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3本字典中找到 188 條與「無常」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 第10頁 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46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無常 常無常 二無常 叁無常 無常刀 無常風 無常觀 無常虎 無常偈 無常見 無常講 無常經 無常狼 無常滅 無常鳥 無常磬 無常色 無常使 無常堂 無常相 無常想 無常行 無常性 無常依 無常義 無常院 無常鍾 八種無常 變異無常 變易無常 別離無常 剎那無常 成無常品 當有無常 法性無常 垢淨無常 觀色無常 觀身無常 合會無常 壞滅無常 俱分無常 苦空無常 六種無常 滅分無常 滅壞無常 念念無常 七種無常 起盡無常 入無常性 叁種無常 散壞無常 刹那無常 生分無常 生起無常 世間無常 四無常偈 所有無常 無常故苦 無常觀門 無常卽苦 無常皆苦 無常苦想 無常殺鬼 無常盛火 無常行相 無常迅速 無常依經 無常有叁 無性無常 現隨無常 相續無常 一期無常 有爲無常 暫住無常 諸行無常 轉變無常 畢竟無常住 常無常二身 此覺觀無常 佛說無常經 空無常六譬 去來行無常 叁啓無常經 無常不恒欲 無常及苦空 無常行如電 無常義差別 無常有爲相 一切行無常 諸行無常印 二因悟入無常 苦空無常無我 器世間無常性 世間我常無常 死與無常差別 外道七種無常 無常所作衆苦 無常相十二種 一切諸行無常 諸行無常決定 祇園精舍無常院 無常差別有多種 無常性見有六種 五種修無常想行 一旦無常萬事休 有情世間無常性 變異無常有十五種 乘事變異無常之性 地事變異無常之性 光明變異無常之性 庫藏變異無常之性 叁種無常所作衆苦 山事變異無常之性 生老住無常非實有 十八界常無常分別 水事變異無常之性 死想與無常想差別 無常苦及無常故苦 無常無智有七種因 無常有爲思願緣生 無常與苦二句分別 嚴具變異無常之性 業事變異無常之性 一切種行無常苦想 一切諸行皆是無常 衣事變異無常之性 飲食變異無常之性 園事變異無常之性 諸欲無常虛僞不實 資具變異無常之性 非擇滅與無常滅差別 等隨觀色乃至識有無常 無常(anitya) 無常苦空無我各有叁種 一切自體諸行皆悉無常 于怨害有情所修無常想 叁法是無常性觀趣入上首 無常苦想有六種所對治法 無常苦與空無我二句分別 男女承奉所有變異無常之性 十六外事種種變異無常之性 舞歌樂事所有變異無常之性 香鬘塗飾所有變異無常之性 擇滅非擇滅無常滅叁種差別 一切法常或無常或非常非無常 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 收起
法相辭典 【163】業事變異無常之性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業事變異無常之性?謂先一時、見彼種種徇利牧農工巧正論行船等業、皆悉興盛。複于一時,見彼事業、皆悉衰損。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4】一切種行無常苦想

