颂曰:无性与生灭垢净三无常。所取及事相和合苦三种。空亦有三种。谓无异自性。无相及异相自相三无我。如次四三种,依根本真实。论曰:无常三者:一、无性无常。谓遍计所执。此常无故。二、生灭无常。谓依他起。有起尽故。三、垢净无常。谓圆成实。位转变故。苦三种者:一、所取苦。谓遍计所执。是补特伽罗法执所取故。二、事相苦。谓依他起。三苦相故。三、和合苦。谓圆成实。苦相合故。空有三者:一、无性空。谓遍计所执。此无理趣,可说为有。由此非有,说为空故。二、异性空。谓依他起。如妄所执,不如是有;非一切种姓全无故。三、自性空。谓圆成实。二空所显为自性故。无我三者:一、无相无我。谓遍计所执。此相本无,故名无相。卽此无相,说为无我。二、异相无我。谓依他起。此相虽有;而不如彼遍计所执。故名异相。卽此异相,说为无我。三、自相无我。谓圆实成。无我所显,以为自相。卽此自相,说为无我。如是所说无常苦空无我四种,如其次第,依根本真实,各分为三种。四各三种,如前应知。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5】一切自体诸行皆悉无常

  瑜伽八十六卷十一页云:复次由五因缘,当知一切自体诸行,皆悉无常。谓一切自体,寿量有限。假使有人,欲自祈验,我今以手执持泥团,或牛粪团,能经几时。作是愿已,随取彼团。是人尔时任情所欲,能执不舍;乃至于后,欲弃卽弃,欲持卽持。非如所受必死之身,至寿尽际,尚不能遂己之所欲,延一剎那;况乎久住。又一切自体,因所生故,彼因作故,是无常故。又有自体,广大兴盛,终归磨灭,而可得故。谓在色界欲界天人、大梵、帝释、转轮王等。又由无倒阿笈摩故。谓佛世尊,于诸自体无常法性,现见现证而宣说故。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6】于怨害有情所修无常

  瑜伽四十二卷七页云: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无常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诸有有情、若生若长一切无常;皆是死法。极报怨者,谓断彼命。是诸有情、命念念断。智者何缘复欲更断。如是生死性无常法诸有情上、其有智者、尚不应起有染浊心;况当以手块杖加害。何况一切永断其命。如是如理正思惟故;舍常坚想,安住无常不坚固想。依无常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7】三法是无常性观趣入上首

瑜伽十四卷四页云:又有三法,是修行者观身语意无常性观趣入上首。一者、入出息。二者、寻伺。三者、想思。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8】无常苦想有六种所对治法

瑜伽二十卷八页云:又于无常所修苦想,略有六种所对治法。何等为六?一、于未生善法,最初应生,而有懒堕。二、于已生善法,应住不忘修习圆满倍令增广所有懈怠。三、于恭敬师长往请问中,不恒相续。四、于恒修善法,常随师转,远离净信。五、由远离净信,不能常修。六、于内放逸。由放逸故;于常修习诸善法中,不恒随转。如是六种所对治法,还有六法,能为对治,多有所作。与此相违,应知其相。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9】无常苦与空无我二句分别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问:若无常苦;皆空无我耶?设空无我;皆无常苦耶?答:诸无常苦、皆空无我。有空无我、非无常苦。谓于此中,苦集谛、具四种;道谛、有三;灭谛、有二;非无常、非苦。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80】男女承奉所有变异无常之性

  瑜伽三十四卷十页云:云何观察男女承奉所有变异无常之性?谓观见彼,或衰或盛,不久坚住。见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诸行,其性无常。余如前说。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