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南臺勤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一寸龜毛重七斤。」 - 宋·普濟
劍門南修造者,淳厚之士也。自大隨一語契投,服勤不怠。歸谒崇化赟禅師,坐次,赟以宗門叁印問之,南曰:「印空印泥印水,平地寒濤競起。假饒去就十分,也是靈龜曳尾。」 - 宋·普濟
簡州南岩勝禅師,上堂召大衆曰:「護生須是殺,殺盡始安居。會得個中意,分明在半途。且道到家一句又作麼生?釋迦彌勒沒量大,看來猶只是他奴。」僧問:「放行五位即不問,把定叁關事若何?」師曰:「橫按镆邪全正令。」曰:「把定叁關蒙指示,放行五位事如何?」師曰:「太平寰宇斬癡頑。」曰:「恁麼則南岩門下,土曠人稀。」師曰:「靈利衲僧,只消一點。」曰:「自古自今,同生同死時如何?」師曰:「家賊難防。」曰:「今日學人小出大遇去也。」師便打。曰:「須是老僧打你始得。」僧禮拜,師曰:「切忌詐明頭。」 - 宋·普濟
遂甯府香山尼佛通禅師,因誦蓮經有省,往見石門,乃曰:「成都吃不得也,遂甯吃不得也。」門拈拄杖打出,通忽悟曰:「榮者自榮,謝者自謝。秋露春風,好不著便。」門拂袖歸方丈,師亦不顧而出。由此道俗景從,得法者衆。 - 宋·普濟
東京妙慧尼慧光淨智禅師,上堂,舉趙州勘婆話,乃曰:「趙州舌頭,連天老婆,眉光覆地,分明勘破歸來,無限平人瞌睡。」 - 宋·普濟
明州蓬萊卿禅師,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且任諸方點頭,及乎樹倒藤枯,上無沖天之計,下無入地之謀,靈利漢這裏著得一只眼,便見七縱八橫。」舉拂子曰:「看!看!一曲兩曲無人會,雨過夜塘秋水深。」上堂:「杜鵑聲裏春光暮,滿地落花留不住。琉璃殿上絕行蹤,誰人解插無根樹?」舉拄杖曰:「這個是無根底,且道解開華也無?」良久曰:「只因連夜雨,又過一年春。」上堂,舉「法眼道:“識得凳子,周匝有余。”雲門道:“識得凳子,天地懸殊。”」師曰:「此二老人,一人向高高山頂立,一人向深深海底行。然雖如是,一不是,二不成,落華流水裏啼莺。閑亭雨歇夜將半,片月還從海底生。」 - 宋·普濟
慶元府蓬萊圓禅師,住山叁十年,足不越阃,道俗尊仰之。師有偈曰:「新縫紙被烘來暖,一覺安眠到五更。聞得上方鍾鼓動,又添一日在浮生。」 - 宋·普濟
鼎州普安道禅師,叁句頌,函蓋乾坤曰:「乾坤並萬象,地獄及天堂。物物皆真見,頭頭用不傷。」截斷衆流曰:「堆山積嶽來,一一盡塵埃。更擬論玄妙,冰消解瓦摧。」隨波逐浪曰:「辯口利舌問,高低總不虧。還知應病藥,診候在臨時。」叁句外曰:「當人如舉唱,叁句豈能該?有問如何事,南嶽與天臺。」擡薦商量曰:「相見不揚眉,君東我亦西。紅霞穿碧落,白日繞須彌。」 - 宋·普濟
興元府普通封禅師,僧問:「今日一會,何似靈山?」師曰:「震動乾坤。」問:「如何是普通境?」師曰:「庭前有竹叁冬秀,戶內無燈午夜明。」 - 宋·普濟
襄州鳳凰山乾明廣禅師,上堂:「日頭東畔出,月向西邊沒。來去急如梭,催人成白骨。山僧有一法,堪爲保命術。生死不相幹,打破精魂窟。咄!咄!是何物?不是衆生,不是佛。參!」 - 宋·普濟
嶽州乾明睦禅師,問洞山:「停機罷賞時如何?」山曰:「水底弄傀儡。」師曰:「誰是看玩者?」山曰:「停機罷賞者。」師曰:「恁麼則知音不和也。」山曰:「知音底事作麼生?」師曰:「大盡叁十日。」山曰:「未在更道。」師曰:「某甲合吃和尚手中痛棒。」山休去。問:「昔日靈山記,今朝嗣阿誰?」師曰:「楚山突兀,漢水東流。」曰:「恁麼則洞山的嗣也。」師曰:「聽事不真,喚鍾作甕。」 - 宋·普濟
巴陵乾明院普禅師,僧問:「萬行齊修,古人不許。不落功勳,還許也無?」師曰:「一。」曰:「學人未曉,乞師再指。」師曰:「叁十年後。」 - 宋·普濟
西川青城大面山乘禅師,僧問:「如何是相輪峰?」師曰:「直聳煙岚際。」曰:「向上事如何?」師曰:「入地叁尺五。」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興義門前冬冬鼓。」曰:「學人不會。」師曰:「朝打叁千,暮打八百。」 - 宋·普濟
吉州青原齊禅師,福州陳氏子。二十八辭父兄,從雲蓋智禅師出家,執事首座。座一日秉拂罷,師問曰:「某聞首座所說,莫曉其義,伏望慈悲指示。」座諄諄誘之,使究無著說這個法。逾兩日有省,以偈呈曰:「說法無如這個親,十方刹海一微塵。若能于此明真理,大地何曾見一人。」座駭然,因語智得度,遍扣諸方。後至石門,深蒙器可。出住青原僅一紀。示寂日,說偈遺衆曰:「昨夜叁更過急灘,灘頭雲霧黑漫漫。一條拄杖爲知己,擊碎千關與萬關。」 - 宋·普濟
吉州青原如禅師,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生鐵鑄昆侖。」曰:「來後如何?」師曰:「五彩畫門神。」 - 宋·普濟
果州清居山升禅師,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金雞啼石戶,得意逐波清。」曰:「未審是誰之子?」師曰:「謝汝就門罵詈。」 - 宋·普濟
福州清涼坦禅師,有僧舉大慧竹篦話請益,師示以偈曰:「徑山有個竹篦,直下別無道理。佛殿廚庫叁門,穿過衲僧眼耳。」其僧言下有省。 - 宋·普濟
荊門軍清溪清禅師,僧問:「古路坦然,如何履踐?」曰:「你是行腳僧。」 - 宋·普濟