  瑜伽八十六卷十七頁雲:複次由四差別,當知修習一切種行無常苦想。何等爲四?一、果差別故,二、自性差別故,叁、品類差別故,四、方便差別故。果差別者:謂修此想,能遣一切欲貪、色貪、及無色貪、掉、慢、無明。當知此中顯示叁種本煩惱斷,及顯叁種隨煩惱斷。欲貪煩惱,掉爲助伴。色貪煩惱,慢爲助伴。無色貪惑,無明爲伴。複有差別。謂于此中,顯示下分上分結盡。自性差別者:謂于此中,由正修習聞所成慧,說名親近。由正修習思所成慧,能入修故;說名修習。由正修習修所成慧,名多修習。又由修習了相作意故,名親近。唯除加行究竟作意,由正修習諸余作意故;名修習。修習加行究竟作意,名多修習。是名第二叁種差別。又由所依、所緣、作意,隨其次第,當知是名爲乘爲事爲隨建立。又由長時串修習故;說名純熟。數數無倒修方便故;說名善受,及與善發,品類差別者:謂修如是無常想時,速能永拔一切隨眠;棄舍下地一切善法;攝受上地一切善法。于余一切不淨想等,最高廣性,能善住持,遍行一切。猶如觀察所取之事,卽如是觀能取之事。彼相解脫,能得無漏無常之想。若有漏想,若無漏想,如是一切,皆于涅盤,善能隨順、趣向、臨入。皆能對治無明大暗,一切永斷。永斷彼故;清淨鮮白諸無學想,皆由一切無漏學想增上故得。方便差別者:謂獨處空閑,以無顛倒數數作意,觀察諸行無常之性。由無常想,住無我想。于見道中,既住無漏無我想已;于上修道,由有學想,永害我慢;隨得涅盤,二種皆具。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5】一切諸行皆是無常

  瑜伽四十六卷一頁雲:雲何菩薩等隨觀察一切諸行皆是無常?謂諸菩薩,觀一切行言說自性,于一切時,常無所有。如是諸行,常不可得,故名無常。又卽觀彼離言說事,由不了知彼真實故:無知爲因,生滅可得。如是諸行離言自性,有生有滅,故名無常。又諸菩薩,觀過去行,已生已滅。由彼諸行,無因可得,亦無自性;是故觀彼因性、自性,皆無所有。觀現在行,已生未滅。由彼諸行,因不可得。已與果故。自性可得。猶未滅故。是故觀彼自性是有,而無有因。觀未來行,未生未滅。由彼諸行,有因可得。未與果故。無有自性。猶未生故。是故觀彼唯有因性,而無自性。菩薩如是見叁世中分段諸行相續轉已;等隨觀見一一剎那,有爲諸行,皆有叁種有爲之相。于剎那後,複有第四有爲之相。卽于此中,前剎那行自性滅壞無間,非先諸行剎那自性生起;正觀爲生。諸行生已;卽時未壞;正觀爲住。此已生行,望前已滅諸行剎那,自性別異;正觀爲老。從此諸行生剎那後,卽此已生諸行剎那自性滅壞;正觀爲滅。菩薩觀此已生剎那諸行自性,卽是生住老之自性。不見生等,別有自性。如實觀見生剎那後,卽此生等諸行剎那自性滅壞,無別有性。如是四種有爲之相,總攝諸行。以要言之,二分所顯。一者、有分所顯,二者、無分所顯。此中世尊,依于有分,建立一種有爲之相。依于無分,建立第二有爲之相。住異二種,俱是諸行有分所顯;建立第叁有爲之相。此中菩薩,觀一切時,唯有諸行;除此,更無生住老滅,恒有實物,自性成就。何以故?諸行生時,唯卽如是諸行可得;無別有余生住老滅。如是諸行住老滅時,唯卽如是諸行可得;無別有余生住老滅。又諸菩薩,以理推求,生等實物,亦不可得。如是推求不可得者:謂若離彼色等諸行,別有生法;是卽應如色等諸行,自體有生;如是此生,亦應有生。如是卽應有二種生。一者、行生,二者、生生。如是行生,與彼生生,爲一?爲異?若言一者;計生實有,卽爲唐捐。言別有生,是實物有;不應道理。若言異者;如是卽應非行生生。是行生生,不應道理。如說生相,如是廣說住老滅相,當知亦爾。謂若滅法,別有自性,是實成就;卽應此滅,有生有滅。若滅生時;一切諸行,皆應同滅。如是卽應少用功力,如入滅定,諸心心所,一切皆滅。若滅滅時;一切諸行,雖皆已滅;複應還生。以滅無故。是故言滅有生有滅,不應道理。又善男子,或善女人,于一切時恒有實物自性成就,觀爲假有;而能修厭離欲解脫;不應道理。與此相違,是應道理。由此行相,是諸菩薩,如實了知一切諸行皆是無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6】衣事變異無常之性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衣事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種種衣服,一時新成,一時故壞;一時鮮潔,一時垢膩。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7】飲食變異無常之性

