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之异名。
(杂语)宝积经百十六曰:“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是说实相观也。谓诸法之实相,以寂灭无相之故,无生死涅槃之假相也。
全一卷。晋代法炬译。又作正事经、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旨在叙述摄受比丘为正事及其功德。初叙佛陀住于祇树给孤独园,逢夏安居或十五日布萨之时,赞叹诸长老比丘摄受年少比丘及游化四方之比丘为正事。次叙诸长老比丘藉修行所得之福报功德。[历代三宝纪卷六、大唐内典录卷二、古今译经图纪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二]
(名数)一知色,譬知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二知相,譬知行善行恶之相。三知摩刷。譬离恶念。四知护疮。譬护持五根。五知起烟。譬多闻说法。六知良田茂草,譬八正道。七知所爱。譬爱法宝。八知择道行。譬行十二部经。九知渡所。譬四意止。十知止足。譬不贪食。十一知时宜。譬恭奉长老比丘。
(书名)一卷,宋僧璩撰出。说有部律之羯磨法。
(书名)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之略名。
(书名)十诵律波罗提木叉比丘尼戒本之略名。
(名数)毗奈耶杂事四十曰:“一、高声共许净法(四分“得寺内”,十诵“如是净”,五分“求听净”),比丘在寺内作别众非法之羯磨大众高声共许,则其法成。二、随喜净法(四“后听可”,十“证知净”,五“合于求听净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众随喜,又于界内先作别众之羯磨,然后求来人听可则其法成。三、旧事净法(四“得常”,十“行法净”,五“习先所习净”),比丘自堀地,教人使堀等旧作事,作之亦非违法。四、盐事净(四“得与盐共宿”,十“盐净”,五“盐姜合共宿净”),以筒盛盐带于身常受用,亦非非法。五、道行常法(四“得聚落间”,十“近聚落净”,五“越聚落净”),比丘于一处食已,未行一驿半驿,便作别众食,亦非违法。六、二指净法(四“两指抄食”,十“指净”,五“两指抄食净”),比丘足食已,不受残食之法,更得食以两指食之,亦非违法。七、必治病净法(四“得饮阇楼罗酒”,十“贫住净”,五“饮阇楼伽酒净”),和水饮酒为治病,亦非非法。八、酪浆净法(四“得和”,十“生和合净”,五“酥油蜜和酪净”),以乳酪一升和水搅之,于非时饮用,亦非违法。九、座具净法(四“得畜不截坐具”,十“楼边不益尼师坛净”,五“怖坐具大小随意大小净”),作新坐具,不着故物,且大小随意作之而受用,亦非非法。十、金宝净法(四“得受金银”,十“金银宝物净”,五“受畜金银钱净”),受金银宝玉之施物而畜之亦非违法(五分合一与二更加复坐食净为十事)。”南传律本言十事非法与此稍有相违。而古来各异其解。即一、盐净,于角蓄盐可持。二、二指净,至下二指得取食。三、聚落间净,自一村行于他村时,时间外得取食。四、住处净,住同一境界内得别别作斋日说戒。五、随意净(又后听净),无裁断权利之众僧行事。事后得乞大众承认。即得随意行事务也。六、习先所习净(又久住净),若有惯例,无论何事,皆得为之。七、生和合净,午时过不许饮新乳,但饮残乳,非其所限。故少变质之生和合Amathi得饮之。八、水净(又饮阇楼伽酒净),阇楼伽Jalogi浊也。谓白酒,甘酒之类。耶树汁之酦酵者。要之饮酒精分少之酒也。九、不益楼尼师坛那净,饰楼之席布,越定量之大亦不为罪。十、金钱净,手捉金钱亦非为罪。以上为据南传之巴利律者。西藏所传大体同跋阇子比丘条。
唐西太原寺沙门释怀素依律集出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即莎伽陀比丘也,佛赞说其降龙功德,并非实醉,有似大乘发迹显本之意。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传说)智度论十一举翻名,谓之华色比丘尼。毗奈耶杂事存梵名,谓为嗢盋罗苾刍。又分别功德论谓之莲华色尼。是为同一之莲华比丘尼,佛自忉利天降下时,以神通变身为轮王,最初礼佛。后呵责提婆达多非法,遂为彼所打杀。见华色条。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说末世佛法破灭之相者。
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灭度后,有弥兰王,向那先比丘种种问难,比丘一一答之。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有比丘因恶名住林中欲自杀,正住天神说偈晓之,即得道果。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比丘因恶名,欲往林中自杀,正住天神说偈晓之,即得道。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因上座比丘如法摄受年少比丘,佛赞叹之。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因上座比丘如法摄受年少比丘,佛赞叹之。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