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1本字典中找到 276 条与“相应”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 第10页 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27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相应 不相应 未相应 相应部 相应断 相应法 相应缚 相应善 相应受 相应心 相应义 相应因 相应宗 已相应 不相应法 不相应心 不相应行 除家相应 法相应部 烦恼相应 非义相应 函盖相应 和合相应 机教相应 见相应法 解行相应 戒相应法 俱有相应 聚集相应 理智相应 六相应想 六种相应 三昧相应 三密相应 三业相应 三种相应 时机相应 同行相应 王所相应 无义相应 五种相应 相应不善 相应加行 相应经纪 相应我所 相应无明 相应五义 心不相应 心相应法 心相应行 信相应地 业相应法 一念相应 因相应法 有相应法 执相应染 作事相应 爱受摄相应 不断相应染 不相离相应 不相应行法 怖行相应智 二种相应道 方便相应戒 见不相应法 十烦恼相应 四种相应法 同类相应名 无所得相应 相应阿笈摩 相应未相应 相应相可经 心不相应法 心不相应行 心相应行蕴 业不相应法 一念相应慧 异类相应名 意相应烦恼 因不相应法 有不相应法 八识王所相应 别义相应意趣 不相应行料简 大乘相应契经 恶趣相应杂染 烦恼相应无明 方便相应精进 分别智相应染 分位同行相应 吉祥相应诸见 寂静相应真言 家势相应寻思 赖耶王所相应 赖耶五受相应 流注适悦相应 六识相应心所 末那王所相应 内门同行相应 平等相应精进 轻懱相应寻思 如实修行相应 三种杂染相应 善趣相应杂染 生我见相应位 声闻相应契经 十种非义相应 四种淫相应贪 外门同行相应 无间同行相应 无罪适悦相应 五部相应数珠 五识身相应地 五识王所相应 现色不相应染 心不相应行法 心不相应行蕴 心所与心相应 有间同行相应 曾习同行相应 属主相应言论 不住善相应舍者 大乘相应作意修 大黑天供相应物 二十四不相应法 烦恼与烦恼相应 烦恼与诸受相应 佛说相应相可经 妙音相应之化语 能见心不相应染 平等性智相应位 三种清净不相应 声闻相应作意修 十烦恼何识相应 十烦恼何受相应 所诠能诠相应相 同时具足相应门 未曾习同行相应 味相应静虑无色 相应独头二无明 心不相应行建立 心相应心不相应 因相应法等四句 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爱味相应静虑等定 别境五所五受相应 不相应行皆非实有 大乘与七大性相应 独头相应二种无明 多识俱转然不相应 二十四种不相应行 非一切时同行相应 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六到彼岸五相应学 六识容与三受相应 末那相应四种烦恼 染污遍行同行相应 三相应造大乘法释 声闻乘相应作意修 尸罗庄严具相应戒 十种烦恼五根相应 世第一法三根相应 死生唯许舍受相应 四不定相应不相应 随烦恼与诸受相应 无漏思惟相应心法 相应善巧所得胜利 心不相应行胜决择 信见本不坏智相应 一切遍行同行相应 意不与善心所相应 意与四种烦恼相应 因相应因不相应法 缘起相应增上慧住 诸谛相应增上慧住 不相应行非等无间缘 法身与诸功德法相应 乐安隐及乐相应安隐 染污意唯与舍受相应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求 十烦恼与前七识相应 十烦恼与五受根相应 随烦恼中互不相应者 所缘随增及相应随增 无所得相应四句分别 相应因与俱有因差别 一切处无不相应真言 杂染相应过患有三种 阿赖耶识恒与舍受相应 出世空相应缘起随顺法 佛摄相应经观自在仪轨 六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 清净不相应过患有五种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八事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受用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正行 三相应正了知诸可意事 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 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 意不与四不定心所相应 意不与五别境心所相应 染污意与四烦恼恒共相应 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相应随眠与所缘随眠差别 八随烦恼定与诸染污心相应 不相应行及诸色法由二缘生 六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建立八相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六种依处 十烦恼与别境心所几互相应 十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 四智心品各有二十一法相应 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五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 意不与小十中二随烦恼相应 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 阿赖耶识不与别境等心所相应 阿赖耶识恒与五遍行心所相应 施等与五德相应得入到彼岸数 我与一切蕴法不相应都无有蕴 信等心所与别境心所皆得相应 意于未转依位与十八心所相应 意于已转依位与二十一心所相应 阿赖耶识与转识相应善等心所俱转转相 诸谛相应增上慧住菩萨十种行相四圣谛智 九十八随眠中由所缘随增及由相应随增分别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经 ▲ 收起
法相辞典 【163】有间同行相应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有间同行相应。谓无心定所间。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4】曾习同行相应

杂集论五卷十七页云:又有曾习同行相应。谓诸异生所有心心所、及有学无学者一分心心所。一分言,谓摄一向世间善不善无记法。如其所应。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65】属主相应言论