瑜伽叁十四卷九頁雲:雲何觀察飲食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種種飲食、一時未辦,一時已辦:一時入口,牙齒咀嚼,和雜涎唾,細細吞咽,一時入腹,漸漸消化,一時變爲屎尿流出。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8】園事變異無常之性

瑜伽叁十四卷八頁雲:雲何觀察園事變異無常之性?謂先觀見諸園苑中,藥草叢林、華果枝葉、悉皆茂盛;青翠丹晖,甚可愛樂。複于後時,見彼枯槁,無諸華果,柯葉零落,火所焚燒,水所漂蕩。見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9】諸欲無常虛僞不實

瑜伽八十四卷一頁雲:諸欲無常虛僞不實者:謂于諸欲,宣說顛倒。以是四種顛倒事故。當知此中虛故無我,僞故不淨;不實故苦。由于是處樂非實故。然彼諸欲,似常等現;說名妄法。顛倒事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0】資具變異無常之性

瑜伽叁十四卷十頁雲:雲何觀察資具變異無常之性?謂觀見彼、未造已造,成滿破壞,前後變異。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1】非擇滅與無常滅差別

  大毗婆沙論叁十一卷十二頁雲:非擇滅,無常滅,何差別?答:非擇滅者:不由擇力,解脫疫疠災橫愁惱,種種魔事,行世苦法;非于貪欲調伏斷越。無常滅者:諸行散壞破沒亡退。是謂二滅差別。此中解脫疫疠、災橫、愁惱、種種魔事。苦法者:顯有漏法非擇滅。解脫行世法者:顯無漏法非擇滅。非于貪欲調伏斷越者:顯異擇滅。
  二解  發智論二卷二頁雲:非擇滅,無常滅,何差別?答:非擇滅者:不由擇力,解脫疫疠、災橫、愁惱、種種魔事,行世苦法;非于貪欲調伏斷越。無常滅者:諸行散壞破沒亡退。是謂二滅差別。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2】等隨觀色乃至識有無常

瑜伽七十叁卷十一頁雲:問:世尊依何密意,說等隨觀色乃至識有無常耶?答:依相無自性性,說如是言。何以故?欲說等隨觀常無有,故說等隨觀有無常。 - 朱芾煌

中國百科全書 【173】無常(anitya)

  wuchang
  佛教教義。叁法印之一。指世界萬有(一切事物和思維概念)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佛教認爲,宇宙間一切現象,都是此生彼生、此滅彼滅的相互依存關系,沒有永恒的實體的存在。所以任何現象都是無常的,表現爲刹那刹那生滅的。佛典中常提到的有:1、刹那無常。謂一切有爲法,刹那之間,有生、住、異、滅的變化;2、相續無常。謂一切有爲法在一期相續之上有生、住、異、滅之四相。佛教不僅認爲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還認爲有其發展的過程,可分爲四個連續相承的階段或呈現爲四種相狀,所謂“四相遷流”,即生、住、異、滅,一種現象的生起稱生,事物或現象形成後有其相對的穩定性稱住,在相對穩定中又無時不在變異稱異,現象的消滅稱滅。任何事物和現象在一刹那中都具有生、住、異、滅四相。但有時又將無常分爲:1、衆生無常。謂人生都是無常的,終歸要變化以至于消滅的;2、世界無常。謂世界上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無時無刻不在流動變遷中,最後歸于消滅;3、諸念無常。謂人們的思維概念都是瞬息萬變的,所謂“念念生滅”。佛教這種無常學說,主要是爲反對當時婆羅門教主張宇宙的最高主宰---梵是永恒常住的理論而提出的。

法相辭典 【174】無常苦空無我各有叁種

辯中邊論中卷二頁雲:頌曰:無性與生滅垢淨叁無常。所取及事相和合苦叁種。空亦有叁種。謂無異自性。無相及異相自相叁無我。如次四叁種,依根本真實。論曰:無常叁者:一、無性無常。謂遍計所執。此常無故。二、生滅無常。謂依他起。有起盡故。叁、垢淨無常。謂圓成實。位轉變故。苦叁種者:一、所取苦。謂遍計所執。是補特伽羅法執所取故。二、事相苦。謂依他起。叁苦相故。叁、和合苦。謂圓成實。苦相合故。空有叁者:一、無性空。謂遍計所執。此無理趣,可說爲有。由此非有,說爲空故。二、異性空。謂依他起。如妄所執,不如是有;非一切種姓全無故。叁、自性空。謂圓成實。二空所顯爲自性故。無我叁者:一、無相無我。謂遍計所執。此相本無,故名無相。卽此無相,說爲無我。二、異相無我。謂依他起。此相雖有;而不如彼遍計所執。故名異相。卽此異相,說爲無我。叁、自相無我。謂圓實成。無我所顯,以爲自相。卽此自相,說爲無我。如是所說無常苦空無我四種,如其次第,依根本真實,各分爲叁種。四各叁種,如前應知。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5】一切自體諸行皆悉無常

  瑜伽八十六卷十一頁雲:複次由五因緣,當知一切自體諸行,皆悉無常。謂一切自體,壽量有限。假使有人,欲自祈驗,我今以手執持泥團,或牛糞團,能經幾時。作是願已,隨取彼團。是人爾時任情所欲,能執不舍;乃至于後,欲棄卽棄,欲持卽持。非如所受必死之身,至壽盡際,尚不能遂己之所欲,延一剎那;況乎久住。又一切自體,因所生故,彼因作故,是無常故。又有自體,廣大興盛,終歸磨滅,而可得故。謂在色界欲界天人、大梵、帝釋、轉輪王等。又由無倒阿笈摩故。謂佛世尊,于諸自體無常法性,現見現證而宣說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6】于怨害有情所修無常

  瑜伽四十二卷七頁雲:雲何菩薩于有怨害諸有情所修無常想?謂諸菩薩、應如是學。諸有有情、若生若長一切無常;皆是死法。極報怨者,謂斷彼命。是諸有情、命念念斷。智者何緣複欲更斷。如是生死性無常法諸有情上、其有智者、尚不應起有染濁心;況當以手塊杖加害。何況一切永斷其命。如是如理正思惟故;舍常堅想,安住無常不堅固想。依無常想,于諸怨害,悉能堪忍。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7】叁法是無常性觀趣入上首

瑜伽十四卷四頁雲:又有叁法,是修行者觀身語意無常性觀趣入上首。一者、入出息。二者、尋伺。叁者、想思。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8】無常苦想有六種所對治法

瑜伽二十卷八頁雲:又于無常所修苦想,略有六種所對治法。何等爲六?一、于未生善法,最初應生,而有懶墮。二、于已生善法,應住不忘修習圓滿倍令增廣所有懈怠。叁、于恭敬師長往請問中,不恒相續。四、于恒修善法,常隨師轉,遠離淨信。五、由遠離淨信,不能常修。六、于內放逸。由放逸故;于常修習諸善法中,不恒隨轉。如是六種所對治法,還有六法,能爲對治,多有所作。與此相違,應知其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9】無常苦與空無我二句分別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頁雲:問:若無常苦;皆空無我耶?設空無我;皆無常苦耶?答:諸無常苦、皆空無我。有空無我、非無常苦。謂于此中,苦集谛、具四種;道谛、有叁;滅谛、有二;非無常、非苦。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80】男女承奉所有變異無常之性

  瑜伽叁十四卷十頁雲:雲何觀察男女承奉所有變異無常之性?謂觀見彼,或衰或盛,不久堅住。見此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余如前說。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