瑜伽十六卷三页云:属主相应言论者:谓诸言论、配属于主,方解其相;非不属主。如说生时,此谁之生?待所属主,起此言论。谓色之生,受想行识之生。非说色时、此谁之色、待所属主、起此言论。如生,如是老、住、无常等、心不相应行,随其所应,尽当知。是名属主相应言论。若于是处,起此言论;当知此处、是假相有。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166】不住善相应舍者

「不保持着与平静好好契合的人(或情况)」,参看「住」、「善」、「舍」、「相应」,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身体宁静(古译为「轻安」)不躁,心入定(古译为「等引」)、一境的」。 - 庄春江居士编

法相辞典 【167】大乘相应作意修

瑜伽六十七卷一页云:云何大乘相应作意修?谓如有一,是菩萨;住菩萨法性。或未证入正性离生,或已证入正性离生。观自观他诸利益事。由安立非安立谛作意门,内观真如,缘无量无分别法为境。大悲增上力故;为尽自他所有贪爱,由摄受有情诸利益事方便行相,及由趣向无上足迹因缘行相,修习作意。是名大乘相应作意修。 - 朱芾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68】大黑天供相应

  (术语)一以白米为相应物。如圣天供之浴油。念诵时以白米浴之,一咒为一度。相传是大黑天为炽盛光佛顶舍利法之本源。故以白米为舍利之当体,最相应也。二以盐为最上之供物。常供盐一杯。

佛学大词典 【169】二十四不相应

  唯识宗分不相应行之法为二十四类,以假立色心心所之分位,即: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事、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等。俱舍宗则立不相应法为十四类。(参阅“心不相应行”1396)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70】二十四不相应

  (名数)俱舍宗立十四不相应法。而唯识宗分不相应法为二十四类。以假立色心心所之分位。如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事、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弟、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是也。

法相辞典 【171】烦恼与烦恼相应

瑜伽五十五卷七页云:问:何烦恼与何烦恼相应?答:无明与一切。疑都无所有。贪瞋互相无。此或与慢见。谓染爱时,或高举,或推求。如染爱,憎恚亦尔。慢之与见、或更相应。谓高举时,复邪推构。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2】烦恼与诸受相应

俱舍论二十一卷七页云:论曰:欲界所系诸烦恼中,贪、喜乐相应。以欢行转,遍六识故。瞋、懮苦相应。以戚行转,遍六识故。无明、遍与前四相应。欢戚行转,遍六识故。邪见、通与懮喜相应。欢戚行转,唯意地故。何缘邪见欢戚行转?如次先造罪福业故。疑、懮相应。以戚行转,唯意地故。怀犹预者,求决定知心愁戚故。余四见慢与喜相应。以欢行转,唯意地故。已约别相,说受相应。就通相说受相应者,一切皆与舍受相应。以诸随眠相续断位,势力衰歇,必住舍受。欲界既尔;上地云何?皆随所应,遍与自地自识俱起诸受相应。谓若地中、具有四识:彼一一识所起烦恼、各遍自识诸受相应。若诸地中唯有意识;卽彼意识所起烦恼、遍与意识诸受相应。上诸地中识受多少,如前已辩,故不别说。 - 朱芾煌

阅藏知津 【173】佛说相应相可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说善恶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杂阿含中。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法相辞典 【174】妙音相应之化语

  如化为语中说。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175】能见心不相应

  六染心之一。即由根本无明之起动而成能见之相者。若至心自在地(即达第九地时),于他心得自在,自心亦得无碍智,永不生起有碍之能缘,则能远离此染。[大乘起信论义疏卷上之下、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参阅“三细六粗”617、“六染心”127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76】能见心不相应

  (术语)六染心之一。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177】平等性智相应

末那三位之一,即生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菩萨修法空观入见道位,又于修道位起法空智果及证得佛果,转第七识为平等智,称平等性智相应位。 - 于凌波居士著

法相辞典 【178】三种清净不相应

瑜伽二十卷十七页云:当知清净不相应,亦有三种。一、诸烦恼断,究竟涅盘,名无怖处。二、能证此。谓依增上心学善心三摩地。三、能证此。于增上慧学正见所摄微妙圣道。彼观己身,与此三种清净不相应故;心生厌患。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79】声闻相应作意修

显扬十六卷一页云:一、声闻相应作意修。谓如有一,是声闻,住声闻法性;或未入正性离生,或已入正性离生;唯观自利,不观利他;依安立谛作意门,入真如理;自内缘有分量法;起厌离无欲解脱行;为尽自爱,作意修习。是名声闻相应作意修。 - 朱芾煌

法相辞典 【180】十烦恼何识相应

成唯识论六卷十一页云:此十烦恼,何识相应?藏识全无。末那有四。意识具十。五识唯三。谓贪瞋痴。无分别故。由称量等,起慢等故。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